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卫市紧盯重点人群,指导县(区)常态化开展摸排、定期动态调整、抓实帮扶措施、汇聚多方力量,竭尽全力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众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特殊困难群众心坎上。
用心用情守护精神障碍患者健康
日前,记者走进沙坡头区柔远镇中卫市慈爱康复中心(卫尔康精神病医院),只见内部环境清幽,庭院中坐落着几栋建筑,这里住着96名精神病患者。
中卫市慈爱康复中心是2013年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复同意设置的一家“公建民营”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常年住院的社会病人保持在230人左右,年门诊病人1万人次左右。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康复中心还设置了工疗室、娱疗室以及农疗基地等区域。在工疗室中,患者可以进行贺卡制作和包装,不同房间里进行着不同的步骤,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在娱疗室,患者可以看电视、下棋、打牌,通过娱乐活动刺激脑神经系统,让大脑健康运转。
对于特殊的残疾患者,康复中心送医送药上门,医护人员到患者家里,为他们免费发药,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让家庭困难患者得到更好治疗。
“项目运行以来,填补了中卫市精神卫生事业的空白,有效解决了两县一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收治问题,很好履行了民政兜底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供养服务工作,较好承担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与复查工作,极大方便了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尤其是在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评残、免费发药、民政保障对象供养服务方面提升了质量。”中卫市慈爱康复中心(卫尔康精神病医院)院长徐海涛说。
“因为机构的特殊性,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精神科专业医技人员招聘难、留人难的问题。”采访中,徐海涛恳切地建议,结合员工意见,希望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能考虑到该院工作人员,从而起到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作用。此外,作为医疗保障单位,随着运营的持续,该院在人力资源、房租、安全等运营管理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却无明显增长,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延长房屋免租时间或减少租金等相关支持。
用爱用力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中卫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于2012年5月,共服务孤残困境儿童138人,成功送养弃婴25名。目前,在院儿童7名。自建院以来,为落实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六项重点任务,中卫市儿童福利院多措并举,不断推动机构“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
2021年12月,中卫市儿童福利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中卫市中医院联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将医疗机构专业康复力量引入院内,通过开展康复服务,使残疾儿童肢体功能得到了很大改善,还探索将服务对象由机构内向机构外拓展,先后为8名社区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服务。
根据院内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和个体发育状况,在院内创新开设了孤残儿童特殊教育课程,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对儿童进行分班教学,有效提升儿童认知水平,促进残疾儿童康复和教育同时渗透、同步提升。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通过“入院接案、安置需求评估、安置服务计划、安置服务介入、安置服务跟进和离院结案”六大环节,为儿童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全程服务,使专业化社工服务贯穿儿童福利院工作全局。
“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方面,我院与社区、村居儿童主任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实时监测儿童的生活及监护情况,从儿童养育、儿童权益保障、心理健康关爱、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精准化服务。”中卫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曹慧说。
她介绍,目前中卫市儿童福利院正处于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且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都在逐步转变,儿童需求已由基础养育转变为教育、心理、社会融入、心理关爱等多个方面,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参与到儿童成长中。为持续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充分发挥未保中心职能职责,建议进一步强化儿童福利机构和未保中心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从人员编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等方面予以支持,以保障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内容的延续性。
据了解,中卫市民政局在征求县(区)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卫市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指南(试行)》及工作流程图,并指导县(区)落实第一批14户“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关爱帮扶措施,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调动力量、解决困难。(记者 孙振星)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