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惠残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为切实解决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办证难问题,近年来,全区残联系统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上门办证”工作作为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用心用情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米,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健全完善“上门办证”制度机制
自治区残联紧盯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办证难问题,先后印发《为特殊困难残疾人上门代办服务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5项制度,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上门办证”提供基础保障。聚焦特殊困难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联合自治区卫健委等9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救治救助工作的通知》,合力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办证服务工作,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持证率达到60%。着眼我区听力、精神残疾评定医疗资源不均衡现状,增加了5家残疾评定医疗机构,实现残疾人就近就便进行残疾评定。各市、县(区)残联主动作为,结合工作实际完善“上门办证”工作机制,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化便利化服务。银川市建立了村(社区)残协报告、乡镇(街道)残联入户审核、县(区)残联确定评残名单工作机制,建立上门评残、办证服务对象台账,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吴忠市制定印发了《吴忠市残联系统关于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层级组建上门办证工作专班、评残专家组,扎实做好工作方案制定、落实、监督指导,残疾人办证由原来的“你上来”变为“我下去”。
用心用情做好“上门办证”服务
今年以来,各市、县(区)残联持续开展“上门办证”工作,累计为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4000余人次,有效解决残疾人办证需求,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残疾人更有归属感。石嘴山市积极开展疑似残疾人摸排活动,每月定期协调指定医疗机构深入各个村(社区)为生活无法自理、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评残、办证服务,面对面为残疾人提供“零距离”服务,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因出行不便而造成的“评残难、办证难”问题。固原市发挥县、乡残联、村(社区)残协和专职委员作用,通过“数据比对+入户摸排”,及时掌握重度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和因病因意外事故致残对象情况,成立由医务人员、残联工作人员组成的评残小组开展“上门办证”服务,被残疾人亲切称为暖心的“绿色通道”。中卫市坚持把“上门办证”工作纳入“惠残工程”统筹推进,强化与卫健部门的沟通对接,共同协商制定上门服务计划,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对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加急”信息录入,让残疾人尽快享受相关惠残政策。“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残疾人证换了,还给我们省了不少钱,也切实解决了我们‘领’不去人的问题。”平罗县渠口乡一位精神残疾人家属向残联工作人员和评残医生连连道谢。
强化“上门办证”服务保障
自治区残联编发《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政策汇编》《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100问》2000余册,年内督导各市县乡残联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专职委员3000多人次,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办证业务能力;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定期对承担残疾评定的医师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了医师残疾评定水平,为“上门办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定《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方案》,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残疾人证线上简便申报、协同审批等一体化服务。各市、县(区)残联落实《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办理规范》要求,为异地居住残疾人提供高效办证服务,累计办结2800人次;针对现场无法评定、需要借助相关医疗仪器设备评定的重度残疾人,安排专车接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残疾评定,即方便了残疾人办证又维护了残疾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宣传专栏等媒介,结合“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上门办证”政策及各项惠残政策,提高了广大残疾人“上门办证”知晓率和办证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