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是由血栓、栓塞或其他导致低全身灌注压的因素引起的。由此导致的脑血流量减少剥夺了大脑的氧气和葡萄糖,改变了细胞代谢,并导致组织死亡和损伤。缺血性中风会导致脑水肿,即损伤后几分钟开始在大脑中积聚液体,并在三到四天后达到高峰。肿胀逐渐减轻,在大多数情况下,在2至3周内消退。在影响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ICA)的大梗塞中发展的脑水肿是急性中风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脑前动脉(ACA)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对侧轻偏瘫和感觉丧失,下肢(LE)受累大于上肢(UE),因为大脑皮层的躯体组织包括LE的功能区。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特征是对侧痉挛性偏瘫和面部、上肢和下肢的感觉丧失,面部和上肢比下肢受影响更大。颈内动脉闭塞通常会导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大面积梗死。MCA和ACA都由ICA提供。
一名居住在农村地区的11岁右利手女孩随其父亲来到医院,主诉为发烧和右侧偏身力量减弱,并伴有异常运动5天。三个月前打球的时候摔过一次头。根据其父亲叙述,患者在五天前康复,随后出现了间歇性高热,并通过药物缓解。也出现过异常运动,但没有知觉丧失、流口水或眼球上翻。然后父母带她去了一家私人医院,在那里进行了初步临床管理,并建议做相关检查。之后,进行了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研究。患者被诊断患有中风,被转到文章发表的三级护理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三天后被转移到病房。继续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并建议进行理疗。
患者仰卧位,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晰,查体配合。肩部的外展和前臂的旋后肘和侧向伸展的手腕代表右上肢(UL)位置。左侧表现为内旋,肩部内收,手腕和肘部弯曲。臀部向外旋转,外展,并在双侧下肢(LL)伸展,踝关节跖屈,膝关节伸展(图1)。
图1、患者接受检查时仰卧位时的自然姿势
评价结果显示,心理功能得分较高的患者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中分别为05/30和05/30分。脑神经没有受损。根据感觉评估,双侧UL、L1和躯干的表面感觉保持不变。在运动评估中,双侧上肢的的肩部屈肌、肘部屈肌、腕部屈肌、臀部屈肌、左下肢是膝部屈肌和踝跖屈肌的肌张力增加,右下肢正常(表1和表2)。左UL和LL在自主控制分级(VCG)中被评为1级,右UL被评为2级。右LL的肌肉力量是3/5。
表1、2、患者的运动评估
经调查,患者的MRI显示急性非出血性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位于右侧额颞叶皮质和神经节包膜区,对右侧脑室造成肿块效应,导致其功能消失。左半卵圆中心有慢性腔隙性梗死。左ICA和右MCA段管腔中度狭窄。双侧大脑前动脉明显闭塞。图2显示了核磁共振成像结果。
图2、患者的头MRI检查结果
患者被诊断为双侧瘫。在转移到病房之前,在重症监护室行几日监护治疗。转移到病房,理疗随即开始。在康复训练前后检查生命体征,并采取所有必要的预防措施。患者的治疗方案在表3中给出。
表3、患者的治疗方案
与受伤部位相对的身体一侧的偏瘫(瘫痪)或轻偏瘫(虚弱)是运动障碍的标志。三周后,损伤可能会自行消失,成为可逆的缺血性神经缺损。残留的神经损伤会持续三周以上,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物理疗法促进皮质重建和运动再学习,这有助于恢复运动功能和机能。
Rood的技术是基于既定的生理学事实,即感官刺激会产生正确的肌肉反应,并且是专门为有运动控制问题的人创建的。延长拉伸,抑制肌腱压力,延长冷却时间,逐步重复给予抑制。电感觉输入可以显著增强运动功能而不影响痉挛状态。镜像疗法(MT)显示出明显的运动和感觉益处。然而,感觉缺陷和半忽略的改善程度是有限的。
在中风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阶段,MT是一种成功且实用的中风后患者康复方法。中风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和认知能力的直接损害。在分别接受不到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治疗后,认知康复可能有助于改善注意力缺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NF方法通过采用同心、离心和等长收缩来促进、抑制、加强和放松肌肉群,从而增强功能性运动。手-臂双手强化训练(HABIT)是一种改善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急性中风患者中,习惯显著增强运动功能和神经生理学结果。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中风康复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都有益,并且在全世界中风临床实践指南中被推荐。CIMT可能是治疗急性卒中偏侧忽略症状的更有效的方法。
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干预方法通过恢复、补偿和预防促进康复和独立。上面给出的方案在使患者功能性和独立性方面是有效的。给定的治疗使病人的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正如ARAT、TASC和FIM评分的进步所证明的,这导致了理疗干预的主要目标的实现。
医博士编译自:Hatwar V, Samal S & Harjpal P. Integrative Approach for Rehabilitation of an 11-Year-Old Child With Bilateral Hemiplegia. Cureus. 2023; 15(10):e47950. doi:10.7759/cureus.47950.
来源:医博士
温暖基层,说说你的故事
征文对象:基层医务工作者
内容范围:与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相关的真实故事,接诊治疗、服务患者、疫情应对等过程中发生的难忘事、感动事。
内容形式:文章,配图或视频。
投稿方式:邮箱wenan@yhbj.cn。
请点击二维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