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kins&Will和SHL设计总监Chris Hardie:这次,我们只聊幕墙

乐活   2024-07-19 15:46   英国  
转自:青年建筑


幕墙是建筑的第一印象,是建筑的衣装,体现了建筑的气质,应用先进的材料,代表技术的高度。正如每座建筑都因地制宜的设计,每个幕墙设计也都根据建筑的成本、功能而量体裁衣,度身打造。


“青年建筑”记者那小海受Kuraray的委托,专访了Perkins&Will和SHL董事、设计总监Chris Hardie,以他近几年的六个项目为对象,从美学与公共性、开放和私密、材料的选择、第一立面和第五立面等角度分享他对于幕墙设计的思考和心得。


上海图书馆东馆 VS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

蔚来中心 VS 蔚来员工中心

西岸大剧院 VS 西岸穹顶艺术中心

这次,我们只聊幕墙。


01.

上海图书馆东馆 VS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



“将这两个项目进行对比来讨论,这相当有趣,它们在美学上试图做类似的事情。”


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一个规模庞大,功能复杂的公共项目,项目的选址背景是浦东和陆家嘴,像一幅极其复杂的城市壁纸,有着丰富的城市结构,而它面对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自然安静的公园,图书馆就坐落在两者的边界上。



考虑到项目的规模,我们一直希望它是简单的、干净的,纯粹的,能在纷繁错乱的城市背景中脱颖而出。最终的立面设计并非一蹴而就,中间经历了复杂和漫长的演变过程,与最初的想法差别很大。项目设计蕴含很多层含义,其中一个是"玉琢成器",就像人们通过知识不断打磨、完善自己。我们还希望它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视角上有不一样呈现。



立面设计上有一个技术上的巧思,有了书籍才有了图书馆,一切源于印刷术,我们的立面设计灵感也由此产生,通过拍摄各种不同的大理石图案的照片,把它印在玻璃上,“印刷”赋予玻璃以大理石一般的纹理。



我们做了1:1的模型,客户邀请了政府领导、作家、艺术家、其他建筑师来看,每个人都赞赏这种方式。它可以有效控制预算;同时,因为立面是倾斜的,玻璃相对于大理石,重量更轻盈,更容易在结构上实现。玻璃帮助我们实现了立面的设计想法。



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一个"外向型"的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内向型"的图书馆。如果您坐在大阅览室的边缘,玻璃幕墙让你与环境相连接,时刻都能知道自己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方位,公园旁边或者面向陆家嘴或是博物馆。不同于在赌场中不知外面天昏地暗,我觉得与环境相连接非常重要。有时候与自己相连接也很重要,所以图书馆内部还设置了一个内向性的空间。



我们在立面设计上也刻意强调了内向性,巨大透明的玻璃幕墙在晚上看起来很棒,开放性的展现了内部空间,这在文化建筑中相当罕见,尤其是徐冰的艺术作品《鸟飞了》,字母幻化成鸟儿,映射了读者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为空间锦上添花。这是我理解的"第五代图书馆",图书馆与自然、与世界相连接,玻璃幕墙的应用功不可没。



传统发电厂都非常工业化,它们不自觉的传递出一个信息,即公众不应该去那里,不应该在物理上或精神上与之互动。我们在设计中注重它的美学呈现,使其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并鼓励公众参与、互动,因为公众正是制造这些被燃烧的垃圾的人。所以,就像图书馆试图通过其纯粹性从城市背景中脱颖而出一样,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也尝试摆脱工业感,它看起来更具文化性,外观像一个体育场或者图书馆,唯独不像一个发电厂,当然两个烟囱表明了它的身份。



在设计阶段的早期,我们曾试图设计成绿色覆盖它伪装它隐藏它,但很快就意识到这不是它应该的样子,它应该以一种美学上令人愉悦的方式跳脱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橙色的,与周围的绿色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成本控制也很重要,实际上立面造价有限。大多数的发电厂并不真正需要一个立面,传统方式会设计成一个盒子,再费尽心机的来排除里面的热量。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的立面本身是完全开放的,用流通的空气带走产生的热量,所以它既具有成本效益,又具有功能性和美学性。



从上海图书馆东馆到发电厂,从文化建筑到工业建筑,尽管两座建筑完全不同,但它们的设计方法相当相似,通过有趣的思考建筑的方式,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人们并让他们想要参与其中,不仅是身体上的互动,还有精神上的,引起兴趣,提高意识。我们希望,不要去隐藏发电厂的存在,而是鼓励人们去看看,在它周围创建公园,在屋顶创建空间,让当地人可以来,可以上去,到这里通过屏幕看到实际的数据。它的设计、外观引发讨论,越多的人参与,它就会越成功,教育公众减少浪费。



02.

蔚来中心 VS 蔚来员工中心



“当第一次见到李斌的时候,我非常诚实的说,自己没有任何关于零售空间的经验,但以文化项目比如图书馆、剧院和博物馆而见长。


他的回答是,就是因为这个,因为我们希望创建吸引人们的地方,感到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这和您在图书馆所做的尝试非常相似。”


不同于之前的蔚来中心大多在城市中,合肥蔚来中心在新的制造基地里,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展馆,除了交付中心,经典的蔚来展厅,还有蔚来用户休闲之外,它也与工厂有联系,像工厂参观的起点或终点,所以它更像是一段旅程的目的地。



我喜欢距离产生变化的玩法。当您接近蔚来中心时,它看起来完全不同,远观它像这个完美的圆盘,似乎并不那么开放,走到它跟前时,您会注意到它是完全开放的,而且天花板超高,并不像感觉的那么低,这是一个有趣的方式,通过立面设计玩转透视、距离和细节。



蔚来员工中心包括食堂、办公室、培训设施等,中间有一个庭院。我们思考,每天有两三千名工人来到工厂工作,为什么不创造出令人振奋和美丽的场所呢?所以一方面它对景观完全开放,与蔚来中心相连,其他的方向更加内向。实际上从里面看,员工中心相当开放,到处都有大窗户,但从外面看不到。



这个项目的预算比较有限,它建在工厂的场地上,我们需要在工厂建筑和蔚来中心之间找到平衡,使用承包商熟悉的材料,但做得更紧凑,细节更清晰精致。



所以说,员工中心更内向,而蔚来中心本身展示了蔚来的一切,所以它更开放,更透明。



03.

穹顶艺术中心 VS 西岸大剧院



“西岸大剧院是一座没有真正的背面的建筑;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似乎只有两个立面,第一立面和第五立面。”


我们可能已经在西岸这个项目上工作了十多年,预计今年完工,它也经历了许多设计上的迭代。您说这是一座没有真正背面的建筑是对的,它算是有个背面,有个卸货区,但正对面是个公园,所以这其实不算是背面。在完全相反的一侧,将会有一个举办公共活动的广场。另外两侧,其中一侧当然是面向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这是整个场地中最具重要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这又有点像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情况,背景是相当繁忙的城市景象,而从河边看穹顶,它显得非常安静,临河的一面可以说也是正面。还有值得一提的第五立面,它是低矮的建筑,周围有很多高层建筑俯瞰它,我们要确保建筑的形式呈现的干净整洁。



我们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处理每一个立面,使之与环境产生回应。使用的曲线语言当然受到了穹顶的影响,圆形建筑在总体规划中总会很突出,扇形解决了入口问题;一个面向河流的观景台,后面有卸货区。



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用于音乐表演的剧院。过程中,我们可能做了大概一百个不同的模型来试图找出正确的形状。最终的设计呈现,它既是一个美学问题,是一个情境问题,同时是一个技术问题,受很多因素影响,经过漫长的讨论和测试。


您关于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有两个立面的观点再次完全正确。顶部是朝向天空开放的设计,主体有一系列的环绕的可以灵活应用的门斗,它们用GRC 建造,表达了对之前水泥厂的致敬。



设计上强化了首层基座承托穹顶的建构特征,通过一系列内凹的楔形柱廊,基座外沿与穹顶边缘齐平,传达穹顶与基座之间简洁的重力传递关系。



项目在技术上非常复杂,里面重塑了一整个新的结构支撑,因为保留的旧结构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场馆所需的设备,但我们在规划设计和材料选择以及细节处理都相当干净和简单。




04.

聊聊玻璃


从利用太阳光和热能的角度来看,玻璃是相当好的,从视觉角度来看,特别是如果想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为什么不用它呢,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城市文脉和项目本身的需求来影响我们是否决定选用玻璃。我们不会为了使用而使用玻璃,如果从整体上对建筑有意义,我们就会继续使用它。


我们现阶段越来越意识到建设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愈加关注碳足迹。在可持续性方面,我们坚定的推动再生建筑,不仅仅是抵消达到零净值,理想化的状态应该是正反馈,我们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05.

聊聊设计方式


2011年,我举家迁到上海。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也许节奏变得更为紧凑,多年来生活在上海这个地方,更了解这里的文化,更了解和认同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信仰体系,这有助于我们谈论工作、为客户或团队提供建议,但设计仍然经历相同的过程,依赖调研以及与用户和客户的讨论。设计的方法没有改变,设计关于材料,关于空间,关于光线,关于人,只有这四件事,并不复杂,不必复杂,所有设计的决定都是基于这些,足矣。


<文中图片由Perkins&Will提供>


END


往期推荐:

龚耕:成为澳洲知名事务所DCM合伙人,如何打破建筑师职业“天花板”?

赖永康:与村民一起,开辟一块乡村社区共建试验田

李卉&高静华:折叠重庆,「盲盒」城市里的“你、我、它”

大院建筑师:老工业城区的理性与浪漫

乡村重建者:在“空间事件堆里”深入真正的文化和生命处境

孟建民:从山海之间到未来之上,秦皇岛将成为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 | CBC大师邀请赛

潘晖:从设计实践到教学,坚持概念先行与空间创新

景轩:有别于部分高周转追求短期效益的效果图团队,我们坚持静下心来去反复雕琢每处细节

杨俊宴:数字化城市设计七问

刘伟 丨热爱前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们如何成为机电设计的口碑标杆

张利: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后的设计故事

刘可南:在反复试错中,探索“竹建”的可能

张广汉: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水雁飞:透明的切片

杨濛(西安):在形式给赋之外,建筑设计仍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内容

吕品晶:以系统的思考介入乡村建设,以创新的理念表达乡村迭代 / 霍普杯解题

张之杨:始终保持高度独立性的先锋者

张一戈:设计与运营总打架,打着打着……结婚了!

孙树瓅:“锱铢必较”应是建筑师的工作态度

谷尻诚:从狗窝到大厦都可以

森惠吾 张婕:一场和中日建筑CP的聊天记录-探访“正青年建筑师”陌至建筑

罗鑫:波尔多建筑学院毕业,法国“景观无国界”协会创始人,巴黎ATELIER PHILEAS 建筑事务所项目总监,创办月球漫步建筑

Anna Andronova 孙立东:当XPS 17遇上建筑设计-Dell采访青年建筑师

张子岳 袁烨: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郭骏:艺术是人与自然之间最直接的媒介

Richard Paul: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

洪人杰 KulthidaSongkittipakdee:泰国明星建筑师为何走入贫民窟,寻找东方“错”意境?

唐康硕 张淼:聚焦个体觉醒,向多维探索理想居住模式的“无名”侠侣

杜坚:我眼中的建筑师——从甲方角度看建筑师的价值与局限

刘羿: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第一个靠讲故事获奖的中国建筑师

孙树櫟:海归独立建筑师单挑大公司,打破传统做商业设计

戴珊: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Anna: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刘钰:移动空间,时代科技,新锐建筑师谈建筑产品化的探索

周隽罡:把设计做好,代表中国公司手撕各路鬼子

Amir Idiatulin: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

张起意:从蓝天组到gmp,他是如何成为不画图的建筑师的?

白皓文: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ZY: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刘思雯:读书工作,做一个稳扎稳打的建筑师

吴静霆:工作快四年,26岁的建筑师又想出国深造了

吴建师 孙艺谭: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林女士 费先生:一起读书,一起工作,一起做落地项目,留荷建筑师的浪漫爱情

Rui Li:90后产品设计师诠释乔布斯的“产品皆有灵魂”

赖建安:两万元创业,如今藏品十万余件

马岩松:异类

苏哲维: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老虫:商业空间设计师,他决定将少女的美梦嫁接到商业体

丛同学:非典型画图狗-她坚持抄绘1年的点点滴滴

楼良军:他学习施工管理,曾在全球顶尖施工单位工作,致力于提升在法华人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罗滨:法国毕业,工作于AREP、包赞巴克,创立Atelier BY Architectes,在法国执业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

李书雯: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张芃子:保罗·安德鲁前主创,家有两宝,法国独立开业的女建筑师



UniDesignLab
建筑/景观/设计媒体与职业发展资讯平台,赋能设计从业者与上下游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