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的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生物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生物领域基础前沿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应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π-HuB计划)的号召,在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为加强生物计量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入交流和融合发展,西湖大学医学院、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拟定于2024年11月23日至11月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第二届生物计量促进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发展研讨会暨π-HuB计划生物计量研讨会。
大会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家,遗传学家。军事科学院科技委主任、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国际 “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杰出贡献奖” 和 “杰出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求是奖”、 “何梁何利奖”。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至今一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近年来侧重开展蛋白质组学分离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并用于细胞生物学、精准医学和环境毒理等领域。已发表SCI论文500余篇。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分享题目:《Aptomics》
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美国化学会J. Am. Chem. Soc.杂志副主编,ACS Nano、Chem Sci、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副主编或编委。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生化分析和分子医学的教育和研究,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核酸适体活细胞筛选的新概念,研制了特异性识别恶性肿瘤等病变细胞的分子探针和靶向药物,建立了多种基于功能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治疗新方法与新技术,为诊断医学提供了新策略,新工具和新材料。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H指数140。
分享题目:《基于标准物质的多组学比例定量方法SRR》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项)。致力于多组学数据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挖掘疾病防诊治生物标志物,以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和药物临床使用有效率。深圳微芯生物联合创始人,共同发明1.1类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和1.1类抗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曾任美国FDA资深PI十余年,发起国际MAQC组学数据质量控制联盟,Nature Biotechnology为此出版4个专辑;领导研制全球首套多组学标准物质,依此创立基于比例定量的多组学测量新范式,解决多组学数据批次效应和整合的领域难题;主导或参与制定组学ISO标准及FDA指南5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他引2万多次,h-index 70。
戴新华,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生命科学计量、质谱技术和标准物质研究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研制重点领域急需国家标准物质80余种,主导和负责参加国际比对10余项。现担任欧亚计量组织COOMET副主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专家组专家、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分享题目:《AI赋能蛋白质组学辅助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
郭天南,西湖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长聘副教授,西湖大学蛋白质组复杂科学实验室负责人,西湖实验室智能蛋白质组中心(WeCIP)主任,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兼聘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武汉大学生物科学双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联合人工智能,解析生物过程的原理,助力疾病诊疗。2023、2024年,他连续入选由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任 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副主编,Clinical Proteomics 副主编,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编委,Cell Reports Medicine 咨询专家,Scientific Data 编委等。更多信息请看 guomics.com。
分享题目:《基于CRISPR-Cas生物传感的致病微生物计量检测研究》中国计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从事生物计量测试、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次,省部级二等奖7次;近10年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国家基金区域创新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在 PNAS、Trends in Biotec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7项,颁布国家标准22项、国家标样7项。曾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浙江省青年科技金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前沿中心副主任,任国际计量局化学与生物咨询委员会(CCQM)中国代表,CCQM核酸工作组(NAWG)委员,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质量体系和核酸分析评审组委员,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MTC20)秘书长,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生物表型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亚太区域计量组织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1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规范8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在Nature Biotechnology、Genome Biology、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导国际关键比对4项、参加国际比对8项,均达国际等效一致;研制国家标准物质100多种。
临床肿瘤免疫学家,聚焦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基础-转化-临床研究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合项目等课题资助。以通信作者在Nat Med, Cancer Cell, Sci Transl Med和J Clin Invest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Oncogene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个杂志编委。
分享题目:《生物基装置产业发展的计量标准需求及研究》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生物互作和生物计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微生物计量检测与生物制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巾帼科技创新工作室主任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8项,国家级学会科技成果一二等奖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 论文70余篇;研制国家标准(标准样品)3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分享题目:《全癌标志物定量甲基化检测与数字化诊疗全新策略》于文强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1年获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7年在瑞典Uppsala大学和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做博士后,2007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Faculty和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主要专注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在临床重要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核内miRNA激活功能研究;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高分辨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GPS(Guide Positioning Sequencing)和分析软件,提出了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新模式;发现肿瘤共有甲基化标志物并命名为全癌标志物,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和复发监控。开发了不依赖于重亚硫酸盐处理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Me-qPCR方法,已经通过近12万例的临床样本双盲检测,证明Me-qPCR检测方法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于文强博士已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AM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国内国际授权专利7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取得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基金资助。长期专注于基因组组装问题,主导开发了三代测序数据组装与序列比对算法SMARTdenovo、wtdbg和bsalign,突破了三代数据组装速度落后于测序速度的领域难题,成为三代测序组装的主流算法。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在Nature、Cell、Nature Methods、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学术期刊,所有学术论文累计引用5万余次(SCOPUS)。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体外诊断产业领军人物,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2-2014年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从事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学术成果包括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获批国家标准4项,获批著作权证3项,主译或参编著作4部。转化成果包括分子诊断产品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批文5项,入选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全国科技周”展览,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等荣誉。曾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卫健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或课题。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研究和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①临床化学准确测量技术研究;②特色医学实验室的管理;③检验医学标准化。主持和参与IFCC国际多中心参考区间研究项目等研究25项。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建成中国第一个通过ISO17025和ISO15195认可并进入JCTLM列表的医学参考实验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第一批全国检验医学进修与培训基地。社会兼职:JCTLM WG2&WG-TEP委员;IFCC WG-PE委员;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临床化学学组组长;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认可评定专家;ISO17025 & ISO15195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和ISO15189实验室认可评审员;中华医学杂志等编委。分享题目:《中国创新药研发和展望》
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高层次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在血液病专业上有较好的声誉,担任浙江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新药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项。其中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SCI论文100余篇。分享题目:《未来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中的生物计量需求展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第一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日本大分医科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生物体伤口瘉合及哮喘发生机制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疾病标志物筛选、前沿分子检测技术等相关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15部。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质谱学会临床质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临床实验室血液学会(ISLH)理事,Cytokine等杂志编委、检验医学杂志副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分享题目:《工业化智能蛋白芯片、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曾任美国Biodesign研究院Virginia G. Piper 个体化诊断中心研究员、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北京高层次人才。国际血浆蛋白组计划(HPPP)委员、亚太蛋白组学协会(AOHUPO)理事、中国蛋白组学委员会(CNHUPO)副秘书长。科技部战略国际合作、前沿技术和诊疗装备等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等客座教授。从事工业化智能蛋白芯片和精准医疗研究和应用,在Nature系列、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Nucleic Acid Res、Adv Sci (Weinh)、J Infect、Arthritis Rheumatol、ACS Cent Sci、Clin Chem和Mol Cell Proteomic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Nature、Nature Methods和Nature Immunology等期刊引用2700余次。申请专利30余项,获批临床注册1项。主持参与国家精准医学、新药创制和生物安全等项目50余项。分享题目:《新型3D超表面-SPR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文燎勇博士于2016年在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9年分别在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底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近年来以铝基3D微纳制造技术为主要手段,设计并定制化制备3D功能结构/材料,研究宏观-微米-纳米尺度下不同结构单元的协同耦合特性,探索其在光电芯片、生物传感器件中构效关系及多功能/高性能器件集成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以通讯/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Science, Nano 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所发表文章被引用3500余次,论文H指数为33;西湖微纳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荣国光博士于2000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学位,所有学位均为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至2015年期间,他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助理教授。之后,他在硅谷的Grace Shine Inc.工作。2017年,他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JITRI)担任高级项目经理。2018年,荣国光博士加入西湖大学,担任先进神经芯片中心(CenBRAIN Neurotech)研究员。
类 型 | 10月31日 (含)前 | 11月12日 (含)前 | 11月22日 (含)后 及现场注册 |
个人代表 | 1200 | 1500 | 1800 |
| | | |
| | | |
注:注册费包含资料费、23日午餐费、24日午餐费,来往行程及住宿需自行安排。
会议缴费方式
注册后可现场支付注册费,或选择扫描下方二维码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暂不支持信用卡)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廖老师
电话:1851356817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赵老师
电话:18090847173
中国计量大学 唐老师
电话:13958076683
西湖大学 胡老师
电话:13675864677
邮箱:huqiong@westlake.edu.cn
温馨提示
▼ 报名表单仅作统计信息所用,正式参会时工作人员会现场核实注册及缴费信息;
▼ 会议交通及住宿需自行安排,住宿可参考下方协议酒店:杭州市西湖区墩余路600号B3楼(距云谷校区步行360米)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厚仁路158号(距离会场约10分钟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