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推荐,7月读完的第一本佳作

文摘   2024-07-11 16:57   湖北  
文字承载了我们每个人对于乡土的记忆和情感。
 
比如提到黄土,你会想起陈忠实老师;
提到中原大地,你会想起刘震云老师;
提到戈壁荒漠,你会想起李娟的散文。

如果是对于海的想象,蔡崇达的文字令人难忘。

第一次读《皮囊》,是对于这个书名的好奇。

它似乎很难被定义,到底算小说还是随笔,又或者散文?

《皮囊》卖的太好,让我有兴趣深入了解蔡崇达出生的福建小镇。

等到 “金色故乡三部曲” 《命运》《草民》都出版了,我才真正理解了海洋的味道。

董宇辉解读《皮囊》时说:
“城市容不下肉身,但好像农村又容不下灵魂。你到了农村渴望远方,到了城市又渴望家乡。”

刘德华推荐说:看蔡崇达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了一盏明灯。

今天分享下新生代作家蔡崇达的新书《草民》

1、

蔡崇达是福建晋江人,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执行主编、总监,还获得了《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等。

他从小被叫“黑狗达”,取名崇达,并非飞黄腾达的意思。

崇,是家族排序,达,他爸说这叫‘老大骑马’,要他披着大红褂骑那匹头马,成为一个手里拿着笔的人。

《皮囊》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累计销量逾600万册。

长篇小说《命运》,2022年出版,豆瓣top250上榜。

《草民》是蔡崇达全新的中短篇小说集,故乡三部曲的收官力作。

它以贴近大地的风格,回望了闽南东石镇的故土,聚焦那些如野草般坚韧的人们:

“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


2、

鲁迅写过一部《野草》,野草背后是庞大的隐喻。

野草、草根、草民,都指向基础和根本。

李敬泽在序言里说,草如此基础,以至于它的逻辑就是自然的基础逻辑;草如此根本,以至于它的情理就是社会的根本情理。

草的生命不是为了让他人欣赏,草必须如其自身一样生生不息地活着。

蔡崇达这本《草民》,如同一棵草摹仿一棵草、一棵草连接延伸到天边的无数草。

书里讲述了7个故乡人物的玄妙故事。

他们有失意的中年男子、迷茫的年轻人、奋力托举后代的母亲们等。

包含老中青三代的故事,每个人能在《草民》中看见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谁都是草民,谁也都是自己的英雄。

有读者说:读完《草民》,就像是,我知道你的来处,我熟知你的底色,我也理解你的感受。


3、

在“曹操背观音去了”里,蔡崇达写道:

我知道,母亲扎根的土地正在老去,我的家乡正在死去,很多人赖以度过了大半生的精神秩序正在死去。

母亲的生活态度却是:
“活在这世界上,谁的人生不是堆满了苦头,谁不需要学会吞下自己的苦头呢。

一个家有部分坏掉了,修不好了,另外一部分就得拼命好。那才是你的责任。”


母亲激动地宣布着,“她会如此体面。”

蔡崇达也跟着莫名激动起来,想着自己是如此幸运,拥有这么一个体面的故乡。

书里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又都很鲜活。

比如看台风的蔡耀庭,赌博的秋姨等。


4、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最早的作品《皮囊》,蔡崇达与读者分享了3个现代人共通命题的思考:

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

《命运》则是借主人公阿太之口,以她九十九岁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串起了小镇几代人的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阿太终究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她说
“好的死亡,是像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这世间和他自己都没有伤口。”

对于《草民》与《皮囊》和《命运》的区别,作者说:

《皮囊》是他第一次回望来处,试图通过看见别人去看见自己,也试图通过看见自己去看见别人。

《命运》里他试图在几个人命运的长征里,去看见人的一生有着如何的过去和未来。人只有看得见他人,内心才不会孤单。

而写作《草民》,是让自己回到“所有人”里面去。和所有人在一起,构成所有人,由所有人构成。


蔡崇达说他喜欢葬礼,透过葬礼他知道:文字和词语是储藏灵魂的唯一机会。

在《草民》里,他试图写出尽可能多的父亲,尽可能多的母亲,尽可能多的祖母,尽可能的自己。

他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借由此,看到尽可能多的父亲、母亲、祖母。

《命运》连同《皮囊》《命运》,把我们的故乡,完整地生下。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生身之地,愿你永远有可以回去的故乡。
 
以上,共勉。


希望加入读者群的朋友
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备注读者群)
不定期分享最近的阅读收获和感悟
这是付少的第205篇原创文章
点赞,在看,分享,收藏谢谢支持~
👇👇关注我👇👇

付少的读书圈
读书使人不惑,赚钱使人不屈。 (文章推荐书目,商品橱窗搜索书名即可购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