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从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十年过渡期结束,养老金正式并轨!
养老金“并轨”,即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实行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我国养老体系分设体制内外两大板块,俗称“双轨”并行,导致两者之间养老金待遇差距过大。
以某县域为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高达7400元,相比之下,企业退休人员仅约为2300元。
不仅如此,从养老金替代率来看,体制外仅为40%左右,而体制内则普遍保持在80%至90%之间。
什么意思,就是退休前,每月同样收入1万元,退休后,体制外员工每月只有4000元,而体制内能拿8000元。
如此大的差距,无疑加大了对社会公平性的挑战。
其实,养老金并轨,已经讨论很多年了。
十年前国务院发布了一则文件,是《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宣传将对养老金进行了并轨。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同等对待,这也是为了充分保障养老金体制的公平和稳定的持久发展。
为了确保并轨政策可以充分落实,减少矛盾和冲突,设置了10年的缓冲期,也就到今年2024年10月正式完成并轨。
养老金并轨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以前咱们的养老金是分两套系统走的。一套是给机关单位的,退休金高,还不用自己掏钱;另一套是给企业职工的,得自己交钱,退休金也没那么高。这就造成了体制内外退休待遇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2014年就出台了政策,说要搞养老金并轨,让体制内外的退休金制度统一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缓冲期具体是怎样的?
就是在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继续沿用旧制,待遇不受影响;改革后新入职的“新人”,则全面适用新制;至于“中人”——即在改革前入职、改革后退休的群体,则享受十年特殊政策,如下:
即如果老制度待遇>新制度待遇,就按老制度发;如果新制度遇高>老制度待遇高,就按照老制度+新老制度待遇差x10%x过度年份。
看不懂的小伙伴可参考下图。
此外,虽然政策上说是要统一,但实际拿到手的钱可能还是有差别。
为啥呢?
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是,缴费指数,有些企业为了省钱,可能就按最低标准交社保,这样退休金自然就少了。
二是,缴费年限,体制内的工作稳定,社保交的时间长,退休金自然就多。最后一点是职业养老金不同,体制内的职工得强制交职业年金,单位交8%,个人交4%,这笔钱退休时会一起发给你。
但企业职工就不一定了,得看单位愿不愿意交。所以,虽然制度上统一了,但实际待遇还是有差距的。体制内的退休金还是有优势的。
养老金体系有三大块: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
公共养老金是政府主导的,职业养老金是单位主导的,个人养老金就是你自己攒的。
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交养老金的人少了,养老金池子里的钱就不够用了。所以,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原因。
除了交社保,我们还可以自己攒点养老金。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存款利率也低,未来的收入回报可能不高。
所以,为了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需要多提前准备点养老金。
那么,并轨后,体制内的养老金会不会大幅下降吗?
面对并轨改革,很多人担心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会大幅下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通过建立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制度,以及保持相对较高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总体养老金水平在并轨后仍然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因此,大家无需过分担忧。
写在最后:
如上,从10月起,养老金并轨将正式拉开帷幕!
总结起来,就是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大家的养老金都将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计算。它能否填平那道令人无奈的鸿沟?
根据新政策,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将不再单纯依据退休职工人数平均分配,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缴费情况、缴费年限以及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根据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进行计算,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对于体制内的朋友们来说,并轨可能意味着退休金待遇的略有下降,不会大幅减少。过去他们享受着国家的特殊照顾,而现在则要与体制外的我们“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