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武:绽放在琴弦上的无数种可能 | 对话

文化   音乐   2024-07-11 17:29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拿索斯公众号&视频号

回顾过去的岁月,拿索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将古典音乐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间:拿索斯是唱片行业推陈出新的践行者,不断填补古典音乐发展的留白之处;还为各年龄层提供了不同的音乐服务,致力于为公众的古典音乐教育与普及做出贡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为拿索斯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艺术家、工作者,以及每一位陪伴并见证拿索斯成长的乐迷朋友。

拿索斯中国自2022年起推出“对话”系列特别企划,邀请艺术家、行业内各领域的工作者,分享他们与拿索斯一路同行的故事。

拿索斯 x 跨音乐行业翘楚

期嘉宾:王绍武

在中提琴的世界里,音乐家们不仅仅是在演奏一种乐器,而是在探索无限的音乐可能性。中提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音域,在室内乐、交响乐乃至当代音乐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维奥维拉中提琴室内乐团的艺术总监王绍武和团长毛新光,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既培养了学生的演奏技能,也拓展了中提琴在当代音乐中的曲目和表现形式。本期节目,小拿君与王绍武老师对话,一起了解《韵动起舞:维奥维拉中提琴室内乐团经典之声》唱片发行背后的故事。下一期,毛新光老师将与我们分享合奏的重要性与中提琴的艺术魅力。





完整视频
Dialogue


文字版
Dialogue

Q:请您介绍一下中提琴的特点。


王绍武:中提琴是一种具有多样尺寸的弦乐器,其长度通常在395至435之间,演奏者会根据自身身材选择合适的琴。中提琴的尺寸直接影响其音质特点。例如,有些较小的中提琴可能声音偏窄,高音部分偏小提琴。而一般我们使用的琴在410至420之间,这个尺寸能够发出洪亮而丰富的声音,音色变化也比较丰富,它的高音区接近小提琴,低音区更接近大提琴,音域跨度较大。然而,对于在乐团中长期使用420尺寸中提琴的演奏者来说,这种琴可能会比较吃力。相反,作为独奏乐器,我们一般选择418至420的中提琴,因为这种尺寸的琴在乐队中的音量和音质表现会比较不同。

中提琴比较常演中音区,因此不容易作为独奏乐器展现出来。大提琴够浑厚,小提琴够明亮,而中提琴的音色温和,有点像是男中音的角色。我们现在演奏的许多中提琴作品,都是从其他乐器的作品改编而来的。在中提琴的发展史上,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中提琴作品体现在四重奏和小型乐队的室内乐演奏中,以及部分交响乐中,当时它的定位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进入现代时期,中提琴逐渐成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如巴托克、欣德米特和沃尔顿等作曲家,他们发现了中提琴的闪光点,并为其创作了独奏作品。沃尔顿的中提琴作品是为中提琴家特尔蒂斯创作的,而欣德米特本身就是一位中提琴家,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推广中提琴。巴托克的作品则更能发挥中提琴的特色。施尼特凯等现代作曲家也为中提琴创作了许多作品,前段时间梅第扬与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以及指挥家艾森巴赫合作演奏了这些作品,这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中提琴的丰富可能性。

Q:作为维奥维拉中提琴室内乐团的创始人、艺术总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乐团。


乐团合照

王绍武:建立这个乐团的初衷在于想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乐团工作。回想起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之初,我和毛新光老师都是第一批队员。在乐团演奏时,我发现老队员在识谱能力、对乐团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指挥的配合上都与我们大一样。由于我主要从事教学,很少参与乐队演奏,因此当时感到特别吃力。每天教书回家后,我就练习分谱,但即使练得很熟,第二天依然可能跟不上。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也可能会缺乏合作能力方面的训练。


因此,我与毛老师商议建立一个乐团,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这一缺失。我们共同培养,希望培养出优秀的乐队队员,甚至可能是未来的乐团首席。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就比如说这几年邱奕枫在毛老师的提携下成为了他的接班人,现在是中国爱乐中提琴(代理)首席。

在以往乐团里,中提琴只是一个声部,但在我们这里,它有多个声部,结构是完整的。队员有机会以首席角色亮相,这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带领能力有很大帮助。毛老师总是高风亮节地让学生担任首席,我们的老师们经常在二三声部辅助他们。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断循环,学生就能了解他在每个声部的角色,学会如何配合,并在领奏时掌握应有的状态。这对他们非常有帮助,使他们不仅在乐队中担任独奏,还能在演奏时具备伴奏能力。

我们还致力于改编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毛老师从乐队角度训练学生,而我则去找各种曲子去做改编。我们两人的合作非常默契,毛老师总是能给出很多在乐队中合作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乐队演奏技巧,也为未来的职业角色做着准备。我觉得这对孩子们会特别有帮助,我们就是产教研学,将各个方面加入进去,又可以培养我们的演奏员,又可以编写我们的作品,还能拓展中提琴的曲目。在感受到这方方面面的可能性后,我们就开始发力。在录这张唱片之前,我和梅第扬一起去见嘉谣老师(拿索斯中国CEO),商讨之后我们诞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将我们未来的这张唱片以中提琴乐团的形式展现出来,中间也构思了很长时间。

乐团的建立还带来了更直接的交流机会,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交流在乐团中得以实现,而且效率很高。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老师的演奏,从中迅速吸收知识。当我们给学生讲声音、讲音乐、讲线条等等,传递会非常快。我们也发现,许多在独奏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乐队中表现欠佳,通过不断地激励和训练,他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这种信心不仅对他们的个人发展有益,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与同事的合作中展示才华。

毛老师与我的合作也促进了艺术创意的碰撞,我们不断探索和交流音乐的各种可能性,相互提意见。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我们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乐团的意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并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毛新光(左)王绍武(右)


Q:演奏者参与改编作品,对演奏本身有何益处?


王绍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过去的音乐家往往既是演奏家,也是作曲家和指挥家。例如,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巴赫、圣-桑、哈恰图良、皮亚佐拉等人,他们不仅能作曲,还能演奏。然而,现在的学科分类较为明确,我们刚才所说的改编也通常只是浅显的处理方式,仍需专业作曲家的辅助。在演奏过程中,我们会提出改编建议,例如巴赫的《恰空》,便是由中国爱乐的指挥俞极老师改编的。他的改编可能更多会从指挥和作曲的角度来做,但在实际演奏时,我们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然后再进行调整。


在录制这张唱片的过程中,我们对许多细节进行了修订。例如,《骷髅之舞》在演奏时与乐队版有诸多不同,经过多次修订后,大家对这首曲子的敏感度明显提高。虽然我们没有要求学生成为作曲家,但通过不断引导和激励他们尝试改编,例如李汶冠改编的《西西里舞曲》,便由他自己担任首席演奏。这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曲目并尝试改编。

当然,我们也会请专业人士进行把关,因为改编并非易事,但尝试的过程对于打开可能性至关重要。专辑中的这八首曲目都是我们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的成果。


哈恰图良《圆舞曲》
维奥维拉中提琴室内乐团


Q:相同的作品,它在演出和录音上有何区别?


王绍武:在演出和录音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区别。因为在演出时,不怕你音乐上可能存在一些粗糙(的地方),更多时候它注重的是舞台效果。然而在录音过程中,音准、音色、气息的配合、线条以及音乐风格的掌握都需要极其精细,特别讲究。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每次演出时乐团人员可能会有所变动,哪怕只是缺少一个人,也需要重新排练。因此,每首演出曲目我们可能都已经排了很多次,以适应新的人员组合。


当梅第扬回归时,他带来了许多新的音乐理念,我们会去适应他的要求,包括速度、音色和新的风格。这就是考验每个乐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和业务适应度的时候。在录音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要求某个片段非常轻快,或是增加某种音乐活力,或是某种不同的色彩,乐队成员需要立刻调整,精准把握音准和音乐意图,并确保音响效果。只有在所有条件都达到要求时,我们才能通过。

录音过程中,有时一个片段需要重复十几遍,这与演出有很大不同。演出时出现一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但录音时则需要吹毛求疵,力求完美。在录音时,我戴着耳机仔细听,如果发现一点瑕疵,就会立即要求停下来重新录制。这种精益求精的录音要求有时也令大家很崩溃,有时乐队成员以为演奏得很好,但我在耳机中听到问题,必须停止重来。

录音师在后期制作中也面临极大挑战,需要整合很多素材。我觉得这张唱片可能是我制作过的最花功夫的一张。因为它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更因为是所有中提琴队员的期待吧。这在国内来讲,可能是用中提琴乐团这种新形式录制的首次尝试,所以我们不能懈怠。

录制花絮


Q:请您从教学角度谈谈近年中提琴的发展。


王绍武:中提琴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旅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未来的结果,只能不断前行。我当年教梅第扬时,他在西班牙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我告诉他这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事实证明,教育的过程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用心感染学生。因为机会不会永远存在,特定时间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需要在学生来求教时,尽最大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职业做出规划。这是教育的本质,目标和理想会随着过程而不断变化。

比如说,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学生,但他的未来是不可预见的,因为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主动性和外部环境都在影响其发展。梅第扬的成功不仅仅是我的功劳,更是整个社会和团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许多业内人士,包括余隆总监、嘉谣老师和他的德国老师等,都曾给予他帮助。这种协同努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最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适应力才是关键。

近年中提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离不开一批优秀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何荣老师从美国回来后,带领我们了解了许多新的乐谱和曲目,并推动了国内中提琴比赛的开展。这种交流和推动促进了中提琴教学的进步。通过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地方音乐院校的互相交流和比拼,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

中提琴专业在20年前并不被看好,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小提琴的替代品。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如今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认识。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些目标,但优秀人才的总体数量仍然是不足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看到目标被实现,从而增强信心,推动中提琴的发展。

尽管我们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我们的占比仍然较小。因此,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继续努力,将更多优秀的学生培养出来。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理想。总的来说,中提琴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创新,以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


Q:对您来说,艺术的魅力是什么?


王绍武:任何一件乐器,我认为它们只是发声工具,最终目的是利用它传递情感。艺术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有声音其实就有音乐,但艺术是能打动人心的,这个概念难以定义。


成为音乐家和成为艺术家是不同的。成为艺术家尤其困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去打动别人。例如,吉特利斯演奏的《西西里舞曲》,他现在90多岁了,我现在还经常听他的唱片。虽然他可能也会音不准,但那种一生的激烈情感通过声音传递出来,没有生活阅历的人无法真正感受到这种魅力。

中提琴也是这样,它就是一个发声工具,需要人的创造。这个人必须要有特别多的想象力、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只有通过这些,才能从身体中体会出那种味道,真正把人生的声音和心情传递出来,这需要时间的沉淀。



中提琴演奏家 王绍武

(上滑查看艺术家完整信息) 

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音乐学院第12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德国科隆音乐学院Konzertexamen最高演奏博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隋克强教授。2002年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赴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著名中提琴家马蒂亚斯·布霍尔茨(Matthias Buchholz)。


个人获奖:202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2年被教育部评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2年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9年宝钢优秀教师;2018-2020连续三年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获得者;2014北京市职教名师,出版首套中提琴教学DVD《康帕诺力41首中提琴随想曲教学DVD》;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拉威尔弦乐四重奏》《德彪西弦乐四重奏》《舍伏契克实用弓法练习》乐谱;2009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本期编辑:泽也  校对:Jade S

我就知道你“在看“  

拿索斯古典音乐
拿索斯音乐集团是享誉国际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凭借其上乘的录音品质、多元的音乐风格、海量的作品曲库征服了数以亿计的古典乐迷,在古典乐业界影响深远。拿索斯中国将借此平台发布最新音乐资讯,与广大古典乐爱好者进行深度交流,探索古典音乐的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