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谭 淏 蓝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
壹.前情提要
场地调研
在建筑设计中场地调研是方案设计的基础;疫情的结束为我们提供了线下调研的机会(相信大家都体会过疫情期间无法实地调研的痛苦);我们此次课设的场地为徐州权台煤矿遗址,地处偏远的郊区(建筑的实际辐射范围偏离城区),虽然路途遥远,但第一次接触工业改造类型项目的我们一路上激动万分。
调研中最大的感悟:
具有冲击力的工业风
因为长期荒废而杂草丛生,但也为遗落的废墟增添了生机
铁路和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
场地现状
意外与收获
由于工业遗址长期没有得到合理的维护,许多建筑几户到了“危房”的状况,但是勇敢的建筑生还是尝试着爬到高处俯瞰场地(极力建议大家还是以安全为第一,和危险建筑保持安全距离)。
场地属于地下煤矿遗址,积水严重(调研过程婉如在沼泽遗址中行走),结果一不小心一脚踹到了水里,给我们的热情当场浇了一盆冷水。
但好在烈日当空,不一会鞋子晒干了;在等待的同时我也能够仔细观察场地的环境:虽然许多工业遗址被植物包裹、积水严重,但部分建筑保留完好,这也让我们带入了“设计师”的身份,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让工业遗存重获新生。
贰.设计说明&图纸预览
建筑设计从场地关系出发,以合理功能布局为基础,呼应环境元素为特色重塑场所精神;引用“三大共享”理论,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共享青年旅舍。
场地关系方面
明确场地为景区“游客中心及博物馆广场”及“文创街区”两个重要停留广场的过渡地带,同时承担步行街人流引导的功能,确定采用“退让”的接地方式;基于场地“条廊串散点”的煤矿特色建筑布局,使用回廊串联多个长条形体块的体块操作方法;考虑场地沿街面、景观面、最佳朝向等对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呼应场地方面
将场地中“储煤筒仓”“沉淀池”“混凝土结构外露”等煤矿工业特色元素转译为“拱顶”“筒仓楼梯井”“砖红色混凝土结构外露”等设计元素。
共享理念
新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在在人与人直接建立了“屏障”,这一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最为显著;当下,“共享”成为热词,许多建筑师也致力于提供“共享空间”打破人之间的“虚拟屏障”。引用“三大共享”,“全民共享”——“十字下沉广场”;“让步共享”——“底层架空”;“群体共享”——“客房区共享空间”;同时将公共区域(对外共享)与居住区域(对内共享)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在“共享性”与“私密性”之间寻找平衡,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共享青年旅舍。
叁.设计内容
场地周边环境
用地场地范围及改建规划
肆.设计要求
伍.设计过程
1.场地解读——带状与节点
整个场地呈现“带”状特征;场地现状为地下煤矿遗址,分布有运煤廊道、矿井、储煤楼、选煤楼、储煤仓、沉淀池、水塔等工业遗存;其中,“带状”运煤廊道“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
创意园区规划为四个核心区域——游客广场(博物馆广场),文创街区,文娱广场,特色广场(下沉广场);煤炭廊道&铁路遗址公园和青年旅社充当了“游客广场”和“文创街区”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连通两个区域的同时放缓人流的脚步。
游客中心(博物馆广场)、运煤廊&铁路遗址公园、文创街区三个节点需要带状流线进行串联,形成“一带多点”的文旅格局;同时与场地“一廊多点”的建筑格局相呼应。
2.体块生成1——文旅格局&场地关系
提取场地保留建筑中的带状元素
根据场地动静分区和道路关系等场关系觉得建筑功能分布:公共区域面向“动区”,居住区域面向“静区”,后勤区域面向内部道路,客房根据朝向需求分布在南北两侧;总体形成两个带状体块和两个连接体结合的体块关系。
这个时候问题产生了:
老师Q:公共区域和后勤为什么分开了呢?
A:根据地块的动静分区关系和道路关系,将后勤部分设置在场地东北角,远离主路减少干扰主立面,同时有支路作为运输条件。而公共区域应“共享”的主题,需要靠近广场和人流半开放布置,因而布置在西南角的沉淀池广场,同时和步行街相联系。
老师Q:公共区域需要大量的后勤服务,分开之后如何实现高效的服务流线呢?如何保障服务流线和住客的流线尽可能减少相互影响?
A:公共区域和后勤分开后后勤流线和住客流线的交叉似乎是必然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尝试采用“错位空间”的方法,尽量避免两条流线的干扰。(这是一个伏笔,详细可见 陆.创新思想)
根据场地的游览关系打通两个连接体块,引导人流穿过青年旅社,打通游客广场(博物馆广场)和文创街区两个节点之间的流线;打通南北的景观视线,在遗址公园和城市公园之间建立联系。
3.体块生成2——共享空间&交通体块
“全民共享”
在人流通道和景观通道的交叉位置设置下沉广场,形成“全民共享”格局;同时使室内功能流线和广场四个方向的人流错位分流。
“让步共享”
在建筑东南和西北设施架空层,形成让步共享格局;西北架空层拓展沉淀池广场空间同时与北侧运煤廊道相呼应;东南架空层面积较大,为东侧文创街区人流前往青年旅舍提供缓冲空间。
建筑设计就是这样,问题层出不穷~
老师Q:建筑中大量使用共享理论,打造共享空间,和建筑周围的人群产生互动;但通常来说,旅舍(酒店)类型的建筑私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平衡“共享性”和“私密性”呢?
A:我希望在设置下沉广场和底层架空的同时,可以将建筑划分为“公共层”和“私密层”,底层仅保留公共空间和后勤功能,将像健身房这类相对私密的空间和所有客房置于二、三层;这样,从下到上“共享性”依次减弱“私密性”依次增强。
“群体共享”
在客房区域设置群共享空间,形成群体共享格局;为住客提供共享交流空间。
在功能体块之间设置交通空间,形成缓冲空间,增强各功能体块间的独立性和私密性。
4.设计理念——场所转译与“三大共享”
场所转译
提取场地中的“圆形储煤仓”和“拱形窗”等元素,转译为拱形屋顶和圆柱形楼梯井。
提取场地中工业建筑特有的“结构外露”的特点,转译为材质颜色反转的“结构外露”立面特点。
提取场地中保留的“沉淀池”元素,转译为下沉广场和圆形水池及其上的通高空间。
经典血压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老师Q:建筑中采用许多拱的元素,为什么采用拱呢?
A:场地中有许多筒仓结构(筒仓或者说拱形结构凭借其强大的抗压能力在工业建筑中广泛采用),单个筒仓可成体,多个筒仓排列组合符合客房排布同时可创造组合空间。
储煤筒仓
储煤筒仓集群
探索开始,问题便出现了......
到这里,问题已经显而易见了;大家应该熟知,采用曲面或圆弧平面布局不同于矩形平面,容易对功能布局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居住类型建筑。
圆弧形空间空间中采用矩形布局容易形成大量低使用效率低下的空间。
那么,使用垂直于圆弧的分隔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低使用效率的锐角空间呢?
但显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过大的圆筒体积,体块关系被破坏
最后,我放弃了圆筒结构....
但简单的一个动作改变了一切
于是,圆拱出现了!
在保留工业特色的同时,圆拱的排列组合同时反应建筑的空间布局,例如客房的组合、小拱反应客房单元、大拱反应大的公共空间。
“三大共享”
建筑中的“三大共享”指“全民共享”“让步共享”和“群共享”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对于城市来说,不论是防御的“城”还是交易的“市”,共享本来就是一个基本的属性,而公共建筑本身即带有共享的性质。共享可以分为全民共享、让渡共享和群共享,后者是在进入新世纪,个人信息移动终端普及后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发展,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等要素在建筑的使用和设计中被关注,建筑的共享开始改变建筑的形式。
引自:有方,李振宇:形式追随共享——当代建筑的新表达
“三大共享”在方案中的体现
陆.创新思想——错位空间实现流线分隔
在方案设计中,随着功能布局的确定,服务流线和住客流线出现明显的交叉;后勤需要为餐厅、健身房等公共区域提供服务,同时住客也会频繁出入各个公共空间,两股流线在交通中庭处相交。
为分隔流线,设计中使用“悬挂”的廊道作为后勤通道,而住客流线则从大厅经过,将两股流线隔离开来。
“流线分隔”示意
一层平面局部
A-A剖面局部
B-B剖面局部“悬挂”廊道和大厅
总流线示意
柒.结语
为了实现动静分区和底层公共共享、上层私密居住的功能格局,通过廊道和空间错位实现服务流线和住客流线的分隔。方案因此经历了数次的推敲和交图前几乎重做的波折,同时也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旅舍的流线布局,但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继续做下去,最后也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设计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对“拱”的研究不够充分,更多的体现在形式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发掘“拱”的作用。
往期推荐:
作品解读丨当海啸再来的时候...2022eVolo二等奖独家专访
作品解读丨2022年第二届 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空间竞赛铂金奖:北京三里河三区家装改造
作品解读丨《New Spring》——一枝“禾苗”从春日开启了它的一生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哈佛GSD城市设计论文奖:自主的城市主义,迈向交通乌托邦
作品解读丨香港大学优秀课设:曾出现在“古惑仔”系列电影里的社区,现在怎么样了?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进击的砖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生打破传统,从一块砖到一栋房重塑不太一样的砖房
作品解读丨“2022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五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三等奖
作品解读丨咱家门口小菜园【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青春有几年 疫情占三年”建筑师开始放大招!!!这款动动动动感学生宿舍了解一下...
作品解读丨被TUD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建筑优秀毕设:马西洛谷仓改造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竞赛营优秀作品专访:The Fantasy of Eden 伊甸园狂想
作品解读丨珊瑚的冬天,以最小干预力复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海洋世界!
作品解读 | 桥上的街市:旧铁道桥改造【南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访谈(一)
作品解读 | 今天你发电(运动)了吗?【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游牧计划【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下个屋顶见!【江苏政泰建筑设计集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为希望做顿好饭——共享厨房幸福的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重建边缘:以苏尔莫纳-卡尔皮诺内铁路和吉齐奥河畔的佩托拉诺镇为例
作品解读丨UCL UD毕设银奖质疑CBD空间使用权?用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实现城市重构和空间平等!
作品解读 | 从前有座煤气罐——气罐社区营造记【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循级利用—H₂O与CO₂变奏曲【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