第九届网络社会年会|复音的全球南方:技术交流的空间

文摘   2024-11-06 10:49   泰国  




第九届网络社会年会

 复音的全球南方:技术交流的空间 

Polyphonic Global South: 

The Spaces of Technological Communication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CAA)
跨媒体艺术学院(SIMA)
网络社会研究所(INS)


总召集人

黄孙权、刘怿斯


引言 

文 / 黄孙权 教授


以技术权力形成的北方/中心叙事依赖,使得全球南方成为单一故事,并巩固了某种既定现象,而对明显的紧张、细微的复杂和不一致的同时性视而不见,导致了一种慢性贫困(chronic poverty)。数位不平等的说法无法掌握此种不利数位纳入(adverse digital incorporation)的现实。经过八届网络社会年会对于理论与现实的探求,我们企图摆脱以往理论与意识形态的习惯,本年会议将以“复音的全球南方:技术传播的空间”为主题,探讨全球南方的技术传播过程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双重张力下演变的复杂路径。

复音说明在不同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技术动态多样性。技术传播指的是技术从发源地向其他地区传递、转移以及互相影响的过程,这种跨地域流动充满了宰制与反抗的故事。空间不仅指地理上的位置,更涉及技术在社会结构中的嵌入与再生产。全球南方作为一个先是政治,后为经济的学术术语,通常指那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区和国家,这些区域接受高技术成品的引入,同时提供便宜劳动力与物料。换句话说,它作为主要的劳动提供者与商品消费者,支撑了蓬勃的全球数位经济,也被生产成符合全球资本生产结构中所需要的空间,一个物质的且意识形态的空间。本次会议将聚焦东南亚地区,探讨技术如何在这些区域中相互驯服而有当今的数位星球样貌。

会议将通过四个专题讨论来深入技术传播的多维度。首先,全球南方是制造的,以及被制造的“世界工厂”;其次,移动通讯与可携式设备的连接性建构了不同身份与社群可能;第三,社会性媒体正在改变社会关系与经济模式;最后,Web3与区块链技术以及AI,浮现了一个新地形:人民对掌握自身财富的希望与国家政体控制人民的欲望同时加速。加密货币持有者所热衷脱离国家控制的网络城市,与每个国家都极力发展的国家主权式的AI布局,正在形成某种对冲的力量。

在这山壑起伏之中,拥有技术者将登上峰顶,而脱节者跌入谷底,或甚有之,人类最终只是AI的养分,而人道(humanity)成为未来梦想亟待抛弃的本性。若非如此,全球南方是最有机会绘出此新地形图之希望的区域。


时间

2024年11月7日-9日


地点

泰国清迈市清迈大学(CMU)
计算机科学系大楼(CS Building)





 议程安排 

(泰国当地时间UTC+7)


直播地址


B站直播

https://live.bilibili.com/1802589

YouTube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live/UXH9asLuFHA


Slido提问

https://app.sli.do/event/dLjb7wURiCj98oTsrtbaLx




 主题演讲嘉宾 

(按演讲顺序排列)





 王洪喆

WANG Hongzhe 


出生于辽宁鞍山,媒介史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洪喆的研究与实践跨越多媒介、技术、历史和影像,兴趣涉及媒介史、控制论史、信息社会与劳工研究;他同时是研究网络“北京媒介小组”和“游戏手册”的发起人,“拆东西研究所”联合发起人。


演讲主题:从技术浪漫主义到技术封建主义:中韩早期信息社会的历史比较研究


摘要:我尝试将“早期信息社会”作为一种后冷战时代的社会类型和特殊的历史过程加以讨论,以理解东亚社会信息技术扩散早期的一种特别的技术专业主义人格,和以发展主义的民族主义为特征的社会氛围,进而为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精神提供某种文化的解释,并评估由这种历史过程的终结所带来的后果——技术封建主义的扩张。




 梅莉娜·林 

Merlyna Lim


Merlyna Lim是加拿大数字媒体与全球网络社会研究主席、传播与媒体研究教授,也是卡尔顿大学ALiGN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和主任。她在印度尼西亚的达耶科洛特(Dayeuhkolot)出生并成长,她的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重点关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她的工作探索了这些技术和社会动态如何在公民参与、激进主义和民主进程等领域辩证地相互塑造。她以东南亚、中东及北非地区为立足点,倡导将全球南方视为关键的研究中心,并根据其自身的条件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她的主要著作包括《东南亚的社交媒体与政治》(Social Media and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Cambridge UP, 2024)、《根源、路线、路由器:当代社会运动的传播与媒体》(Roots, Routes, Routers: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Sage, 2018)和《在线集体行动:社交媒体中群体的动态》(Online Collective Action: Dynamics of the Crowds in Social Media)(Springer, 2014)。


演讲主题:情感与算法:解开社交媒体政治的数字核心


摘要:本次演讲探讨社交媒体算法与政治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关注它们对公民和政治话语的影响。以东南亚为背景,它解开算法过程、用户行为和社会政治背景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并强调了情感——社交媒体中的“货币”——在这些相互作用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审视政治行动者如何操纵算法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中嵌入的营销策略,本演讲进一步揭示了情感与算法政治如何共同作用于政治集体主义的强化过程,同时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与极化现象的深化,从而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促进了威权主义倾向的加剧与转型。




 周蓬岸

ZHOU Pengan 


新媒体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网页里的电脑博物馆”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流行文化、媒介考古学、新媒体艺术创作等。


演讲主题:垃圾佬:以再利用作为平价电子产品的来源


本次演讲主要讨论电子废物和二手电子产品市场对中国技术社群发展的影响。2000年代对进口电子废物即“洋垃圾”的重利用在中国塑造了多个具有各自独特技术面向和产品偏好的爱好者社群。这些社群对中国民众的数字素养提升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在2010年代影响中国的电子制造业。形成一类以部分使用回收旧部件生产新产品的制造商,创造出一种兼具资源循环利用和技术创新价值的廉价电子产品市场。




 杰森·文森特·A·卡巴内斯 

Jason Vincent A. Cabañes


Jason Vincent A. Cabañes是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后殖民媒体与文化专业的高级讲师。他的研究涉及世界各地跨文化团结与亲密关系的复杂中介。他还致力于研究数字媒体文化与全球南方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之间的关系。他是短篇专著《消费数字虚假信息:菲律宾人如何应对种族主义和历史扭曲的在线政治内容》(Consuming Digital Disinformation: How Filipinos Engage with Racist and Historically Distorted Online Political Content)(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2023)的合著者,也是《亚洲的移动媒体与社会亲密关系:重构地方联系并制定全球关系》(Mobile Media and Social Intimacies in Asia: Reconfiguring Local Ties and Enacting Global Relationships)(Springer, 2020)一书的合编者。他的其他作品见于《移动媒体与传播》(Mobile Media and Communication)、《新媒体与社会》(New Media and Society)以及《传播、文化与批判》(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Critique)等顶级期刊。目前,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媒体与后殖民种族主义的全书,该书将由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


演讲主题:全球本土的亲密关系:全球南方对移动中介关系的理论化


摘要:本次演讲深入探讨了“全球本土的亲密关系”这一概念如何捕捉移动媒体在人们日益全球化的社交体验(从浪漫关系到家庭关系再到社群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它详细阐述了全球本土亲密关系的三个关键维度:数字接入、情境地域性和社会技术动态。通过这样做,它展示了这三个维度如何都指向了理解移动媒体转型作用与当地文化和全球文化相互作用之间纠缠关系的重要性。本次演讲还强调了全球本土亲密关系的关键维度如何体现了基于非西方社会和全球南方社会现实发展理论的价值。它指出了这种理论化对于包括西方和全球北方在内的多种情境的相关性。




 汤姆·麦克唐纳 

Tom McDonald


Tom McDonald是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人类学家。他的研究集中在探讨亚洲新兴的数字货币、媒体和技术形式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他曾在《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经济与社会》(Economy & Society)和《文化经济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y)等众多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演讲主题:流动社群:NFT市场、移动方法与传播


关于加密社群的主流叙述通常将其描绘为高度去中心化的,由匿名和对权威的不信任所驱动。本研究于2022年-2023年进行,采用移动调研方法(即客体访谈及数字民族志)对香港25名基层NFT收藏者进行研究,探讨他们如何理解数字钱包中NFT所围绕的社群。本研究发现,NFT所有者追求的是一种主要通过Web 2.0技术(即手机、社交媒体和集中式网站)构建的“流动社群”,而非依赖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我认为,流动性远非纯粹的金融衡量标准,它必须通过连接多层平台基础设施(包括NFT市场、数字钱包、社交媒体)来协调并融合多种流动(货币流动、信息流动、关系流动)。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入了流动性这一隐喻,并探讨了其对平台研究的潜在贡献。





 廖雪婷 

Sara Liao


廖雪婷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媒介研究专业的助理教授。她是一名媒体学者和女权主义者,研究数字媒体、女权主义、全球化和东亚流行文化的交叉领域。她目前正在从事数字女权主义运动以及中国厌女文化的理论化与写作工作。


演讲主题:数字行动主义与男性权益运动的民粹主义浪潮


在本次演讲中,我将追溯中国男性权益组织如何在线上崛起,并与媒体文化和国家形成强大联盟,使性别歧视和厌女情绪与当代流行精神相融合,无缝衔接性别对立叙事,成为主导的文化符号。这些力量之间的协同一致,为数字平台对特定热门账号及内容的打击与审查提供了正当性,还在国家意识形态的背书下,进一步推动了反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治理手段的发展。同时,围绕厌女情绪含义的其他形式的争论、冲突和斗争变得更为激烈、显眼和流行,其文化影响力不亚于反女权主义努力,从而加剧了父权文化和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而言,我特别关注情感作为情感经济在群体联结和分裂中的作用。男性权益组织的情感构建,与中国的人口危机官方说辞以及生育政策导向紧密交织,这不仅加剧了厌女情绪的表现形式,也渗透进日常言论与微观攻击行为之中,并为这一话语赋予了民族主义、男性至上主义、异性恋规范化和过度男性化的色彩。




 谢丽尔·索里亚诺 

Cheryll Ruth Soriano


Cheryll Ruth Soriano博士,是马尼拉德拉萨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她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平台劳动与平台化研究网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包括Fairwork(担任首席研究员)以及亚洲的平台生态系统和交易文化。她的著作有《菲律宾数字文化:YouTube上的中介动态》(Philippine Digital Cultures: Brokerage Dynamics on YouTube)(与E. Cabalquinto合著,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2)和《亚洲视角下的数字文化:新兴现象,持久概念》(Perspectives on Digital Culture: Emerging Phenomena, Enduring Concepts)(与S. Lim合著,Routledge, 2018)。Cheryll是新创刊的开源期刊《平台与社会》(Platforms & Society)的创始联合主编,同时担任传播与媒体研究领域重要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她曾在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LCA)、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和北京大学(PKU)担任访问学者。


演讲主题:平台、劳动力与中介动态


摘要:平台在重塑当代社会行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基于视频的社交平台则是推动创意、本国语言、私密和情感表达民主化的关键驱动力。本次主题演讲将引用她的著作《菲律宾数字文化:YouTube上的中介动态》,聚焦于后殖民数字社会中中介劳动的动态。它将在平台介导的工作领域以及菲律宾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现实的背景下,探讨数字劳动、社交媒体文化生产和影响力塑造实践。本次分析从三个方面深化了我们对社交媒体和数字劳动的理解:(1)通过描绘由社交媒体介导的中介(数字劳动中介)的崛起及其在全球平台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2)强调支撑这些中介的“创业团结”本质;(3)探索塑造这些中介出现及其在当地推广平台劳动方面影响力的结构性和社会技术条件,同时探讨与之竞争的模糊性、不稳定性、机遇和能动实践的话语。




 帕查妮·马利考 

Patchanee Malikhao


Patchanee Malikhao在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她是一名社会学家,擅长大众传播研究与图形艺术研究。她曾在泰国两所著名高校——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和泰国法政大学(Thammasat University)接受教育,并分别在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IT)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接受高等教育。她曾在澳大利亚、美国、比利时、荷兰和泰国从事社会变革传播研究、健康传播研究以及图形艺术、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一直从事学术写作。她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可持续社会变革的传播、HIV/AIDS等健康相关领域、正念新闻学、泰国佛教与社会传播、全球化与泰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以及泰国文化与传播等。目前,她是泰国清迈Fecund传播咨询公司的资深顾问。


演讲主题:社交媒体与泰国佛教的相互作用


摘要:从历史角度看,泰国佛教是万物有灵论、上座部佛教和婆罗门教的融合体。随着泰国经历从古代、原始全球化、全球化到当代全球化这四个全球化阶段,泰国佛教的信仰与实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自社交媒体普及以来。本报告试图分析:(1)自朱拉隆功国王(拉玛五世)统治时期泰国僧伽(或佛教团体)成为国家的一部分以来,其受到了哪些影响;(2)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泰国佛教,特别是万物有灵论的信仰、邪教、印度教神灵和占星术产生了哪些影响;(3)泰国的大众媒体和新兴社交媒体如何炒作佛教、万物有灵论以及进一步推动佛教商业化。




 萨斯基亚·维特伯恩 

Saskia Witteborn


Saskia Witteborn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她获得华盛顿大学(WSU)博士学位,专攻批判性技术研究和移民与流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她曾与北美、欧洲、东亚以及数字空间的移民合作。Saskia曾任柏林自由大学(The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实证移民与融合研究所(The Berlin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Research at Humboldt University)、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校(Télécom Paris)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访问学者。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合集和权威期刊,包括《传播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远程通信与信息学》(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和《融合》(Convergence)等。她是《不羁之言:流离失所与越界政治》(Unruly Speech: Displace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gression)(Stanford, 2023)的作者,《SAGE媒体与移民手册》(The SAGE Handbook of Media and Migration)(SAGE, 2020)的合著编辑,以及《在一起》(Together)(Oxford, 2005)的合著者。


演讲主题:Web3与区块链游戏:一种南方视角


摘要:媒体与传播文献已通过多种理论视角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和其他Web3应用。本演讲结合这些文献,并以菲律宾“边玩边赚”游戏为例,拓展了关于Web3应用的社会技术特性的现有论点。这些论点说明了菲律宾的劳动力外流历史、业务流程外包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如何为该国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采用创造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本讨论展示了文化实践及其性别化和阶层化的表现如何影响用户对“边玩边赚”游戏的三种特性(即持久性、访问权限和所有权)的参与。本演讲强调情境化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在上升经济体中,应将技术受害叙事与战略抱负叙事相结合。同时,本演讲也提醒人们要警惕企业关于Web3前景的叙事以及将金融投机作为社会流动机会的推广。




 佩雅尔·阿罗拉 

Payal Arora


Payal Arora是乌得勒支大学(UU)包容性人工智能文化教授,也是FemLab和包容性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作为一位数字人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在全球南方地区拥有二十年的用户经验,致力于推动构建包容性人工智能设计和政策。Payal撰写了100多篇期刊文章和获奖书籍,包括与哈佛大学出版社合著的《下一个十亿用户》(The Next Billion User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福布斯杂志称她为“下一个十亿用户的冠军”和“改革科技界的合适人选”。她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合作的新书《从悲观到希望:全球南方包容性技术设计的经验》(From Pessimism to Promise: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South on Designing Inclusive Tech)(The MIT Press, 2024)在国际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BBC《科技解码》(BBC Tech Decoded)和《UX杂志》(UX Magazine)等纷纷报道。约150家国际媒体对她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其中包括《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99%隐形》(99% Invisible)、《TechCrunch博客》(TechCrunch)和《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等。她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联合国难民署、Spotify、毕马威、Adobe、IDEO、谷歌和通用电气等,并担任多个董事会成员,包括联合国董事会和纽约世界妇女全球理事会。她曾在67个国家的350多个重要活动和邀请演讲中发表讲话,包括ACM FAccT、哥本哈根科技节、re:publica、COP26、世界经济论坛、瑞典互联网基金会等活动,与Jimmy Wales、Steve Wozniak等人物同台,并在TEDx演讲中探讨互联网的未来和创新。她曾是洛克菲勒贝拉吉奥(Rockefeller Bellagio)的驻地研究员,拥有印度、美国和爱尔兰血统,视阿姆斯特丹为家。


演讲主题:消除数据偏见以构建包容性技术


摘要:如今,已众所周知的是,我们现有的许多数字应用程序都是基于西方、受过良好教育、工业化、富裕和民主(WEIRD)社会的担忧、需求和愿望构建的。长久以来,以白人、男性和中产阶级为主流的规范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鉴于数字技术的全球无处不在,近年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程序员和政策制定者正在寻求消除算法、平台和数据集偏见的具体方法。挑战层出不穷:在构建全球通用的设计时,我们如何兼顾不同的地方文化?在将“公平性”付诸实践以构建新的数据集时,考虑到数据是从动态变化的情境中获取意义的,我们如何区分歧视性价值与描述性价值?在我们的人工智能(AI)应用程序中融入“真实性”和“本土性”意味着什么?阿罗拉(Arora)在其新书《从悲观到希望:全球南方设计包容性技术的经验》(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印度分公司出版)中探讨了这些问题。她认为,我们今天关于AI最基本的问题是社会性的而非技术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来自各行各业和各个学科的关键变革者共同努力,共同迈向一个造福所有人和地球的人工智能未来。




 朱飞达

ZHU Feida 


朱飞达教授于2009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新加坡管理大学(SMU)计算与信息系统学院的终身讲席教授及副院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与协同智能、区块链、数据资产与人工智能治理,并重点研究这些技术在商业、金融和消费创新方面的应用。他曾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顶峰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和星展银行-新管大生命数据分析实验室的创始主任。朱教授也是SYMPHONY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SYMPHONY是一个基于Web3的区块链协议,旨在通过民主化和协同化的数据智能以及设计隐私来推动数据驱动经济的发展。他在包括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国际超大型数据库会议(VLDB)、特殊兴趣组数据管理会议(SIGMOD)、国际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会议(KDD)、万维网大会(WWW)、机器学习研究杂志(JMLR)、数据库系统事务杂志(TODS)、知识与数据工程期刊(TKDE)等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0余篇同行评审论文。他在大规模频繁模式挖掘方面的工作获得了2007年IEEE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07)和2007年亚太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大会(PAKDD’07)的最佳学生论文奖。他还获得了第21届数据库系统高级应用国际会议(DASFAA’16)的最佳论文奖和第17届万维网信息管理国际会议(WAIM’16)的最佳演示论文奖。朱教授荣获2019年亚太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大会(PAKDD)青年事业奖,并担任2024年数据库系统高级应用国际会议(DASFAA)的程序共同主席、2018年IEEE国际数据挖掘大会(ICDM’18)和2021年国际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会议(ACM KDD’21)的大会共同主席。


演讲主题:当人工智能遇上Web3:共筑可持续数字经济


摘要:近期,人工智能(AI)领域的创新浪潮汹涌澎湃,不仅带来了令人振奋的进步,也引发了人们对治理方面的深切关注,尤其是随着应用程序的协作性日益增强。当数据、模型和计算资源在多个实体之间共享时,我们如何确保信任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Web3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与Web3的融合,讨论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核心技术组件。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几个示例来说明这两种技术如何协同工作。




 阿奴库尔·谭普拉瑟特 

Anukul Tamprasirt


Anukul Tamprasirt博士是一位国际资源专家。目前,他是清迈大学国际数字创新学院的讲师。他于清迈大学(CMU)知识管理专业获博士学位;于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UofM)电信专业获硕士学位。他在多家跨国公司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曾担任美国软件开发团队负责人、国际顾问、创业企业家等职务。他擅长软件工程、数据建模和数据中心管理。他最近的研究领域涵盖物联网(IoT)、大数据、数据架构和人工智能(AI)。


演讲主题:数字经济3.0:颠覆性演进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已从上一个千年跨越至今日的数字技术时代。起初,技术演进主要致力于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力。近年来,技术开始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随着更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出现,颠覆性在近年来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层面,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由社会驱动数据新范式(即社交媒体、元宇宙、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经济。此外,这些还是当今快速商业竞争节奏中新的社会经济贡献因素,与不断发展的技术相互交织。



协办单位


清迈大学国际数字创新学院 (ICDI)
国际数字创新学院(ICDI)隶属于清迈大学(CMU),旨在成为东盟地区数字创新与金融科技领域知识开发的领先创业学院。


清迈大学区块链协会 (CMUBA)
清迈大学区块链协会(CMUBA)是一个专注于培养对区块链技术有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组织,其使命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改善亚洲地区的福祉。


支持单位


全球华人数字共享社区 (GCC)
全球华人数字共享社区(GCC)成立于2023夏,是首个专注于在华语社区捐赠公共物品和开源项目的非营利性Web3公益基金。


四海社区(4Seas)
四海社区(4Seas)是由海外游牧华人创立的,建设初创社会的清迈在地加密社区。四海社区希望打造一个探索和创新治理、身份认同及可持续经济系统的实验平台。


工作团队


崔雨、郑叶颖、任柄霖、叶云鹤、韩秋霞、李梦书、严正皓、田沛松、赵佳菁、朱颜、仝昭祥、王婧洁、马雅、边子晟、韩佳欣、姜奕竹、李程锦、阮璐欣、江子祎、许可、陈苏元、李宜






中国美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

🏃‍♀️关注/订阅/加入🏃

网站:www.caa-ins.org

电子报: news.caa-ins.org

Mastodon: social.caa-ins.org

Discord:https://discord.gg/tBbSn5P5

COOP: coop.caa-ins.org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INS官方网站

如有更新以官网为准


The SeeDAO
让Web3重返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