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复兴!你被黄山区“硬控”了吗?

文摘   旅游   2025-02-08 20:28   安徽  

编者按:

山湖珠联,共语天下太平。

伴随池黄高铁的开通运营坐落在黄山风景区脚下的黄山区(古称“太平”)迎来焕新蝶变。《筑梦山湖 读懂太平》将带您走进这里,体验“一湖四门”的山水创意,感受精致小城的独特魅力,品读多样文化的碰撞交融,收获秀美乡村与现代时尚的无限惊喜。

“年味这不就回来了嘛!”
这是人们对今年黄山区春节体验发出最多的评论。
而今,假期已然落幕,春节仿佛做了一场热闹的美梦,“黄山七四七,盛世太平年”的年味场景历历在目……
现代的“年味”又如何实现硬控春节里的百姓?不妨走进黄山区,试试能否窥见几分不一样的出彩经验。

年味回归的温情叙事

乙巳蛇年春节——首个“非遗版”春节,它从历史长河漫步数千年,正带着深厚底蕴和耀眼光芒,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春节,老百姓期待最多的,无疑是那从小刻在骨子里的浓浓年味,和那份“儿时娇宠犹存忆”的眷恋。
无论年龄多大,每逢春节返乡,人们就变回了长辈疼爱的宝贝,成为家庭聚会上的“显眼包”,成为了家乡年味图景中最鲜活的“注脚”。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许多传统年俗逐渐被简化甚至遗忘,年味似乎也变得平淡。但在黄山区,今年的春节却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年味回归”,这种回归不仅是习俗的重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与仪式感的复苏。
春节伊始,黄山区甘棠镇六角楼广场上热闹非凡,“黄山七四七 盛世太平年”非遗贺新春活动举行,民众和游客齐聚一堂,共同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欢庆“年味回归”。
除了非遗和民俗展演,此次非遗贺新春活动还涵盖新年看大戏、新春茶会、非遗市集、新春书画摄影展以及体育互动游戏区等丰富内容。
同时,仙源镇新春游“源”会,新丰乡丰溪村眉山舞龙灯,太平湖景区开启“新年奇遇记”,翡翠谷景区“翡翠添瑞彩”活动热闹非凡,全区专场文艺演出接连上演……踏入庄里村民宿群徽苑,民宿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仰山村,纵享一杯春节家门口的“窑洞咖啡”;去三口镇“燕窝里”,过一个七彩欢乐年……
此外,黄山区还举办2025年企业家新春座谈会。旅外人士、新黄山人和企业家代表们欢聚一堂,同叙桑梓情长,共谋发展新章。
文化盛宴贺新年,乡村民俗闹新年,平湖奇遇乐新年,翡翠赐福祈新年……点点年味从笔头脑海,落在烟火人间,从线上评论弹幕延伸到线下家长里短,一直走进百姓们的淳朴心灵。
在黄山区,唤醒的不仅是年味,更是人们对家的眷恋、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年味的回归,更是一场温情的叙事,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家的温暖,品味黄山文化的厚重,找回那份属于春节的仪式感。

非遗不“遗”的活态焕新
春节期间,黄山区的非遗年俗集体返场,精心策划的2025年非遗春节系列活动,为民众与游客们献上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民俗温度的年味大餐。一时间,老祖宗过年的仪式感满满当当,随时硬控所有人。
今年春节假期,黄山区多个村镇都组织起特色活动。随着今年“非遗”文化出圈,黄山区在春节期间也火热起来,有不少人自发在社交平台上整理出黄山区的春节非遗节目单。
吉庆鱼灯、新丰板龙、轩风燮鼓、轩辕车会、三口“燕窝里”戏曲联欢、仙源仰山村祈福游“源”、新丰乡眉山龙灯、郭村周王会、耿城镇跳竹马……还有剪纸、打食桃、做香包、茶文化,太平湖、翡翠湖更以国潮方式拉开了新年奇遇……
据《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成为游客的热门选项。
一位大学生感慨道:“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今天亲眼看到师傅们的技艺,才发现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年味的传承太有意义了!”
在非遗版春节中,非遗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静态的展品,而是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传承,贵在“实践”二字。春节申遗项目的副题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今天,这场实践仍在被创新续写,更是鲜活的、生动的。
今年春节,黄山区通过“非遗+演艺”“非遗+民俗”“非遗+游乐”“非遗+祈福”等形式多元打造,满满的“非遗”味道溢出屏外,成为不少游客来这里追寻浓烈“年味”的不二理由。

Z世代“年味改造计划”:从围观到共创
随着年轻人逐渐成长为经济主力,他们开始寻找儿时缺失的“年味”。
曾经因物质匮乏而在春节体验到的快乐,随着消费升级逐渐消散,而Z世代是一个“体验至上”的群体,因此,一批年轻人正通过各种方式在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里搜寻氛围感。
在黄山区,今年的春节年味多了一抹青春的亮色。Z世代的年轻人不再只是传统年俗的旁观者,而是以创意和热情投身其中,成为年味的“改造者”和“共创者”。他们用新潮的方式重新诠释春节文化,让传统年俗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年味变得更加多元和有趣。
黄山区在春节前夕,开设了非遗传承班,40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沉浸式学习和体验各类非遗。大年初一,由十多位青年大学生组成的非遗表演队为六角楼新春活动现场增添了不一样的青春非遗风韵。
“在时间的交汇点,我们不再是那个感受年味的孩子,而是年味的制造者。亲手推动文化的车轮,你会发现年味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心中发芽,我们创造的年味一定是又一代人前行的动力。”非遗传承班的年轻人一致认为,文化的河流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才能源远流长,年味一直从未走远。
短视频平台也成为Z世代“改造年味”的重要阵地。一位当地的短视频博主说:“我觉得年味不仅仅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通过短视频,我们可以用年轻人的视角去记录和传播年味,让更多人感受到春节的温暖和快乐。”
Z世代的这场“年味改造计划”,不仅让传统年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年轻人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创造者。他们用创意和热情重新定义年味,让春节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种从“围观”到“共创”的转变,正是年味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

“黄山七四七,盛世太平年。”
在这里,非遗装饰了最温暖的年味,通过年轻人的“改造”,老祖宗的智慧成了黄山区春节里最正宗的“文化盲盒”。
图片
图片

编      排:叶智成
图      片:黄山区委宣传部
审      核:刘    浩  张雨生
监      制:张晨翼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