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预学任务设计案例分享【一】

教育   2024-10-21 06:02   内蒙古  


part.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优质资源推荐   点击题目获取
【收藏】吴正宪2022年版数学课标解读专场【18集】

【收藏】史宁中教授 || 讲座及访谈合集                                   【33】

曹培英老师讲座合集【44】
【专家引领】郑毓信教授讲座合集
张丹教授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合集【38集】
俞正强 || 示范课、讲座合集【最新整理】



优质资源推荐  点击题目获取
数独技巧入门微课【全10集】
数独技巧进阶微课【全10集】
跟着王老师学数独视频课【1-10】 
跟着王老师学数独视频课【11-13】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全1-39集】
一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全集【01-46】
二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合集【01-32】
三~六年级数学绘本故事合集【01-55】




内容来源:案例转自公众号“老林家的匠心数学”。尊重原创,版权书院作者及出

处。









学习数学需要预习吗?

当然!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既是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备学方式。预习也是丰实学习体验的必要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提升自学能力。

然而,

预习也让许多数学老师感到困扰:担心会有部分学生预习了就感觉自己懂了,上课反而不听讲,影响课堂,还担心预习作业难以监控,总会有学生随意完成甚至不做,预习效果差强人意。

所以,

这项看似可做可不做、不太好做、做了又不一定有用的“教”与“学”方式,

我们选择偏执地坚持!




常态预习

预习是一项主动的、有意向的学习活动。要想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要有具体的预习指引和指导。我们为日常新授课学习制定了具休的操作要求(如下图),旨在指导学生按指定的“动作”完成课前预习,既便于学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达成有效预习,也便于老师和家长加强监管,及早养成习惯。

二年级常态预习要求

中年段常态预习要求

高年段常态预习要求

学生的预习留痕

如图所示,学生在每次新课学习前都按步骤完成预习,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再结合家长配合监督、小组检查、班内激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预学,形成习惯,培养能力。





体验式预习

我们发现,有许多课例用上述的预习操作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备学需求。

分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学生缺乏新知学习所需要的生活常识或体验时;(需要补充体验)

2.当新知学习需要唤醒旧知,补强基础时;(需要唤醒旧知)

3.当新知学习需要一定的操作能力时;(需要训练操作)

4.当新知学习包含的知识点、难点较多时;(需要分解难点)

5.当新知学习有需要“先学后教”时;(需要提前预学)

6.当新知学习需要课前调查或准备相应的学具时;(需要准备学具)

……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针对有类似需求的课例,结合教学设计定制针对性的预习要求,以帮助学生达成更好的预习效果,为有效学习奠基。

我们把这种针对学习内容特别设定的预习称为“体验式预习”。顾名思义,它考虑的是不同教学内容的特殊备学需求,通过指定的预习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初步认知,甚至感悟,让学生课前唤醒“经验”、强化“操作”、预先“体验”。

“体验式预习”不是局限于“先学后教”的微型导学案,

更不是什么翻转课堂的组成要素,

它就是基于教师教学设计的一种备学工具。





体验式预习实践案例

案例一:课前体验、奠基量感

课题: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

实践人: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李燕娜

体验式预习单:

设计意图: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毫米”、“分米”“千米”。“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缺少相对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它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笔者设计一系列的体验式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感受1000米有多长,为在课堂中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和培养量感奠基。

1.体验:笔者在设计本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米的经验也不是很丰富,且对100米的表象不太清晰。所以在让学生走1000米之前,先让他们走100米并记录时间。有了走100米的对比,走1000米的感觉会更深刻。经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学生对1000米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2.预学:此时就可以翻开书本,去了解和认识“千米”这个单位。预习单给出自学指引,首先理解千米的概念,然后根据教材的提示借助一圈400米跑道的情境,建立1000米的表象。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所以设计了“算一算”,让学生提前用加法算出几个50是100,几个100是1000,几个50是1000,方便后续完成课堂上的练习。

3.调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例说说生活中出现的“千米”。进一步的感受千米是一个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单位。

教学实录(片断):

……

师:谁想分享一下昨天走路所用的时间和感受呢!

生:我走100米用了1分钟,走1000米用了15分钟,走1000米我感觉有点累,微微出汗。

……

师:同学们都很踊跃分享自己的用时和感受。是的,1000米比起100米更加累,用时更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那么千米是个怎样的单位呢?

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

师:这是一条400米长的跑道,一圈400米,两圈多少米?那多少圈是1000米?

生:两圈半。

动画演示

师:在昨晚的体验中,我们还走了100米,那几个100米是1000米?

生:10个,10个100是1000。

……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看见过“千米”呢?

生1:在公路的路牌上。

生2:在汽车的仪表盘上

……



案例二:课前温故,牵线新知

课题: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

实践人:东城第八小学 罗翠华

体验式预习单:

设计意图: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是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一节起始课,它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考虑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有一些遗忘;结合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基于此,笔者在课前设计如下体验式预习单:

1.回顾:先通过完成两个整数除法的计算,并填空,温故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复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求出每一位商,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2.尝试:借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购物问题。选择购物问题,是因为学生对人民币的比较熟悉,单位换算也相对简单。借此先摸底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的经验和基础,以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

3.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整体了解,通过结合例题提出疑问、选择一两个计算尝试解答,学生对小数除法就有了初步印象。

通过这个体验式备学,充分激活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经验,同时为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作好方法的迁移和准备。

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通过预习单,发现同学们对整数除法掌握得很扎实。

师:请大家拿出预习单,看到小林的妈妈买苹果这个生活中的问题,老师挑选了几位同学的作品,请这几位同学上来说一说他们的想法。

生1:我是先算21元除以3,等于7元。

再算3角除以3等于1角,最后把7元

加1角等于7.1元。

生2:我先看2,2÷3不够除,再和各位上的1一起除,21÷3想3×7=21,接着3÷3想1×3=3。最后点上小数点,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3:把21.3×10变成213,213÷3=71,再把71÷10=7.1。

师:我看到有同学在昨晚的预习中圈出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并在旁边标注“为什么”。你们能结合这道题,说说你们的看法吗?

生:因为3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角,1角就是0.1元,0.1元+7元=7.1元,因此,7.1的小数点和21.3元的小数点要对齐。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中国少年的厚望。王鹏同学坚持晨练,看,请你仔细阅读题目,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于学生而言,

现在的预习能力成就未来的自学能力!

而自学能力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高度。

所以,

预习能力需要及时、有效地培养。

这项看似可做可不做、不太好做、做了又不一定有用的“教”与“学”方式,

我们选择偏执地坚持!


往期推荐



刘加霞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教材培训讲座】

吴正宪 ||《10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周卫东团队 ||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数与运算】

苏明强 || 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数的认识】

“苏式课堂”优质课暨名师教学观摩【01-10】

袁晓萍示范课例+讲座【合集】

和数学公开课特别适配的上课话术

名师课堂 || 如何上好《乘法分配律》【1-10】

罗鸣亮名师团队|| “数与运算”大单元整体教学【课例+讲座】

吴正宪名师团队 || “数与运算”大单元整体教学【课例+讲座】






和孩子们一起学数学
记录我和孩子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这里成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数学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