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的一天,我陪同64岁的岳父到当地人民医院看病,因为是小毛病,我们挂了一个普通号。候诊间隙,我习惯性瞥了一眼挂号单。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这小小挂号单里的大问题!
就在一个月前,我根据最高检“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工作要求,在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时注意到,2018年3月修订施行的《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老年人到公立医疗机构就医,免交普通诊察费”。因为第一次接触到“诊察费”这个词语,我特意查阅资料填补知识盲点。“诊察费”可以简单理解为老百姓口中的挂号费,这条规定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老年人到公立医院挂普通号看病不用交挂号费。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手中的挂号单,我给老丈人挂的普通号收了7.5元,但统筹账户只报销7元,还有5角从个人账户中扣取,说明仍然收了挂号费,这显然是违反《条例》规定的。目前我国很多老年人靠低保生活、靠医保看病,人在年老多病、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时候,每一分钱都会用到刀刃上,5毛钱也关系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检察公益诉讼必须弄个明白!
办案的关键第一步就是搜集取证、查清事实。本案线索涉及敏感民生问题,基于保密工作要求,前期调查取证在暗中进行。离开工作证件和一身制服,我们在向老年人了解相关情况时,要么被当作骗子对待无可奉告,要么由于老人听力下降、文化较低等原因根本不知道我们问的是什么,调查取证一度无法进行。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发动同事的老年家属、退休干警、“益心为公”老年志愿者共计10多个人分头到辖区20多家公立医院“线上线下”同时挂号取证。终于查实,辖区最大的两家公立医院一直没有执行免收老年人普通挂号费的规定,甚至老年人不知道他们有免交的权利。
查清了违法行为,我们还需要了解主观态度。为了搞清楚医院是故意还是过失,我们决定直接亮明身份询问医院相关人员,但没想到医院相关人员不仅不知道《条例》规定,而且还挺“委屈”。其中一位医院负责人说道:“我们医院在2015年年底升级为三甲医院以来,普通挂号费本来可以上涨到10元,个人账户至少要扣取1元,但是为减轻患者负担,挂号费一直没有随之涨价,现在因为5角却违了法,还被检察院盯上。”面对不被理解,我们又变身为普法宣传员解释道:“事情一码归一码,医院升级不涨价确实是大好事,但医院也得守法经营啊,法规规定了免收就是免收,多收一分也是违法,这不是收多收少的问题,而是该不该收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最终获得了医院的理解。
查明了案情,化解了心结,本以为案件可以就地收官,我们在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时,意外发现作为执法部门的行政机关居然对《条例》规定也不知道。同一个问题,患者、医院、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居然都不知道。
这“一问三不知”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觉。“这个问题在全市是不是普遍存在?”基于这个疑问和担忧,我们立即向市检察院反馈汇报,而后在市检察院的指导下,各区县检察院纷纷启动了摸底调查、督促整改,全市检察系统很快形成了上下一体联动的办案“大格局”。截至今年4月,全市公立医院完成全面整改,预计每年可为老年人节省医疗费用3000多万元。至此,时隔5年,惠及重庆700万老年人的规定终于全面落地见效。
守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只是“检护民生”这篇“大文章”中的一个章节。不仅是老年人,还有未成年人、妇女、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我们都将以检察之力为之守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检察温度。
来源:重庆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