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上下相随

健康   2024-11-11 18:02   河北  

许多人谈起上下相随,往往与立身中正一起论述。这当然是对的。立身中正也属于太极拳的身法范畴,只有立身中正,才能做到上下相随。立身中正是上下相随的前提条件。但是,上下相随却有着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独特的训练内容。这就是:身法与步法相一致,身随步转,步随身翻。做到肩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开合相一致。太极习练要上下相随,不能上动下不动,打半截子拳。


太极十要“上下相随”中引用拳经所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即劲从根底起,节节贯穿;上下相随其关键是“上随下”,不能做成“下随上”,造成提腿迈步速度不匀,上下两盘脱节走架,行拳迈步断断续续。


上下相随其关键是“下领上随”,做到劲力由下往上传送。“下领”即“下肢”先动,脚板踏平;“上随”是在“下领”的基础上,脚底生根,利用大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腰”对劲力进行主宰,“手指”“随”在劲点的发放方向,劲力“随”在劲点的发放方位;“下领”,一动无有不动,手、眼、身、法、步“随”之到位,步法、身法、手法相互协调,浑身劲力整合为一体。


“下领上随”,脚底有根,掤劲不丢。掤劲作为太极之“母劲”,为万劲之源,下肢点起点落,上肢掤不离根,弹性十足;否则,“上领下随”,掤劲无根,掤为“空中楼阁”、“墙头之草”,形为“瘪塌”球体。


“下领”,分为脚动和脚不动。脚动,踏平脚板重心移动,不离根;脚不动,两腿之间通过蹬撑进行劲力转换,由弓步过渡到坐步(半马步),如揽雀尾由挤转捋、由捋转按等等。


习练太极要做到“下领上随”,“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是在“下领上随”、“脚底有根”的前提下才能到位;没有“下领上随”,虚实不分,转动不灵;上肢带动下肢行拳,没有“上下相合”的基础,就谈不上“内三合、外三合”;否则,出现“断劲”,其“连绵不断”“动中求静”亦是空谈。


杨式传统上下相随、相合、相顺,处处皆有,势势都需,怎样能做好内外相随?


1、拳势必正。研习拳者,要想“以气运身”,对杨式传统套路就必须一招一势认真地苦练,认真地领会,反复琢磨,做到千锤百炼,要练单势,经常练左右搂膝拗步,将全身抖散练。练脊梁骨。在行拳走架时手眼身法步能融会贯通,势势虚实分明,招招如行云流水,开合圆顺自然。


2、开合自然。在完成每一势中都要结合内动与外随,空胸实腹,气沉丹田,支撑八面。太极拳的“开合”,不是形体的单纯动作,而是内外一体的高度复杂的融汇,只能在修炼中加深领会。 


3、内气之感。在演练太极拳时,每一势的“开合”是相互转变,内外一体是行拳中“开”、“合”的内在实质,其内外的演化是在瞬间因人而易,非固定模式。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内气达指梢,劲力所到之处,“运柔成刚”。 


总之,在修炼上述各势“上下相随”时要牢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说:“意气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是也。”方能达到“行气如曲珠,无微不至”。




▶ 新闻速递 

▶ 薪火传承

▶ 拳械演练

▶ 心得体悟

▶ 邯郸太极名家张才斌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所发文章仅供学习参考。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练习。


感恩遇见!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杨氏太极拳创始以来,花开两枝,分别以杨班侯、杨健侯为代表。杨班侯这一支派沿袭杨禄禅所创套路进一步完善,集杨、武氏之精华,拳架和攻防上将杨氏之舒展大方和武氏之小巧紧凑融为一体,人们将这一支派称为杨氏太极拳老架,亦称“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