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HO
居住深处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欧洲游荡,看了许多的建筑,从大型塔楼、办公、住宅、艺术画廊到宗教建筑,其中最让人心动的还是住宅建筑。因为长期关注在居住话题上,所以经典的住宅建筑成了我此行最为留心的地方。
整个行程里相对系统地看了柯布西耶的建筑,它完全不是计划好的,只是一次偶然机会参观了柯布的建筑为之着迷,正好要去法国,所以从巴黎开始,一路往南法的过程中开始搜寻他的建筑。后来我又从南法回到巴黎,预约了每周只在周六开放的阿尔瓦·阿尔托的卡雷别墅。
从柯布西耶的吉耶特住宅、萨伏伊别墅、拉罗歇别墅、莫莉住宅中的工作室兼居所,到阿尔瓦·阿尔托的卡雷别墅,加上令人震撼的星空教堂,我想谈谈我的感受——反复确认后的幸福感。
《幸福的建筑》是阿兰·德波顿的书名,他是一个英国作家,并非建筑师。
在书里,有一段关于幸福的建筑美好而具象的描述:“建筑要求我们去设想幸福也许经常具有一种朴素无华、反英雄主义的特质,它可能就隐身于在旧地板上跑过或晨光倾泻在一面灰泥墙上的那一刻——那些平淡无奇、稍纵即逝的美的场景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它们上演的背景是多么灰暗。”
一处建筑何以让人感受到幸福?或许它包括这几个要素:人与自然的距离和谐而亲密,空间功能简单而人性,既有着秩序的严谨又有着情绪的起伏。这一切有赖于建筑师以天赋和爱,站在新的高度解决了属于时间长河里的问题。
在吉耶特住宅,看到了主人在百年建筑中的生活场景,我虽然体会不到其中艰辛的部分,但是她表达了生活在其中的幸福感。尤其是,那整面朝着庭院的窗户,被浓荫遮蔽,整个空间被染上一种淡淡的绿色,餐桌的位置向外望去是一扇小窗,窗外墙壁上的爬山虎在秋色里依然浓绿。这些都是极其日常的场景,但被置于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之中,又多了些动人的成分。
在这个房子里没有大尺度的东西,无论是结构、家具、风景、开窗,在人的视野范围内都是刚刚好的,因此被包裹的安全感和与城市的适当距离,让静谧从空间蔓延到人的心上。
在萨伏伊别墅外坐了很长时间,只是看着这个建筑,优雅的外形,又极其严谨整齐的立柱,人在其中穿行,光影对其无碍,开阔的草地被大树合围,光是坐在那看着,久久看着,就一度一度泪目。美好的东西就这样存在即可,你对它没有任何期待、要求或者是想去改变,你只是感激它的存在,让你有这一次体验,让这么多人能赶来看它,它久久散发着自己的能量。
后来在这空间里行走,想起之前与建筑师朋友聊起的“建筑的透明性”,光线与空气的绝佳体验,多个图形的渗透,一系列空间的同时并置,在连续运动中不断改变的视觉感知,都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让作为游客的我一遍遍在空间里行走。
拉罗歇别墅的自然环境并不优越,空间体量也相对较小,但是你能看出来建筑师极尽思考如何让小空间更加有趣,如何让人与自然更近。底层架空为花园留出空间,顶部的露台花园在资料里显示主人非常喜爱。柯布精心设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停留观赏或者是走出去互动。
我们对着空间里的斜坡讨论了许久:为什么柯布要做一个坡度如此大的坡道?当我第一次从坡道下来时,我以为自己的体感出现了问题,有种危险性存在,只能是故意而为之。
为了印证我的体感,我站在那观察了好几个游客下坡道时候的状态,发现大家与我感受类似,一路小跑着或是扶着栏杆紧张走了下来。我情愿相信建筑师故意改变了人与空间的互动方式,增加了一种独特的体验感。也正因为这一个突如其来的体验,让我觉得这个空间极为有趣。
之所以在这篇居住观察中提及星空教堂,是因为在这里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洗礼,它看似是宗教建筑,却远远超越了宗教性。当光在孔洞里闪烁,从顶上射下、爬上墙壁、缠住地面,当我们透过摄像头看到整个空间里弥漫着红的黄的蓝的光,我们也被笼罩其中时,你能感受到在苍茫的宇宙中,作为一个微小存在的人,就这样立于其中。无限的苍穹在与我对话,他说,你渺小,但你真实存在,每一个人都渺小,但每一个人都存在。那一刻,你回到了孩童的状态,只是感受到存在,没有其他的分别之心,就是一种快乐而天真的情绪。
朋友开玩笑说,本来以为是一次建筑游学,没想到是心灵救赎。那建筑是真实的,触摸到真实的墙壁,脚踩在真实的地面,光影让其丰满,自然让其广博,我们观看感受,但前提是放下自我,把自己完全托付出来,那善意的纯粹的心必然能感受到幸福。
最后一个前去参观的住宅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在法国的唯一一个项目——卡雷别墅。它坐落在一个迷人的乡间林道里,周围是石头房子,田园坡地围绕,一切都仿佛沉睡着。围绕房子一周,自然就像是房子的庇护者一样,环拥着它,逐渐倾斜的屋顶与坡地完全融合。
步入室内,大跨度的弧形顶面向下延展,人也顺着宽阔的台阶来到起居室。一整面墙的大窗户朝着草地、山丘和森林打开,站在窗前,耳目尽享声色景致。脚步缓缓移动,自然也缓缓在面前延伸。整个空间被温暖的芬兰松木包裹,面朝着开阔的风景,家就像是一个鸟巢,你所获得的感觉极为真实。
建筑师完全消失在他的作品里,没有意志,没有话语,他只是让你去看眼前的风吹动了树,自然平淡无奇可又治愈一切,时光甘愿驻留在这里,人可以毫无保留的在这里成为自己。
整个住宅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托极其细致的细节设计,大量的灯具垂坠在每一个设定好的地方,这些灯具来自于阿尔托为卡雷别墅专门设计。卧室里每一个步入式的衣帽间,从收纳的形式、柜体到五金也是阿尔托设计。靠窗的矮坐、书桌的一体化、岛台石材与木的结合、门的不同形式的拉手……许多微妙但实质的细节被考虑到位,我相信在恰好需要的地方被照顾到位,是一种最为温暖的幸福感。
我无意于对比柯布西耶或者是阿尔托,也并不偏好于某个人,但是每一个空间都让我幸福和心动,这个感觉是真实的。柯布还有诸多住宅建筑到今天依旧为私人所有而不能参观,我们前去参观的几个住宅也都将近百年了。此前,在资料中反复被提及的一句话“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句口号横行全世界,以至于不到现场你根本感受不到机器背后的感性力量。
中国房地产轰轰烈烈发展的这些年,建造了一批又一批的住宅,每一个购房者都面临着空间设计的需求,但是往往一个房子住了5年、8年就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的生活了,不简简单单是囿于使用面积,最根本之处在于我们对居住思考的深度不够。
我所参观的这些经典住宅,功能都极为简单但又有着细致到变态的人性考量,不像我们今天一提功能就开始谈共享区域、冥想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红酒雪茄区……生活没有范式,空间也没有功能模版。回归到人真正的需求时,你只不过需要一处安放身体的地方,而身体感受到的生理性舒适和精神性愉悦从何而来?
虽然“以人为本”成为大家经常挂在嘴上的说法,但论细腻程度,百年前做到的,今年依然难以企及。如果说,在这个同质化、内卷的时代,住宅设计还应该走的方向,那就是真正的深入研究。人的每一个生理和心理习惯对应到设计上意味着什么;如何增加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让人长时间呆在家里;如何放弃装饰化以克制的手段发挥设计价值,而不是为了市场化的销售目的;如何让人真正与自然产生链接,感受生命的力量……
对于居住者来说,或许是时候自省,并做出努力了:好好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曾经身处琐碎的、贫瘠的、干涸的沙漠之中,如果要走进生活的绿洲,首先要明白真实的生活是什么。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了,只有不断更新的自我,才能拥有一个充满创造力、趣味、自由、爱和生命力的家。
©
撰文/摄影 | 子溪
平面设计 | 俊俊
新媒体运营 | JEAN
往期推荐:
扫楼攻略.滨海图书馆 扫楼攻略.西村大院 扫楼攻略.上海M50创意园 扫楼攻略.苏州第二图书馆 扫楼攻略.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 扫楼攻略.御窑金砖博物馆 扫楼攻略.苏州博物馆 扫楼攻略.平遥双林寺
扫楼攻略.RMIT Building 80 扫楼攻略.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建筑游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