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知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自2015年开始,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202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将“抗菌药物”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宣传周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或者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度,通过医务人员的宣教,达到减少耐药的目标。2024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的活动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
抗微生物药物,也即抗感染药物,即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药物,主要包括四大类别: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
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及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名字带“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等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名字带"韦”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名字带“康唑”、“芬净”的药物,如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
如阿苯达唑(驱虫药)、氯喹(抗疟药)等。
抗微生物耐药(AMR)指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发生变化,对原本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等)产生抵抗力,使得这些药物不再能有效控制或杀死它们。简单来说,就好像病菌们“练就”了一身“本领”,让我们常用的对抗它们的“武器"变得不再那么管用了。例如:曾经用某种抗生素很容易就能治好的肺炎,因为引起肺炎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现在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更昂贵的药物,甚至有时候即便用尽各种办法,也很难彻底清除病菌,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延长患病时间、增加痛苦,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危及生命。
不随意自行购买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不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在确定为细菌感染时才有效,例如90%的感冒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并无作用,因此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抗生素。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擅自加量、减量、换药或停药。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增强体魄与免疫力,从源头减少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人流密集的场合,应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抗微生物耐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行动。让我们在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这个契机下,积极传播知识、践行正确的做法,为遏制抗微生物耐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能够继续在保障人类健康的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
来源:凌源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