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投稿】破解人际关系困扰的钥匙——人际团体

文摘   2024-10-12 16:10   上海  

破解人际关系困扰的钥匙

——人际团体

➊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人际关系对于人类群体来说,一直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家庭到校园再到职场,都有着各种人际关系的呈现。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会收获一份十分稳定的情感支持以及强大的心理免疫力。我们还能在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结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有所学习与成长。


 人际团体:不仅是治疗,更是成长


美国著名团体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曾说过:“人们内心的困扰均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

人际团体治疗既是自助,更是共助。在以人际关系改善为主题的团体中,个体能够勇敢地分享自己的困扰,并聆听了其他成员关于特定人际关系的经验和建议。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个体能够从中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能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倾听和理解他人立场的方法。



➊ 亚隆的人际团体


亚隆的人际团体咨询与治疗模式在国内外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与实践,其以团体为核心,重视小组动力,在小组的发展中从辅导角度出发,通过提供更深层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帮助,协助成员解除内心困扰,并得到更为持久的成长。

亚隆将人在交往中产生的各种体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称作“疗效因子”,其总结了共11个疗效因子,在此,简要地介绍一下“人际学习”和“团体凝聚力”这两个疗效因子。

(一)人际学习 (interpersonal learning)


人际学习源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以及这些特有的交往模式是如何作用于现实生活的。通过团体成员间的观点分享、反馈和相互支持,在自己表达的过程中察觉自身人际困扰的来源,在他人的观点分享过程中学会新的人际交往技巧,从他人身上借鉴和吸收人际交往经验,内化为更具生命力和韧性的交往技能。人际学习不仅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在人际团体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在人际团体中,每位成员携带的困扰虽各异,却正是这份多样性构筑了相互学习与启发的基石。通过开放的交流,成员们勇于暴露自己的脆弱,同时也成为他人问题的镜鉴。在倾听与分享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获得了解决自身人际困扰的新视角,更在彼此的建议与鼓励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共同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成长。
(二)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团体凝聚力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团体成员通过身处团体中而感到温暖和平静,体验归属感,感受到自己对于团体的价值,即使表露自己的任何经历和隐藏的一面,也能够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不再感到孤独。在富有温暖和理解性的氛围中,成员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观点,既有所输出,也有所收获。在实际操作中,领导者会引导团体成员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鼓励大家以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参与每一次讨论。通过定期的聚会、主题分享、角色扮演等多样化形式,成员们有机会在安全的环境中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观察和学习他人的应对方式。

除了疗效因子外,亚隆的人际团体模式还具有其他的特点:

(一)在亚隆团体中,温暖互助的氛围不代表没有冲突


亚隆认为应建立团体文化,以及规范和约束成员的条例,即使在有冲突的环境下也能够促进心灵的成长。成员们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或是违规行为,都是成员们建构自身人际模式的学习资源,使它们在即时发生的状况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解析。而团体凝聚力的存在起到了维系连接的纽带作用,使成员即便感受到冲突,也愿意再次回归团体,与大家共同发生改变和成长。


(二)重视“此时此地”


在亚隆的人际团体中,其认为“此时此地”是最重要的治疗力量。“此时此地”指的是在治疗地和治疗发生的时间。即使成员们分享的过往经历和生活事件具有极强的历史性,但这与“此时此地”的观念不冲突。通过即时的外在表现,向内探索成员的人际交往特点和风格,并对过往事件进行具体化,引导成员探索产生人际困扰和冲突的具体原因。

因此,亚隆的人际团体治疗模式,以其对“此时此地”原则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成功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改变与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当下时刻,而人际团体正是这样一个能够激发这些时刻发生的神奇场域。


➊ 借助人际团体,走向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扰。借助人际团体,我们得以共同面对这些挑战,分享彼此的心声和真情实感。在这个小小的群体中,我们不再是孤独的旅者,而是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伙伴。这种共鸣和共情的体验,使人际关系的旅程更加充实而有深度。



参考文献

#

[1] 丁雅芬.浅析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1):9-13.

#

[2] 亚隆I D.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六版)[M].蒋娟,李鸣,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投稿作者及所在单位介绍

作者:罗棋菁,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大三在读。夏天宇,全职心理咨询师、督导师,3500h+咨询经验。台湾清华大学教育心理与咨询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

单位:亦可心理是一个关注心理咨询师成长与发展的平台。亦可心理重视心理咨询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也关注中国心理咨询的本土特色。旨在促进心理咨询资源的发展,推动彼此的共进与成长,为每位咨询师的个性化成长提供相应的可能性。




市内

6006106

021-34773750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的宗旨是依据《精神卫生法》和《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心理卫生服务,协助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实行行业自律,代表本行业从业人员共同利益,团结和教育会员,提高会员职业素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