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预学任务设计案例分享【二】

教育   2024-10-21 06:02   内蒙古  











part.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优质资源推荐   点击题目获取
【收藏】吴正宪2022年版数学课标解读专场【18集】

【收藏】史宁中教授 || 讲座及访谈合集                                   【33】

曹培英老师讲座合集【44】
【专家引领】郑毓信教授讲座合集
张丹教授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合集【38集】
俞正强 || 示范课、讲座合集【最新整理】



优质资源推荐  点击题目获取
数独技巧入门微课【全10集】
数独技巧进阶微课【全10集】
跟着王老师学数独视频课【1-10】 
跟着王老师学数独视频课【11-13】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全1-39集】
一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全集【01-46】
二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合集【01-32】
三~六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合集【01-55】




来源:转自“老林家的匠心数学”。尊重原创,版权属原作者及出



















学习数学需要预习吗?

当然!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既是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备学方式。预习也是丰实学习体验的必要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提升自学能力。

然而,

预习也让许多数学老师感到困扰:担心会有部分学生预习了就感觉自己懂了,上课反而不听讲,影响课堂,还担心预习作业难以监控,总会有学生随意完成甚至不做,预习效果差强人意。

所以,

这项看似可做可不做、不太好做、做了又不一定有用的“教”与“学”方式,

我们选择偏执地坚持!



1

常态预习


预习是一项主动的、有意向的学习活动。要想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要有具体的预习指引和指导。我们为日常新授课学习制定了具休的操作要求(如下图),旨在指导学生按指定的“动作”完成课前预习,既便于学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达成有效预习,也便于老师和家长加强监管,及早养成习惯。

二年级常态预习要求

中年段常态预习要求

高年段常态预习要求

学生的预习留痕

如图所示,学生在每次新课学习前都按步骤完成预习,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再结合家长配合监督、小组检查、班内激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预学,形成习惯,培养能力。



2

体验式预习


我们发现,有许多课例用上述的预习操作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备学需求。

分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学生缺乏新知学习所需要的生活常识或体验时;(需要补充体验)

2.当新知学习需要唤醒旧知,补强基础时;(需要唤醒旧知)

3.当新知学习需要一定的操作能力时;(需要训练操作)

4.当新知学习包含的知识点、难点较多时;(需要分解难点)

5.当新知学习有需要“先学后教”时;(需要提前预学)

6.当新知学习需要课前调查或准备相应的学具时;(需要准备学具)

……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针对有类似需求的课例,结合教学设计定制针对性的预习要求,以帮助学生达成更好的预习效果,为有效学习奠基。

我们把这种针对学习内容特别设定的预习称为“体验式预习”。顾名思义,它考虑的是不同教学内容的特殊备学需求,通过指定的预习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初步认知,甚至感悟,让学生课前唤醒“经验”、强化“操作”、预先“体验”。

“体验式预习”不是局限于“先学后教”的微型导学案,

更不是什么翻转课堂的组成要素,

它就是基于教师教学设计的一种备学工具。



3

体验式预习实践案例


案例一:课前练习、唤醒旧知

课题: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

实践人: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  彭惠琳

体验式预习单:

设计意图:

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这一课例是延续学习了上一课时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通过情境求经过的时间,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年级初步学习了在钟面上简单的时间计算:可以通过数钟面、算一算的方法求经过的时间。

笔者在设计这份体验式预习单时,首先回忆普通(12时)计时法换算成24时计时法;其次,通过两道求经过的时间的对比题,复习求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第一道题目是已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都是时针第一圈的时刻,呈现同一种计时法,求经过的时间,简单回顾计算的方法;第二道题目是求时钟第二圈中经过的时间,同时题目中出现两个不同的计时法,让学生感受要求经过的时间必须统一计时法。对比两题,让学生感悟两道题的异同点,以及要注意的地方。接着,呈现不同圈,不同计时法,求经过时间的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最后让学生通过“预”,更深层次的理解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数钟面、分段(以中午12时为分界点)算一算或者先统一24时计时法,再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经过的时间。

教学实录(片断):

……

师:我们继续看第2题第(1)小题,谁来分享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题目知道了开始时刻是上午9时,结束时刻是中午12时,求的是经过的时间。我是这样解决的,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也就是用12时-9时=3(时)

……

师:再看第(2)小题,谁来分享 ?

生1:题目知道了开始时刻是下午2时,结束时刻是18时,求的是经过的时间。我是这样解决的,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但是题目中出现的计时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所以我先换算,18时=下午6时,6时-2时=4(时)。

师:同学们有没有疑问?

生2:同意。但我是不同的换算方式,我换算的是下午2时=14时,18-14=4(时)。

师:刚才两题,同学们都是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出经过的时间。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

生1:第(1)小题营业的时间是上午,第(2)小题营业的时间是下午。

师:也就是说第(1)小题是时针在钟面上转的第……

生:第1圈,第(2)小题是时针在钟面上转的第2圈。

生2:我还发现第(1)小题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都是普通计时法,第(2)小题的开始时刻是普通计时法,而结束时刻是24时计时法。

师:那说明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要认真审题,注意统一计时法,再进行计算。

师:那我们来看看第3题,谁尝试着分享一下。

生1:我是数在钟面上直接从上午9时,数到下午6时一共是9时。

生2:12时-9时=3时,3时+6时=9(时)

生3:上午9时=9时,下午6时=18时,18时-9时=9(时)

……

案例二:课前导学、感知概念

课题: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分类》

实践人: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黄恩如

体验式预习单:

设计意图:

《分数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通过对分数进行分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概念。为了给学生预留更多的思考空间,使课堂高效,笔者设计了体验式预习单,让学生通过涂一涂、分一分等活动,初步感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1.涂一涂。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涂色表示给出的各个分数。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呈现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因此学生涂色表示这样的分数并不困难。但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引发思考:这样的分数表示什么?怎样涂色表示出来?学生在涂色过程中结合分数的意义理解了的具体含义,数与形的结合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

2.分一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将分数进行分类,渗透分类思想。在分类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可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比较进行分类,也可将分数与1的大小比较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感知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实录(片断):

师:(引导校对预习单)谁来说一说,怎样涂色表示出

生1: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一个圆只能涂4份,所以要再拿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再涂1份就可以了。

生2:里面有5个,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个圆只有4个,还要涂1个,所以得要两个圆。

师:再拿一个圆,任意一个圆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必须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圆,这样平均分的一份才会和原来的一样。

师:是的,这里的分数都是把一个圆作为单位“1”,要确保分数单位一致,必须要加一个完全一样的单位“1”。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涂色表示的?呢?

……

师: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分类,请看任务1。

生1:我将分数分成三类。一类是,它们的分子小于分母;一类是,它们的分子等于分母;一类是,它们的分子大于分母。

生2:我也将分数分成这三类。但根据图我发现,第一类分数小于1,第二类分数等于1,第三类分数大于1。

师:分数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这些分数有属于他们的名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开始任务2。

……



于学生而言,

现在的预习能力成就未来的自学能力!

而自学能力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高度。

所以,

预习能力需要及时、有效地培养。

这项看似可做可不做、不太好做、做了又不一定有用的“教”与“学”方式,

我们选择偏执地坚持!



往期推荐



刘加霞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教材培训讲座】

吴正宪 ||《10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周卫东团队 ||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数与运算】

苏明强 ||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数的认识】

“苏式课堂”优质课暨名师教学观摩【01-10】

袁晓萍示范课例+讲座【合集】

和数学公开课特别适配的上课话术

名师课堂 || 如何上好《乘法分配律》【1-10】

罗鸣亮名师团队|| “数与运算”大单元整体教学【课例+讲座】

吴正宪名师团队 || “数与运算”大单元整体教学【课例+讲座】




END









和孩子们一起学数学
记录我和孩子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这里成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数学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