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特殊群体一个“家”——银川市首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有效融入“15分钟”生活圈

文摘   2024-10-30 17:41   宁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走路10分钟就到了,减少了我们来回奔波的辛劳。”近日,在金凤区康复中心接受个性化免费康复的李波(化名)家人告诉记者。得知金凤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后,家人第一时间带着李波前来进行康复训练。

为补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体系短板,不断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社区康复服务需求,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自治区民政厅根据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鼓励各市、县(区)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社区康复中心服务模式,让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得到持续有效的康复治疗,更好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实现社会融入。

记者从金凤区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金凤区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2554人,持证人数为1210人。主要集中在长城中路街道、黄河东路街道和良田镇、丰登镇等7个社区。患者均需常年服药,多数家庭经济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金凤区残联与民政局积极探索开展金凤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按照《民政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的通知》,建成银川市首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为100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及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情绪疏导等服务,并探索形成“2+3+4”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即“两全理念、三大联动、四项服务”相结合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

走进金凤区康复中心,音乐治疗室、心理疏导室、心理治疗室、心理测评室、作业治疗室、工娱治疗室、社区精神康复评定中心和职业能力评定室等各类功能室配备齐全。专业团队可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及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情绪疏导等服务。在“全人、全程”两大康复理念指导下,通过政府部门、服务团队、专业方法三大联动,开展社区康复、机构日间康复、入户访视、团体主题活动四项服务。打破精神障碍患者“重治疗、轻康复”现象,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包容、尊重的环境里,循序渐进地融入社会,从隐匿的角落里走向阳光。

李波会定期来金凤区康复中心,专业人员教他手工串珠。看得出来,李波学得很认真。金凤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康复方式叫工疗,通过老师指导患者开展手工作业,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计划,加上定期服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精神障碍患者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的目标。

金凤区康复中心还推出“义诊+康复”综合社区服务,包括个性化康复训练,涵盖服药训练、预防复发训练、躯体管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训练和职业康复训练等。提供就业实践,以提高患者的生活、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简单的室外采摘、烧烤、劳动等农事活动,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促使患者尽快融入社会。

今年52岁的康海(化名)家住金凤区丰登镇,患有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易爆易怒,由于家人照顾意识不到位,康海服药难以持续,造成病情反复发作。金凤区康复中心的项目团队了解到康海对开超市有一定兴趣后,为其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服药训练提高了康海的服药依从性,进而提升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康海进行超市上货、销售以及货品摆放等职业康复训练,使他掌握开超市所需的各项技能。在康复过程中,康海逐渐恢复了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在家门口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实现了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目标。

“我们会在康复中心旁边设立奶茶店、小超市,让更多的精神障碍患者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康复治疗,从而收到更好的康复效果。”金凤区民政局负责人甘小兵说。民政部门将持之以恒完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定期对服务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改进,根据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适时灵活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持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精神障碍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记者 束蓉 见习记者 王衍宙)



信息来源:宁夏政协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

宁夏残联
宣传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反映宁夏残疾人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