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宿随想】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文摘   2024-12-18 22:30   加拿大  



1

小宿随想

 

苏东坡诗“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夜阑,蜗居萨斯卡通方寸之民宿,虽无虫声唧唧,也堪一叹。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子欲谪居海上,则“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之故而已。

 

昔者鲁仲连说辛垣衍,蹈履东海而义不帝秦,又绝平原君财贿,遂以义闻,愚以鲁仲连处闵王之世,不效狐咺、陈举,于破楚灭宋而不仕,于济西鼓里而不谋,惟其才不若邹忌,行不及王孙贾,节不匹颜斶乎?

 

囊者齐宣王学宫万众,孟尝君飨食三千,无非狷介清玄之士,鸡鸣狗盗之徒,而燕昭王惟师郭隗,遂得乐毅、邹衍、剧辛、苏秦等者何哉?倘鲁仲连于齐灭宋时,固谏齐王赂三晋而黜苏秦,恐其身诛而无聊城箭也。而谢康公诗“本是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示不屈于刘裕而见害,则未必可取也。


2

小宿注解:

 

苏东坡的诗中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刻正是夜深时分,我蜗居在萨斯卡通这方寸之地的小民宿中,虽没有虫鸣声声,依然值得感叹一番。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想要被放逐到海上,不过是因为“赵杀鸣犊,仲尼回轮”这类的缘故罢了。

 

以前鲁仲连游说辛垣衍,称他宁愿投身东海而不愿接受秦国称帝,拒绝了平原君的财物馈赠,最终因其节义而闻名于世。我个人认为,鲁仲连身处齐闵王时期,并没有效法狐咺、陈举这样的人,没有在齐国打败楚国、灭亡宋国后出仕,更没有在齐闵王济西战败、鼓里被杀的时候出谋划策。他之所以如此,难道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邹忌,果行不如王孙贾,而气节不如颜斶吗?

 

以前齐宣王兴办学宫,有万众之士云集;孟尝君招纳门客,也有三千之众的宾客。然而这些人不过是一些长于清谈孤傲的隐士和善于鸡鸣狗盗的小人罢了。但是,燕昭王仅以郭隗为师,就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苏秦这些真正的人才,原因何在?倘若鲁仲连在齐国灭宋之时,去劝谏齐王贿赂三晋而罢免苏秦,恐怕他自己也会因此遭到诛杀,“一箭定聊城”的故事就更无从谈起了。至于谢康公所作的诗句“本是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最终却因不屈服于刘裕而被害,这样的做法未必值得效法的啊。




明致EDU
带你去看更大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