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进士就能当上知县吗?实际上路还很长,运气好的也要三五年。

文摘   2024-10-18 00:00   湖北  

 点击蓝字“黄梅雨竹轩”关注我们

挖掘传统文化  贴近百姓生活

关注民情民意  记住乡音乡愁

欢迎投稿,来稿请寄:2253327253@QQ.COM


在不少清代的影视作品里边,老是能瞧见有读书人考中进士后,很快就被皇帝给任命成知县啦。就让人误会了:好像一考中进士,就能立马给个官职。但实际上呢,清代新考中的进士要当上知县,那路还长着呢!


【新科进士的喜】

古人讲有四大喜,像久旱碰到甘露啦、在他乡碰见故知啦、洞房迎来花烛夜啦、金榜能够题名时啦。到如今瞅瞅,只有金榜题名对读书人来说才是真正的好事。为啥呢?就因为考中一个进士那可太难喽!

据大概的统计,清朝总共开了 112 次科举(连恩科都算上),一共录取了 26848 个进士,平均每次差不多 240 个进士。从岁数上说,清朝中举人的平均岁数是 31 岁,中进士的是 34 岁。这么一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只是极少数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能成真。

一个读书人苦读十年才考中进士,这中间受的罪,现在的人怕是想都想不出来。可一旦中了进士,各种好事就都来了。朝廷先会发一笔银子,让新科进士在本地建进士碑,还会给段日子的假,好回原籍风光风光。


照例说,新科进士回到家乡就得大办宴席,亲戚朋友还有同年都得给送上不少礼钱,当地官府也不会闲着,那知县老爷也会依照官场的老规矩送上一笔不少的学礼。

就说曾国藩吧,他中了进士回原籍的时候,差不多把湖南各个府都溜达遍了,其实就是去占便宜捞好处,这一趟回老家,弄了好多钱财。不过这在清代是常事儿,大家都这么搞。虽说进士有名声,也有当官的资格了,可离真正当官还远着呢!

【新科进士的悲】

明清那两朝啊,新科进士能马上当官的就一甲的前三名。状元能当修撰,榜眼和探花能当编修,都是翰林院的官。二、三甲的进士呢,就得参加朝考。这朝考分个一二三等,一等的能进翰林院继续学习,二等里排名靠前的也可能成为庶吉士。


二等排名比较差还有三等的人,就得变成候补,等着吏部来选。清代候补这事儿水可深了,对那些着急当官的新科进士来讲,满是说不尽的苦楚。

依着规矩,在京城的各个衙门还有各省的州县,当官位空出来了,吏部才着手搞铨选那套程序,这里头多少沾点运气的事儿。要是运气不赖,正巧有一堆岗位空出来,那就有可能很快能上任,要是没岗位空着,那就得一直等着。

可实际情况那叫一个惨呐!通常来讲,岗位空缺就那么几个,新科进士里除了庶吉士,多数二、三甲进士都得去争。这人一多,条件肯定也就高啦。吏部铨选的时候,还得分二甲、三甲,就算都是二甲,还得看排名。这么一弄,能进铨选程序的也就没几个人喽。


关键的问题在于,铨选的时候,来竞争的可不只是新科进士,上一届的、前几届的进士,还有那些请病假的、回家守孝的前任官都来掺和。这么一估摸,一个岗位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争,这难度有多大就不用多说啦!

那通过吏部铨选就肯定能实授吗?那可不一定!还得有个上岗前的考核,主要看看身家是不是清白,祖上三代有没有钱粮亏空或者临阵脱逃这类事儿。把这些因素都排除掉了,才能在吏部的带领下去参与引见,也就是皇帝亲自面试。不过这引见基本就是个程序,毕竟新科进士当的都是些小官,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新科进士当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京官,要是高配能当各部主事,要是低配就是内阁中书那样的;另一类是地方官,主要是各省的知县或者学官。

得留神哈,清代新上任的官儿,都得有个一年或者三年的实习阶段。在京城当官的这实习叫“行走”,在地方当官的叫“试俸”。这行走或者试俸的时候呢,是没正式编制的,得等期满了,让各部堂官或者各省督抚考核过关,才能真正上任。

京官的状况还算不错,只要稍微明白点人情事理,考核就能通过。可地方官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啦,照例进士被吏部派去当知县后,不能马上就去上任,得听地方督抚的调遣。

可督抚跟吏部在人事权方面存在矛盾,特别是低级官员的任命权,其实是在督抚手里攥着。就像有个进士被安排当知县,到了地方后,督抚不认吏部的任命,找各种由头阻拦不让上任,还派些临时的活儿,给个“署理”的名头,老是不让转正。


有数据表明,在清代,进士若要成为真正任命的知县,快的得五六年,慢的得八九年。拿康熙、雍正时期来说,进士真正当上知县得花 8 年,乾隆时稍短点,是 7 年。这说的是平均情况,当然不排除有运气好很快就实授的,不过进士授实缺时间长大概是常事儿。


素材来自网络

往期推荐

1. 王金海|火炉情暖五十年——兼赠战友书

2. 柳雪晴|海岛纪行

3. 张国林|三峡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4. 廖柳|故乡的秋湖

投稿须知

《黄梅雨竹轩》面向全社会常年征集散文、诗歌、小说、摄影、美术等各类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鉴于本刊创办无经费来源,凡来自读者的赞赏款,五十元以内的部分用于平台维护与采编费用开支,五十元以上的部分与作者分享,分享比例是70%归作者,30%留作平台,特定对象点名赞赏除外。

书讯:《黄梅雨竹轩》编辑部还有少量作品集,价格48元,欢迎各位朋友订阅收藏。联系电话13907255060江主编。

扫码关注《黄梅雨竹轩》

微信及电话 : 13907255060

顾      问:江沈红

主      编:江尊华

执行主编:王石磊

责任编辑:汪洋大海  


黄梅雨竹轩
关注民情民意,记住乡音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