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蔡曙山:逻辑、人类心智与人工智能
文摘
教育
2024-09-30 10:06
重庆
2024年09月28日,应中心主任郭美云教授邀请,清华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曙山教授到访我中心,为中心师生带来了题为“逻辑、人类心智与人工智能”的报告。本次报告由熊作军副教授主持,郭美云教授、黄正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孙洋博士、中心在读硕博研究生等30余人参与了此次报告。讲座伊始,蔡曙山教授做自我介绍,简要介绍了其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代表成果与承担的科研项目。接下来,蔡曙山教授以“人类进入认知科学新时代”为导言,谈到了生命进化与人类心智,强调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正是心智(Mind),为师生们讲解了人类心智的进化过程(心智进化论),他认为人类依次形成了神经、心理、语言、思维和文化五个层级的认知。神经与心理认知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低阶认知,体现为高阶认知的基础;语言、思维和文化认知是人类独有的高阶认知,向下包含并影响低阶认知。期间,从人类认知的左、右半脑的相互交织与影响出发,蔡曙山教授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解释了左脑和右脑对人类智能、心智与逻辑的建构和影响,指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的本质区别在于高阶认知。在人类心智与人工智能的探讨中,蔡曙山教授强调了语言与心智的关系,并基于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假说”指出乔姆斯基将语言视为能力,而非知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心智和智能都以语言为基础,不存在脱离语言的心智和智能。接着,蔡曙山教授讨论了逻辑、人类心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简要探讨了逻辑学与西方哲学体系的建构、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等历史问题。针对认知科学背景下逻辑学科的建构问题,蔡曙山教授认为当代逻辑学应以认知逻辑、语言逻辑、心理逻辑、人工智能逻辑、文化与进化逻辑、神经系统逻辑为内容开展研究。最后,蔡曙山教授基于逻辑学的学科背景讨论了什么是人工智能的逻辑、人工智能需要什么逻辑等具体问题,着重强调了算法对逻辑的重要性。同时从“人工智能不能产生意识和自我意识”“不能发明语言和使用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思维”“不能拥有健全心智和丰富情感,也就不可能超越人类”“不能成为生命体,也就不能完成自我进化”等角度详细说明了“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的问题,特别指出“教育领域应该谨慎使用ChatGPT”。报告结束时,与会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蔡曙山教授的精彩报告,熊作军副教授做总结发言并对蔡曙山教授应邀主讲表示感谢。
————————————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系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致力于逻辑学教学与科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