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见徽州】人从众!徽州区让年味更有“风味”

文摘   旅游   2025-02-07 15:50   安徽  

当旅行过年成为新风俗,“年味”延伸“诗和远方”的触角。

灯火可亲处,人间烟火浓。这个春节假期,漫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街头巷尾,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聚与团圆的喜悦。景区街区排起长龙,庙会大集人潮涌动。

新场景新玩法出圈出彩,老民俗与潮文化交融共生,一个个热潮涌动的场景,交汇出徽州区文旅消费的“开年红”。据徽州区官方披露,春节假日期间徽州区10处主要景区接待游客25.4万人次,同比增长49.2%。

一组数据,映照出徽州区文旅市场的“热辣滚烫”,其背后彰显的是当地文旅产业整体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成为推动消费的新引擎。

通过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徽州区在扩大优质产品上做文章,不断创新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旅消费创新扩容。

文化原生感 民俗游玩站上“顶流”

民俗活动,作为春节的文化精髓,世代相传,深植人心,成为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在首个“非遗春节”的热烈氛围中,逛庙会、赶大集、赏非遗、花灯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成为了假期的热门之选。

徽州区的民俗游玩活动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呈坎景区内,徽州鱼灯、草龙等传统民俗表演精彩纷呈,让游客们近距离领略徽州文化的独特韵味。夜空中,大鱼灯摇曳生辉,仿佛穿越时空的使者,引领人们探寻古老年代的神秘。

来自浙江杭州的刘君泽专程来到徽州区,选择在古色古香的呈坎古村过年。他十分感慨:“这些民俗表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深入了解了徽州的历史与文化。”

岩寺老街上,新春欢游记活动同样人声鼎沸,络绎不绝的游客纷至沓来。蜀源草龙、卖货郎、侍卫巡游等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精彩瞬间。此外,游客们还能亲身体验写春联、品尝徽州八大碗等传统活动,尽情享受地道的徽州年味。

2月6日,岩寺“上九”庙会传统民俗展演活动如期举行,徽州板凳龙、“双忠圣王出巡”等非遗民俗表演走进街头巷尾,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俗盛宴。

“徽州板凳龙”现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百余米长的板凳龙在数十名舞龙队员的齐心协力下,时而“龙头”翻腾,时而“龙身”起舞,场面蔚为壮观,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定格这难忘的瞬间。

徽州区岩寺“上九”庙会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时期。原为纪念唐朝忠烈张巡、许远而设的“上九”庙会,正月初九开始踩街巡游,后逐渐发展成为徽州当地人每年新春正月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它也是古徽州存续最久、影响最大的传统庙会之一,目前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旅游开启“新”的一年,应景首个“非遗版”春节,徽州区当地众多非遗项目和古建筑资源,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奇获得感 文旅场景焕新叙事

如今,传统的以名山大川、人文古迹为主的文旅模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而在徽州区的传统村落、老街等地,众多景区通过焕新场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岩寺老街“新春欢游记”活动中,老场景与新人物交相辉映,传统活动与新表达相得益彰。蜀源小草龙、卖货郎、侍卫巡游等热闹的民俗踩街活动,以及徽剧、变脸、魔术小丑、黄梅戏、舞狮表演等精彩节目,共同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风情盛宴。

一条老街,自街头延伸至巷尾,不仅美食飘香,讲述着味蕾上的故事,更遍布着多彩非遗民俗。小吃摊前,每一味都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街巷深处,剪纸的细腻、糖画的甜趣、舞狮的热烈,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

着特色民俗的表演,种种民俗风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老街风情画,让每一位踏入这里的旅人,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源自岁月深处的温暖与韵味。

多年的岩寺老街“长桌宴”,不仅传承和发扬了邻里团结互助的精神,还丰富和发展了饮食、非遗等传统文化。它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与,人们在长桌宴中把酒言欢,尽情享受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呈坎无忧园在春节期间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吞吞带你过大年活动”,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盛宴。活动期间,装饰一新的无忧园内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其间,花车巡游成为一大亮点,花车造型独特、色彩斑斓,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缓缓行进,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乐队演唱经典老歌与流行新作交织,国风舞蹈以优美舞姿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加之精彩的变脸表演轮番呈现。

作为安徽省首个交旅融合服务区,在呈坎服务区内的无忧园正在进一步打开思维,在服务区与景区之间搭建起旅途中的休憩地,让旅途更有体验感,也让徽州区的“无忧慢生活”广为人知,也让年味传达给每一个在路上的旅客。

潜口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规划了多条“多日游”旅居线路,并成功打造了潜口康养小镇、院藏徽州康养基地等一批康养文旅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康养生活,也显著提升了潜口镇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膏方节、养生大讲堂等特色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潜口镇在康养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潜口镇积极探索留客之道,始于“宿”而不止于“宿”,通过推进民宿产业与农耕体验、康养度假的深度融合,引进了拓印、投壶、集章等20余种“小而精”的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的加入,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选择。

春节期间,潜口镇的唐模景区开启了康养过年的新模式,在多种文化活动中融入了康养元素,让游客在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唐模八大碗也深受游客欢迎,徽州臭鳜鱼、炸肉圆、红烧肉等每一碗菜肴都各具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于舌尖感受唐模独特年味,为新春佳节增添别样温馨。

来徽州,不仅让游客舌尖过足瘾,还带动了当地食材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发展。年前,徽州区着手谋划“游购乡村 徽味无穷”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与商贸企业、住宿业等达成深度合作,将本地黄山毛峰、笋干、土蜂蜜等农特产品精心包装,变身抢手的旅游伴手礼。

游客们在欣赏完鱼灯后,手提大包小包的特产满载而归。据统计,西溪南蜂巢、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呈坎景区11个观测点销售农特产品,8天实现营收80余万元。

以地方文旅景点为依托,以地方文化为内核的文旅新业态,以春节为试验场,徽州区立足于场景新叙事,不仅丰富了游客们的旅游体验,也为游客们提供了多样的文旅互动机会,为文旅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元的消费选择。

烟火氛围感 多元空间丰富供给

赏美景、品美食、购特产……这个春节,徽州区以文化味浓、创意十足的乡村集市为舞台,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俗盛宴。

众多游客参与其中,购置文创年礼,体验富有春节氛围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以及乡村促销等,让年味更加浓烈,乡村文旅也因此“热”了起来。

西溪南村,这个始建于唐代的古村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这里仍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老屋阁和绿绕亭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和园林建筑代表,它们以青瓦白墙、砖雕门楼为显著特色,“粉墙黛瓦马头墙”尤为出圈。

漫步在西溪南村的一栋栋古老建筑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光影斑驳间诉说着悠悠往事。

近年来,西溪南村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古徽州的诸多非遗项目作为文旅新产品亮相市场,为宁静的古村落带来了浓厚的中国风大年氛围。

走进西溪南村的徽物质——新文礼空间,只见徽墨、徽章、冰箱贴、钥匙扣、明信片、定制印章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一位游客被“古徽州”一府六县冰箱贴深深吸引,细心挑选后决定将其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店长杨晓明介绍:“徽物质文创立足于徽州区乃至黄山市的徽州文化和非遗资源,从三雕、剪纸、徽墨、毛峰等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多款线上线下广受欢迎的作品。”春节期间,每天进店人数多达上千人。

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一位游客赞叹道:“这个店的文化气息十分浓郁,无论是摆件、笔记本还是蕴含在地文化的非遗作品都非常精美。店员对每一件文创产品都了如指掌,每个产品背后都有一段徽州的历史或文化故事。在春节的氛围中欣赏这些非遗文创作品别有一番风味。”

2024年,灵山村以“最美爱情主题村落”为形象定位,突破传统徽州村落的内涵束缚,将IP故事与当地特色文化、生活场景紧密结合,推出了“灵山之学、灵山之恋、灵山之醉、灵山之舞”四大主题产品。同时配套了大地激光秀、爱情威亚、提灯夜游等体验型项目。

春节期间,《灵山恋》再次上演,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更具年味的视听盛宴。它以环境式情景剧的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实现从“看景”到“入景”的跨越式体验,让游客深切感受到大灵山地域文化和古徽州的相思情怀。

从“盛世徽州 年味呈坎”活动中再现的千年前社戏场景,到岩寺老街的长桌宴、舞草龙,再到“上九”庙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人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传统韵味的时代。

徽州区通过打造非遗过年、新消费、新场景以及多元供给的文旅新模式,让人们在欢庆中重温了那段充满传统韵味的岁月。

新产品、新场景的打造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结果。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徽州区强化优质供给、切中民生期盼,在多元而丰富的文旅空间中,让文旅服务与产品深入人心,增进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共创文旅市场新“年味”。

乐赏民俗、趣品非遗,当年味遇上文化味,旅游更添美好滋味;畅享古村、体验生活,时光珍藏处也有浪漫向往;岩寺老街、年集好礼,享受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享受满满的松弛感……

当民俗的灯火点亮乡愁,当古村里的欢笑融化冬日的寒意,当庙会集市的糖画凝结成记忆的琥珀,这个假期,徽州区正用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在万千游人的往来交错中,织就一幅动人的新春画卷。

随着徽州区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在绽放新的光彩,为更多人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和美好的文化记忆。

今年,徽州区打造“徽州”打卡墙、串联各景区推出特色线路等,布局全域旅游,将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形成 1 + 1 > 2 的集聚效应,让游客在徽州区处处有惊喜,步步皆风景,为新场景持续引流,为新消费不断蓄能。

眼下,徽州区文旅市场爆款频出,为消费链条各个环节带来显著收益,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烟火里的新春里,徽州文旅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end-


编者按

作为“古徽州”唯一域名传承地、徽文化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古老艺术的传承非遗,持续出圈的场景创意,而这些都集中于治愈人心的传统乡村。


有人说,徽州区乡村是历史文化、绝美山水、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等的集合地。


随着大文旅时代到来、大黄山建设展开,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徽州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静谧的乡村带去时尚创意、铺展艺术乡建、植入生活美学,让乡村“拨开云雾见月明”。


由中新社安徽分社、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指导,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策划的【“乡”见徽州】系列,将带你走进徽州区的21个微景区,看见原汁原味的村落、创意赋能的业态和百花齐放的风味。

图      片: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供图
编      排:张雨生
审      核:刘    浩  叶智成
监     制:张晨翼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