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为什么不香了?

美体   2024-10-09 12:12   北京  
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刚刚结束在上海的演出。
《巴黎圣母院》2024上海文化广场末场
与几个月前开票时迅速售罄、一票难求的盛况不同是,《巴黎圣母院》在上海演出期间的二手票却跌出了新底线。
有观众在社交媒体发文,就在某场演出刚开演后,她成功将1080元的门票成功「杀」到200元一张。

像这位观众遇到的情况其实并非个案,手中有票要转手的人,在各个社交媒体「一片哀嚎」。
很多人宁愿免费送给亲朋好友,也不愿「骨折」出售给黄牛或者「散户」。
作为法语音乐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一直为人称颂,近几年在国内的票房是名副其实的「场场爆满」。
就拿今年的上海站为例,9月底的演出即使提前到1月份开票,依然是供不应求,开票当日便售罄。
因此,这也让人更加迷惑:
一片叫好声的演出为什么临场不涨反跌,一下子从「炙手可热」变成了「无人问津」

01 登上春晚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最早引进国内的法语音乐剧,也是来中国演出次数最多的法语音乐剧。
因为《巴黎圣母院》的法语是「Notre-Dame de Paris」,所以很多喜欢它的观众都用它的缩写NDP」或「NDDP」来代指它。
2002年12月到2003年1月之间,《巴黎圣母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了5场,在上海大剧院演了6场。
不过当时售票的景况远没有后来那么火热,甚至可以说是「遇冷」。
「由于观众对音乐剧的认知不足,加上引进大戏票价较高,票房并不尽如人意。」《解放日报》在一篇报道中介绍道。
《巴黎圣母院》2024中巡剧照(摄影:郑天然)
2011年,《巴黎圣母院》再次来到中国演出,鉴于吕克·普拉蒙东和制作方的歌词版权纠纷,这一轮演出的是英文版
作为上海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英文版《巴黎圣母院》连演24场,上座率76%,虽然不算「大卖」,用副总经理费元洪的话说,也是「小有盈余」
2019年,NDP第三次来华,文广连演30场,场场满座,票房超过2750万元,可谓盛况空前。
2020年初,它再次回到文广,10场全部卖空,揽获866万票房。一前一后,40场的总票房达到了3620万这一惊人数字。
2019年NDP中巡 饰演弗罗洛的「丹叔」(摄影:郑天然)
作为文广疫情前的最后一部引进剧,NDP成为了许多人心头的「白月光」。
返场时合唱《大教堂时代》的景象,是当年观众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2024年,是它第5次来到上海
今年正逢「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圣母院》甚至登上了央视春晚,足见其在中法观众之间的影响力。
我们熟悉的法语音乐剧明星索拉尔「酱马可」吉安·马可安杰·德尔·维奇奥和中国歌唱家廖昌永张英席袁岱同台,在春晚演唱了剧中歌曲《Belle(美人)》。
那一夜,也成了音乐剧圈的「不眠之夜」,大家到处都在转发演出视频,满网都是开心和骄傲。
开心和骄傲之余,有些观众也开始担心以后《巴黎圣母院》的票可能「更难抢了」。
果不其然。
今年《巴黎圣母院》各地的演出一开票就很快销售一空。由于上海站开票太早,这次购票也被很多人戏称为「无息存款」
然而,令当时抢票的观众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
「无息存款」变成了「期货」——
8个多月过去,手里的《巴黎圣母院》演出票不仅没有涨,甚至打「骨折」也出不掉了。

02 二级市场票价「崩盘」
按理说,这样一部好剧,不至于落到「骨折」也出不掉的地步。
但这的确是《巴黎圣母院》在二级市场目前的实际情况。
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巴黎圣母院」或「NDP」,你会看到很多标题里都包含三个字:「大刀出」
原价880的中轴座位卖600,原价1080的座位卖675,就连以往最容易在二手市场溢价的280元档位都在降价出售,即使如此,也很难出手。
有观众两张1080档位的票一共仅卖了1000元,并称「这辈子不会再提前买票了」。
还有观众用「血淋淋的教训」来形容这次票价跳水的情况。
有观众一次性买了好几张票,因为有事看不了,只能以低于半价的价格出售,算下来一共亏了一千多元。
「黄牛」的情况则更加夸张。
开篇我们已经提到过,在开场后2分钟,一位观众将1080档的票成功「杀」到200元一张
这也让那位之前没抢到票的观众惊喜不已,止不住要在社交媒体分享「喜悦」
要知道,刚开票的时候一票难求,很多人都溢价收了票
突然之间,NDP似乎从「白月光」变成了「饭黏子」,不香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03 「开票太早」是元凶吗?
还以为门票「售罄」就完事了。
为什么有人买了票之后还要转手呢?
其中一大原因是临场有事。很多观众都是提前买票,但是当天因为其他安排又去不到现场,买的票又不能退给剧院,所以不得已要把票转出去。
9月28日。
在的上海文化广场的分享会上,有观众向「文广」副总经理费元洪提出了「演出过早开票」的问题,并指出:
(提前买票)可能会导致观众因为临场时间冲突错过观演,观众们迫不得已要先去转票,再去收票,甚至被迫「求助于」黄牛。
分享会现场(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费老答道,剧院要根据不同戏的体量来制定开票节奏。无论开票早晚,都是基于生存考虑。
他说:「你可以把它当期货,如果最终那一天,假如说买好的(票)不能来,那我相信在二手市场上也是可以处理掉的。」
当台下观众紧接着喊出「卖不掉」,费老表示「难以解决」:「购买行为是自愿的,我们也无法安排。」
对于看不了的演出,观众们通常希望可以进行全额退票,但迫于经营压力,剧院对于「退票」的要求通常会一刀切拒绝,要不然就是制定严格的退票规则。
以文广退票规则为例:成为「plus会员」90天以上,且距离开演前一周以上才能退票;根据退票时间,收取票面金额10%或20%的手续费,每年能退4次。
在二手票大跌的情况下,很多人能退给剧院当然会优先选择退给剧院,但是无法退给剧院的也只能流向二手市场

03 「口碑滑落」是元凶吗?
等等……
就算很多人都票流向了二手市场——
上面不是一直在说《巴黎圣母院》一票难求吗,这不是明显供不应求吗?
照理说,这种供不应求的门票二手市场应该「更加火爆」才对啊,为什么供不应求的东西在二手市场反而会遇冷呢?
一个现实:
某种程度而言,二级市场的票价也是演出风评的直观反映
一部剧能在演出周期里涨价,说明它的口碑足够好,口口相传更加导致这段时间想看的人更多、足够卖座。
反而言之,跌得太厉害,也证明这一轮演出的「风评」出了问题
的确,在本轮演出开始之后,有不少人反馈《巴黎圣母院》「不如预期」,甚至打出差评。
我们先捋一捋时间线:这一轮《巴黎圣母院》演出,先在河北廊坊首演,再到北京,接着才是上海
二级市场的票价,也是以上海站「崩」得最为严重。
除了上海站开票太早导致的退票和转票问题之外,还有可能是《巴黎圣母院》前两站演出后的「口碑」已经传给了上海观众。
尽管NDP在法剧里并不太注重明星卡司,前前后后也换过很多演员,但观众们依然更喜欢也更信任熟悉的、知名的演员
19年的巡演阵容里,有官摄副主教「丹叔」Daniel,有Hiba饰演的爱斯梅拉达,诗人「李茶」Richard 同样备受好评,不过今年他们没有来。
明年开启的NDP第二轮演出,则有「酱马可」吉安·马可饰演诗人格兰古瓦,并加入索拉尔、Alyzée等观众更熟悉的演员。
Iris因此出掉了今年的票,买了明年的:我认为明年的卡司会更好。毕竟一张票也不便宜,肯定是想在比较好的心理状态下看比较好的演员演出。」
「今年中巡的卡司,对比22台巡、还有22-23美巡,23-24法巡还是差了一大截,」还在等待巡演的psrdyzq告诉笔者,
「就目前的阵容看,(NDP)缺了能带票的演员,类似法扎的『老航班』。」
不过同样有很多观众认为,这次《巴黎圣母院》的演员挺棒的,不至于唱衰。
大多数演员都参加过上一轮中巡和国际巡演,经验丰富。
像饰演副主教弗罗洛的Jérôme,早在98年时就曾是弗罗洛的替角。即使是最年轻的演员,也都在剧组有至少2年以上的演出经验。
《巴黎圣母院》2024中巡剧照(摄影:郑天然)
「我对NDP的演员选择很满意,(我)觉得是一部负责任的大剧。」克莱尔认为,今年的演出达到了她的预期,「其实大部分演员在NDP都演了三四年了。」
对于一些差评,她认为应该理性看待:
「比如唱功不行,是破音了还是走音了,要说清楚。但说实话,觉得行不行本来就很主观。可以说它不惊艳,毕竟成熟大剧了,略有点流水线的感觉。但绝对不是不好。
关于演出,观众们批评最多的,当数音响效果
克莱尔直言「太差了」,那天她带着孩子观演,甚至担心会响到损伤孩子的听力。
这也直接导致本来买了几张票想连续看几场的观众,在看完第一场之后就决定把其他几张票卖掉
同时也动摇了其他还没看,或者等着买二手票的观众的观看决心。在这种心态下,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外力,就足以让他们放弃观看。
从而导致二手市场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05 「NDP」不能「打」了吗
一直以来,法语音乐剧在中国人气都很高。
「法扎」《摇滚莫扎特》、「法红黑」《摇滚红与黑》,「法罗朱」《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都很卖座。
但论及国际影响力,《巴黎圣母院》在法语音乐剧中首屈一指。
自1998年首演以来,它始终在法国本土和国际舞台上高度活跃,26年间吸引了超过 1500 万名观众观看。
对比2000年首演的「法罗朱」,即便同样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粉丝,但观看人次至今可能仍未超过700万。至于「法扎」和「法红黑」,近年来的热度也大都集中在中国,本土早已封箱。
而NDP每年都在全球各地上演,几乎从未间断,是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巴黎圣母院》纽约演出剧照(摄影:ALESSANDRO DOBICI)
2000年,它推出了英文版,成为第一部在伦敦西区驻演的法国音乐剧。
尽管当时的英国剧评人对它进行了猛烈抨击,但观众反响还可以。在多米尼剧院,《巴黎圣母院》驻场演出了16个月。2019年,它又以法语原版的面貌回到西区,租场演出了7场。
2022年7月,NDP在美国纽约首演,演出场地租在林肯中心的大卫·H·科赫剧院。它并非百老汇剧院,但离得很近。
相比22年前在伦敦的经历,这次纽约评论界「友好」了很多,有剧评人用「令人赞叹不已」、「理应在纽约艺术界占据一席之地」来评价它。
《纽约时报》记者对NDP的正面剧评
去年也是该剧25周年之际,NDP再次来到大卫·科赫剧院,租场演出三周。这次《纽约时报》记者Sarah Bahr称「这部剧完全抓住了我的心」。
法语音乐剧一直都被排除在百老汇和西区之外,大部分都选择待在亚洲、法国本土或说法语的加拿大魁北克这些舒适区。
但NDP始终没有放弃在英美这两个戏剧中心演出的尝试。作为法剧的业内标杆,NDP依然想要「破圈」,想要争取到「音乐剧主流观众」认可,这些年里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那为什么本次「中巡」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结果呢?

06 「法剧」在不断伤观众的心
在与观众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如今对法语音乐剧「有点疲劳」,而这种「疲劳」显然影响了NDP的口碑。
「(法剧)卡司唱演水平不稳定,」psrdyzq说,「观众花了大价钱,真心不是来赌卡司唱演状态的。
「全场最贵480,多烂的卡司我都可以给它吹到天上去,但现在真的太贵了。」
Iris也指出,去年「法罗朱」巡演,饰演罗密欧的「大米」Damien表现平平,但大家依然愿意为情怀买单。
而今年「法扎」放录音事件卡司演唱水平出问题等,加深了大家对法剧整体的不满。
《摇滚莫扎特》2024中巡剧照(摄影:郑天然)
「一次、一场也就罢了,这几年次次如此,很难不让人有对法剧整个的晕轮效应。」她说。
她举例道,在《真爱不死》《伊丽莎白》乃至《恶魔奥涅金》这些「良心剧组」的衬托下,看法语音乐剧却要观众去「赌」今天演员的状态,让观众去担心演员,令人疲惫。
加上法剧的确很火,由「粉圈」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这种疲惫感的来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原卡情怀是会被粉圈打架,sd乱象消耗的。无论事情的真相怎样,『三人成虎』的风评也影响到观众对这部剧的评定。」
psrdyzq也坦言:「今年法剧,尤其『法扎』的幺蛾子实在太多,部分观众观演热情有消退。」并表示现在『法扎』二手票的跌价情况更为严重。
《巴黎圣母院》2024中巡剧照(摄影:郑天然)
情怀也许能让观众溺爱一时,但同样也会有消磨殆尽的时候。
国内的法语音乐剧粉丝大都是从官摄入坑的,他们在看现场之前,已经把官摄刷了很多遍。
有官摄「珠玉在前」,很多看完现场的观众认为,和官摄差距太大,落差感太强。
现在演出市场品类丰富,选择更多,法剧与其他表现优秀的百老汇、西区乃至德奥巡演剧组也有了惨烈的对比:更专业的演员,更稳定的品质,现场乐队更好的音效——这些都是目前的法语音乐剧难以达到的。
大家逐渐在一次次失望后纷纷对法剧「祛魅」,即使是《巴黎圣母院》也不例外。
演员越来越「拉胯」、巡演变成「割韭菜」,名不副实的「高票价,低水平」,不断伤害着喜爱法剧的中国观众的心。
甚至有人说:「再也不想看法语音乐剧了。」

07 「NDP」能撑住「法剧」吗
在《巴黎圣母院》之前。
上一部如此成功的法语音乐剧,是1978年的《星幻》
《星幻》的作词吕克·普拉蒙东(Luc Plamondon)花了20年都没能复制《星幻》的成就,直到他遇见作曲家理查德·柯西昂特(Riccardo Cocciante),后者为NDP创作了50多首动听的歌曲。
为了补贴音乐剧的制作成本,剧中单曲被制作成概念CD预先发售,光是第一首歌《美人》的销量,就突破了250万张。
《巴黎圣母院》2024中巡剧照(摄影:郑天然)
除了歌曲之外,堪称「杂技」般的群舞演出也是它的最大亮点之一。你能看到特技表演、街舞元素融合在舞蹈中,但舞蹈演员并不负责演唱歌曲。
可以说,法剧「重歌曲、轻叙事」、「以歌带戏」、「歌舞分离」乃至于使用录音带而非现场乐队伴奏等等特质,自NDP之后彻底奠定。
都说法剧剧情弱,但有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巨著打底,《巴黎圣母院》的剧情构作和思想内涵也比较出众。
《巴黎圣母院》作词吕克·普拉蒙东
而吕克·普拉蒙东的理念,与后来法剧对「原版卡司」的依赖不同,他曾表示:
「就我而言,我并不是在寻找初版卡司的『克隆人』。我倾向于选择那些每次都用自己的声音和个性来更新角色的歌手。」
柯西昂特也认为:「我们必须始终确保演出质量与它的成功相称。」
加上它是群像剧,不会聚焦于唯一主角或个别明星演员。因此在法语音乐剧里,NDP已经属于并不怎么「挑卡司」的那一类了。
我们曾经采访过我国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的创系主任金复载教授:观众看戏应该「挑卡司」吗?
金教授的回答是:观众「挑卡司」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一部戏只能靠「卡司」的话,那这部戏绝对走不远。
对于任何一部音乐剧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想长久的演下去,决不能仅仅靠「卡司」。
《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等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长期驻演的作品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正面的答案。
希望《巴黎圣母院》能为「法剧」做出表率和样板,突破「卡司」的瓶颈,真正靠每场的演出水准去征服观众。

08 给法剧中巡敲响警钟?
法剧不像百老汇、西区音乐剧那样有严格的行业规范,有固定的驻演场地和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它的创作、制作和演出都相对随意,演员也不是传统的音乐剧演员,而是更偏向「歌手」,这给法剧带来很多专业度上的质疑。
一部法语音乐剧能否保持水准,只能完全取决于剧组自身,而不是稳定的管理和制作体系。在这点上,法剧确实距离百老汇和西区还差得很远
作为能够守住下限的「法剧良心」,很多人为NDP抱不平。
由原著入坑,今年第一次看NDP的研研觉得「不知道为什么NDP的风评这么不可思议」,她看了好几场这轮演出,观感很好。尽管也听说了一些负面评价,不过她选择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
「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只能自己在当下认真地去体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
或许不是《巴黎圣母院》不香了,只是国内观众们的心累了。
此次NDP二级市场票价暴跌,也给来中巡的法语音乐剧敲响了警钟
法剧接连入场的这两年,很多人经历了「从热情到失望」的过程。
对卡司水平的担忧和质疑、「追人远大于追剧」的氛围,消耗着人们对法剧的热情。而眼下的高价票版,也令观众对演出要求更加严格。
过早开票预支了观众们的金钱,同样预支了大家的期待。
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剧目集中,观众的选择更多了,「草台班子」想要单凭人气、情怀收割票房,绝对不可取,很快便会失去竞争力。
只有真正让演出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给观众「值回票价」及以上的演出体验,法语音乐剧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我也很喜欢「法剧」,希望还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法剧」。

只是,我也不确定,「他们」是否跟我想的一样。

还是,真的只是把我们当「韭菜」。


撰文丨Saenar
*文中采访对象为化名,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意见
参考文章:
费元洪,《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石铭,《<巴黎圣母院>:一次难以复制的“法国制造”》,《三联生活周刊》
刘艺,《“爆款”或将成为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钥匙》,《黄浦报》
徐艳红,《演出票退转难题待解》,新浪新闻
马思伟,《上海文化广场亮出音乐剧招牌》,《中国文化报》
韩晓余,《<巴黎圣母院>第三次来沪连演30场 17年前遇冷如今一票难求》,《解放日报》
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年报及2020年年报
Sarah Bahr,My Unexpected Love Affair With ‘Notre Dame de Paris’,The New York Times
Jim Pritchard,The Global Phenomenon Notre Dame de Paris Makes a Captivating Return to London,Seen and Heard International
Rick Perdian,At 25 and counting, the musical Notre Dame de Paris is still wowing audiences,Seen and Heard International
Farah Abdessamad,Review: Acclaimed Francophone Musical ‘Notre Dame de Paris’ Premieres in New York City,Observer


舞林秘籍
评论是思维的舞蹈 舞蹈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