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今晚《夜读神农架》主播傅云
和大家分享的是吴太地的
《漫话中华茶祖》
漫话中华茶祖
(三)
吴太地
二
我国最早记载茶的典籍可以追溯到《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个“荼”指的就是茶了。夏商周时期,茶的解毒、祛火功效,已经被人们认识和使用,神农架当地的濮人,通过川鄂古盐道,将茶叶传播到巴蜀一带。西汉时期,宫廷饮茶已成时尚,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一箱箱茶叶随葬品足可证明。
三国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在重要节庆活动中,主办方还以茶代酒招待嘉宾。魏晋南北朝时期,神农架、巴东一带煮茶已经非常流行,且对茶叶的药用功效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南朝祖冲之《述异记》云:“巴东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唐朝时期,茶圣陆羽来到神农架地区,首次明确了茶祖神农的地位,同时确定了神农架为茶叶和茶文化的起源地,饮茶由宫廷传到民间,成了黎民百姓的时尚饮品,甚至传播到游牧民族地区,使茶叶成为风靡中国的主流饮料。
宋元时期,茶事最显著的特色是斗茶,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莫不热衷于斗茶,苏辙的《和子瞻煎茶》一诗中:“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茶事不知劳。”说的就是当时的斗茶之风。清朝时期,九冲河乡民李进弢于咸丰六年(1856年)在神农架种茶,他也成为了有正史记载的神农架地区种植茶树第一人。
茶叶之所以能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广泛接受,是因为古代物资匮乏,没有像现在一样物质丰富有选择余地,更重要的原因是茶叶具有医药价值。茶树具有多种药性,能够抵抗来自病毒和细菌的侵害,特别是茶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酵素等化学物质,对缓解中风、心脏病和治疗腹泻、疟疾这类病菌感染等有一定疗效。正是由于茶叶有如此多的医疗保健作用,才会被各族人民所接受。
诸葛亮率兵南进七擒孟获时,许多士兵因为吸入大量的瘴气而晕倒,诸葛亮便将从湖北带来的茶叶放在大锅里熬煮之后让士兵饮用,士兵便立即清醒,体力很快恢复如常。为了增进民族团结,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效抵御瘴气,他将种茶、制茶、饮茶的方法传给云南、贵州,当地人尊称他为茶祖。
当中原世人雅士们以饮茶为风雅的时候,游牧民族已经把茶当成比盐更重要的物资。由于北方边疆吐蕃、回鹘、党项以及辽、金、蒙古等民族都是以肉奶为主食,缺少蔬果,导致食物不易消化,而茶叶恰好因为富含茶碱、维生素和单宁酸,能去燥热、解油腻、助消化,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都有喝生水的习惯,可是茶叶需要用开水冲泡,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大大减少寄生虫感染的几率。由于茶有强身健体、保健养生功能,所以少数民族对茶的依赖性远远大于汉族。饮茶对于他们而言,不是风雅,而是生活需要,至今北方一些地区仍流传着“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既然茶叶对少数民族如此重要,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康熙王朝,茶叶的营销一直被国家掌控着,朝廷就是通过茶叶控制嗜茶如命的少数民族,即便是偏居一隅的南宋王朝,也牢牢掌握着茶叶交易的主动权。
主播 | 傅云
编辑 | 刘晓麟
实习编辑 | 谭海艳
校对 | 陈娇丽
审核 | 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