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不一样

文摘   2025-01-03 18:07   天津  
在这里,我们不一样

  读懂过去与当下的对话,才能读懂时代的表情。

  这次培训,在不长不短的5个月里,我完全静下来、沉下去,一堂堂专业授课、一次次现地教学、一场场研讨发言、一本本经典书籍,和干部的每次交心、和教员的每次交融、和同学的每次交往,都让我提升认知、提振精神、提高能力,构成了我的一次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向上攀登
从源头学,才能学到活水

  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脚下的道路也会变得无比宽阔。

  来到学院学习,我们或多或少因“山高水远”而畏难、因“走马观花”而浮躁、因“半路歇脚”而发懒,如果不做出改变,那就很难学有所获,更难以学有所感。

  延安实践教学期间,教员讲解了关于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学习理论上的一句生动的话,“吃小米饭,攻理论山”,让我豁然开朗,学习就是要拿出“攻山头”的精神,把“所以然”想通透,才能体悟到“所以必然”。

  我们在课前论道学,交流观点启迪智慧;组织结构化研讨学,积极启动头脑风暴;在学员论坛学,不断根植正和思维。

  在课余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学院关于武警部队示范任务,过程脚本一次次修改、镜头一遍遍重来,但是大家始终努力把不易做成不凡,把难点变成新的亮点,最终夺得武警部队第二名好成绩。应该说,认知就在这一招一式中逐步觉醒。

  我感到:学习不是“一阵风”,当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汇聚成一股暖流,那么冬风也能催梅开。
力学笃行
重实践教,才能教出真知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次培训,教员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堂岗位急需的专业课,为我们构建“大保障观”,经常牺牲个人时间来队蹲点驻学,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的专业水平在一天天的研学中不断提升。可以说,教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流进我们的心田。

  课堂之外,大队坚持全面育人、全面强能,组织的名家讲座、团队助学、专业比武,让我们耳目一新;开展的“知兵谋胜”学员论坛、“研战之声”读书分享、“先行杯”体能竞赛,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历练、成长。
  为了满足大家岗位需求,大队还专门搭建主题沙龙平台,针对大家的思想疑惑、工作疑点、生活疑虑,开展漫谈式、交心式、开放式研讨交流;开设公文写作课,大队领导亲自领讲,从信息检索教起,面对面教大家如何立意构思、如何落笔撰写,让大家畅开心扉谈认识、讲体会。我也有幸登台作发言交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内心也愈加自信从容。

  我感到:教育不是“一支曲”,当我们每个人的渴望演奏响一场“大合唱”,那么曲高也能和者众。
激发潜力
求认同管,才能管出质效
  大队领导常讲:管理是一项饱含温情的工作,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实现双向奔赴。

  在这里培训,天天和队干部接触,印象特别深的是:每一次温馨提醒都饱含了对学员的充分尊重,每一次谈心交流都流露了对学员的真情温暖,每一次回应关切都体现了献身岗位的尽心尽责。

  大队领导、学员队干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立起了标杆。可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犹如绵长的海河水,时时刻刻浇灌、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在这么好的建队育人氛围里学习、生活,让人有种满满的荣誉感、获得感、认同感、安全感。

  怎么带兵?如何育人?他们拉直了我心中的问号。特别是大队的示范育人理念,队列站排头、打饭在后头、工作在里头等“十个带头”,营造了“事事领先、时时随队、处处有我”的浓厚氛围,不断引领、感染着我们,我们学员常说:领导就是那最有爱的行道树,他们从道路两旁相向生长,隔空牵手,浓荫掩映,为来往的学员搭起了一条绿色通道。

  我感到:管理不是“一池水”,当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一条江河,那么浪急也能行远航。



  时间送走了风起云涌的过去,却暗淡不了逐梦人的初心。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的底色更纯了、底子更厚了、底气更足了,未来的强军路上,我们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强、越走越好。


作者:张亮





武警后勤学院微信发布


总  编:董丁丁

主  编:李明亮

责任编辑:王旭东

执行编辑:陈佳汉锋


武警后勤学院
★传递红色正能量★传播校园好声音★ ★展现学院新形象★铸魂育人保打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