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HO
回响志
在寒冷而辽阔的北国边境上,有着中国最北的地级市黑河。这座北方小城是“胡焕庸线”的起点,历史与现实在此交互。从南方来到这里,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的穿梭。在冰雪的覆盖下,这座城市承载着人们对于北方的无限遐想。通过在城市中的漫游,能够让人在对寒冷北境的触摸中,感受到依稀的寂寞与温暖。
雪中街景
从哈尔滨转机飞往黑河,一路俯瞰,大地景观从千里沃野的北大仓逐渐过渡到冰天雪地的旷野。黑土地上密布的河流在广袤大地上幻化出超越人类想象的艺术图案。快速移动的乘客经历了季节的回溯。随后,视野中的无垠平原逐渐被小兴安岭连绵起伏的群山所取代。乌青的天空之下,松林密布的山岭如同墨色的画卷。在降落前,飞机绕过山岭,倾斜的机窗中黑龙江畔的城市一览无余,能看到一股巨大的浓烟滚滚上升,遮天蔽日。半小时后,当我置身于城市的江畔时,才意识到那是对岸俄国的巨型烟囱里冒出的滔滔烟云。
我问江畔散步的人,那对岸的浓烟是什么。有人回答我:“是老毛子供暖(产生的烟),他们烧的煤不行。”随后,他们也好奇地问我:“你来这干什么?是来做汽车测试的吗?外地来我们这的人,都是来试车的。”这座高纬度的边境城市,凭借高寒的独特气候条件,成为车企寒地试车的理想场地。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北方小城市迎来了新经济的红利。
鸟瞰一江两岸双子城
站在江畔,内心不禁发问:这里是否就是对北境的终极想象?此刻,大部分国土已沉浸在红花绿柳的春天中,而这条大河依然千里冰封,冰凌凝聚着彻骨的严寒。我曾幻想这里的偏远、荒芜和静谧,那是对南方繁华的、喧嚣的、都市的生活的逃避之地。然而置身其中,却并未有远离尘世的感觉。尽管已是北国边境,这里并不显得遥不可及。
河对岸便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再往北还有着无尽的北方和无数的人们:乌兰乌德是西伯利亚的佛教中心,俯瞰全城的喇嘛寺庙让人梦回西藏;马加丹的“尸骨之路” 正吸引摩旅爱好者前往;勘察加已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再往北的“世界寒极”雅库茨克人口比黑河还要多,并仍在持续增长;楚科奇半岛如今也有游轮可达。楚科奇人站在装有马达的木船上,朝着海象掷出长矛,而男孩则在苹果电脑前沉迷于美国的色情女主播(俄罗斯电影《捕鲸男孩》的剧情);直到北极圈内,诺里尔斯克依旧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空气中飘荡着重金属的粉尘,不时有酸雨落下......
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远方?那些曾经在心理上距离遥远的地方,一旦抵达,却发现不过是寻常。更进一步地想,这里人们的生活大抵也与我周围如出一辙:既不理想,也不至于绝望,日复一日,无非是将就二字,心中便不由地产生无尽的虚无。
图1:旧时光的街道
图2:严寒城市的外卖用车
在地图上,这里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坐标。黑河中心城区爱辉区是“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的起点。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以一条45度倾斜的线连接东北的瑷珲和西南的腾冲,自那以后,这一对比线便成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重要参考系。
杨镰在《发现西部》中指出,这是一条文明的分界线:“东部是农耕、宗法、科举与儒教的世界,是大多数人心中所理解的传统中国;而西部则是游牧或狩猎的部落文化,血缘关系与多元信仰交织而成的非儒教中国。”时至今日,这条人为划定的线两侧格局依然未被打破,东南-西北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仍截然不同。
黑河街景
一座新建的爱辉-腾冲主题公园让这条虚拟的线在真实的空间中有迹可循。公园被四周高层小区包围,红色砖石的建造风格也与周边高档商品房有些许相似。在公园的正中央,以红色的中国地图雕塑为背景,胡焕庸的全身像昂然伫立。在其下方,胡焕庸线经过的27个地级市的名字被刻在地面上并连成一线,直观呈现出这一地理分界。在这条线的西南方向3745公里外,云南腾冲也有一个类似的主题公园。两地相隔万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守望。
瑷珲-腾冲 主题公园
一江两岸的双子城有着血泪与枪炮交织沉重的历史。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黑龙江将军衙门设于江右瑷珲城,即如今爱辉区下游的瑷珲镇。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的国土。与黑河隔江相望的海兰泡被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成为俄国阿穆尔省的首府。百年来,边贸早已刻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俄货街
如今,对俄贸易依旧是这座城市的主导产业。伴随着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政策出台,黑河成为了江对岸俄罗斯人购物与休闲的热门去处。在中央步行街上常常能看到金发碧眼的顾客,小贩们操着熟练的俄语和他们讨价还价。市中心的华富商城已成为俄罗斯购物者的集散地。商场旁边则是古典俄式风格建造和装修的普希金书店。路边的酒吧散发着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时不时能看到俄罗斯人在里面载歌载舞。甚至按摩店的标识也仅只有俄语的标识массаж。
城市中有几条专门销售俄罗斯和东欧产品的的俄货街,各家的商品千篇一律,甚至和我在新疆与内蒙的口岸所见的并无二致。而居民小区门口则贴满了俄罗斯留学的广告,与城市中的旅俄华侨纪念馆形成一种历史的呼应。在每天的早市上,俄罗斯人的身影频繁。伴随着一声声“哈拉少”,众多网络主播也来到这里挖掘俄国风味的流量。
图1:华富商城和华富超市是俄罗斯顾客云集之地
图2:华富商城美食城的俄语招牌
不过,稍加留意便能发现,街头的俄罗斯人多为女性、老人和小孩,青壮年男性极为少见。在航班因下雪而被取消后,我在打车返城的路上和司机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告诉我说,对面的那座仅二十万人口的小城,这两年因俄乌冲突而阵亡的人数就已上千。外贸也颇受影响。“如今俄罗斯人都没钱了,疫情三年,再加上战争,生意都不如从前了。”他说。
谈到他印象最深的俄罗斯人,他说:“其实那哥们是乌克兰人,一直在俄罗斯住,同时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护照。这哥们会俄罗斯、乌克兰和中国话,一天到晚到处跑着做生意,精明得很,滑不溜丢。我跟他一提俄乌战争,他就说大哥咱是实在生意人,赚钱为主,不谈政治。你说有意思不。”
图1:中央商业步行街上的俄罗斯游客,背景是普希金雕像。
图2:打电话的俄罗斯人
单从数据来看,2010年至2020年,黑河全市常住人口减少了38.7万,流失率达到23%,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鹤岗。然而,置身其中,所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相比其他东北小城,边境贸易的活力使得这里显得更有生机,新城区的建设也令人瞩目,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在黑龙江公园,我第一次看到年轻人聚在一起,热情洋溢地跳着广场舞,仿佛在上演一幕平行时空的交错。
黑龙江畔驻足的行人
这座不大的城市的中心区,路网划分出一块块规整的矩形街坊。居住小区多为开放式,行人与汽车在其中交错穿行。主干道延伸出小区内部道路,像密集的蛛网,编织着生活的细节。不过一旦远离市中心,便逐渐在城市的街景中,感到落寞与辉煌共存。我特意前去的几个大型博物馆和展览馆都没有开门,但一些小型特色博物馆却在街头巷尾的角落里带给人些许惊喜。街边堆积着数月未化的残雪。
西向的道路上,行人逐渐稀少,道路尽头是诱人又未知的远方。一些整栋空置的破败楼宇,仿佛在诉说着城市的孤独,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城市习惯了扩张,却还未学会如何收缩。
居民楼
此刻,天空中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我从黑河港附近,沿着滨江景观带一路向东前往大黑河岛,展开一场小型的city walk。雪花逐渐变大,小雪飘舞成大雪,漫步其中,仿佛与大地若即若离。滨江绿带被充满北国风情的小型花园和雕塑小品装点,些许苏俄风格的痕迹若隐若现。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北国的意向随之苏醒,那是如同路易斯·格吕克所言的:“孩提时代曾向世界投以的一瞥”。那些来自七八十年代的小人书、90年代初课本的插图,还有那些部队大院的风物......那些记忆仿佛与北方的意象隔着一层薄雾,难以严明,令人着迷。
无数次在我梦中浮现的吉光片羽——规矩庄重的苏式建筑美学、东北亚的松漠,以及那些“东北文艺复兴”的场景......在时光中形成一条条暗道,承载着朦胧的、充满了莫名情愫的渴望。北方的辽阔与冷寂,宛如灵魂的栖息之地,那里永远不可到达,是一场能永远做下去的梦......
图1:滨江的建筑与雕塑小品颇有俄式风情
图2:滨江绿地的北方风貌
大黑河岛上,几个贸易商场和免税店宛如北美的购物中心般体量巨大,里面却显得空荡荡。忽然想到早晨的时候,我在一家包子店里,听到邻桌在谈论刚刚发生的莫斯科恐怖袭击,看到他们频繁地刷着社交媒体。不知今天稀少的客流是否与此有关。岛的岸边矗立着一个巨型的红灯笼,煞是显眼,让人感觉春节似乎尚未结束。江边有人光着膀子跑步经过,头上冒着热气。一位紧锁眉头的俄罗斯少妇则倚靠在沿江的围栏上打着电话。江中心线附近有俄国哨兵来回踱步。对岸的大烟囱依旧冒着和昨日一样浓重的黑烟。飘忽的雪花模糊了视线,依稀看到远处的俄国国旗下降了一半。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阴冷的气流压低沉到能被呼吸。四周沉寂,世界在缓缓地下沉。
图1:大黑河岛上的巨型灯笼
图2:江畔的马占山历史陈列馆
©
特约作者 | 李昊
平面设计 | 俊俊 排版 | J
图片 | 李昊
监制 | 子溪
新媒体运营 | JEAN
往期推荐:
扫楼攻略.滨海图书馆 扫楼攻略.西村大院 扫楼攻略.上海M50创意园 扫楼攻略.苏州第二图书馆 扫楼攻略.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 扫楼攻略.御窑金砖博物馆 扫楼攻略.苏州博物馆 扫楼攻略.平遥双林寺
扫楼攻略.RMIT Building 80 扫楼攻略.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建筑游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