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新职业为乡村提供新动力

文摘   2025-01-20 17:53   甘肃  

随着乡村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乡村新职业应运而生。如今,在广袤的灵台大地,新职业不断涌现,农家乐经营者、电商达人……这些新职业的出现,既得益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也折射出乡村发展的蓬勃状态。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广泛的人才参与,只有实现“双向奔赴”,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才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擀的是灵台家常手工面,接待的是朋友”

2025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周末,灵台县邵寨镇吴家什字村的夜晚静谧、安宁,而在该村经营农家乐生意的李小琴家却盏盏灯光。
送走了客人,她和丈夫才开始清洗碗筷、打扫卫生,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她时常忙到晚上11点多。“今年元旦我有事去外地了,没招呼上客人,所以今天来吃手工面的客人特别多,我从早上5点就开始准备当天的食材,今天大概能来70多位客人,有很多人一直在我这儿吃手工面,还有一些人是慕名而来。”早起晚睡是李小琴的工作常态,虽然辛苦,但她乐在其中。“我一直尽最大努力让客人吃得舒心,让他们吃出家的味道。”李小琴说。
近年来,灵台县依托特色产业,不断激活乡村旅游活力,邵寨手工面便是其中的特色产业之一。而李小琴经营的这个农家乐更是远近闻名吃灵台手工面的好去处!小时候,她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做灵台手工面这门手艺。早些年,她在兰州等地的食堂做面食,跟着老师傅们学习,手艺日益精进。随着灵台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家乐生意更是日趋火热,李小琴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于是,与面食打了30多年交道的李小琴便决定回乡,将这份做长面的工匠精神诠释到极致。她一直坚持打好“李小琴手工面”的牌子,面粉用的是灵台当地培育的优质冬小麦。
想要做好手工面,除了面粉之外,和面、擀面、调制酸汤、拦炒臊子等手工面的制作工序,每道都有独特的手法,一个不慎就会影响面条质量和口感、外观等。没有丰富经验、熟练手工,做不出精良、好吃的长面。正是因为李小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光顾她的农家乐。也使“灵台手工面”声誉美名远扬。
如今,以“灵台手工面”为品牌的特色产业正在灵台大地悄然兴起,它们在绿水青山间为游客创造“诗与远方”的同时,也为乡村发展助一把力。


“乡亲们卖苹果时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们
四年前,灵台县什字镇的果农还在为苹果销售发愁。如今,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愁啥嘛,有曹斌和他媳妇在呢!”
果农口中的曹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信新农人。2020年开始,曹斌将家乡的苹果销售到天南海北。大家说,就没有他卖不出去的苹果。
“近些年,我一直积极探索网络创业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本地农户手中有大量优质的牛心杏、苹果、核桃、花椒等产品,但外界对这些产品知之甚少。于是,我就注册了淘宝网店,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将老百姓的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灵台苹果的品牌越来越亮,外地人对灵台苹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于是,曹斌和妻子郑红霞决定用网络销售和线下销售两种方式帮老百姓把苹果卖出去。
2022年,有客商来村里,曹斌就和妻子一块进果园、见果农,留意客商信息,慢慢摸索销售的门道。2023年,在苹果上市之前,他们就早早开始跑市场、找销路,带着客商实地考察。当年,交易额达112万元。
每年到苹果销售的关键时期,也是曹斌一年中最忙的时候。选品、谈价、包装、发货……“作为中间人,我们一手托两家,既要为果农争取最大的利益,又要保证果品质量,不辜负双方对我们的信任。”说起自己的工作“秘籍”,曹斌和妻子侃侃而谈。
2025年1月7日,曹斌受邀来到北京中华供销社总社,作为全国挑选的30个商家之一,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这次来北京带了8箱灵台苹果,供大家免费品尝,主要是通过“832平台”2025年土特产年货大集宣传推介咱们的灵台苹果,现在,灵台的瑞雪苹果和瑞阳苹果在外地知名度挺高,口碑很好,有位顾客在现场品尝之后立马加了微信,订了70箱瑞雪苹果。”曹斌高兴地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制作:灵台县人社局

监制:刘  军

审核:曹昱华

编辑:王春艳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关注灵台人社

灵台人社发布
发布信息 宣传政策 服务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