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情境结构化,铸就核心素养魂——记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情境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课

文摘   2024-10-05 20:54   黑龙江  
在教育不断革新的时代浪潮中,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犹如璀璨星辰,指引着新的教学方向。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高中教学,情境教学结构化设计便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开辟出一条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道路。

2024 年 9 月 19 日周四上午1-4节,在市第一中学省专项重点课题“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情境化教学实践研究”和省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普通高中结构化教学案例研究”双重背景下,市第一中学教研处以“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情境教学结构化设计与案例反思”为研讨主题,于A4录播教室等5个场地,成功举办了“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情境教学科研成果展示活动”,活动包括“课前说课、现场展示和点评、课后研讨”三部分。课后研讨还包括9月23日成功举办的情境教学述评宣讲比赛和9月25日成功举办的情境教学评价标准说标比赛等专项成果展示活动。

本次科研成果展示课,由来自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等六个学科的14位出课教师和14位指导教师倾情打造。副校长张秀林和姜孝良,教研主任宋金花、徐艳红和侯建新,学年主任蒋丽娟等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研组长郭晓满、吕婷婷、王剑、张磊、陈立元和刘翠静组织了29位资深教师担任评委。广大教师积极听课,观摩研讨。

下面仅从“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展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一批情境化教学应用案例和应用建议。
一、应用问题导向式情境教学,落实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高级教师张丽霞老师执教的“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教化”一课,应用问题导向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反思”等教学程序,落实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等素养。

本节课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对近代西方法律与教化演变发展历史的学习了解,认识西方法律发展的成就及其局限,由此加深对“依法治国”等理念的深刻认同,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设多个情境,如《正义女神》图片,《德国克隆大教堂》视频,案例研究《辛普森杀妻案》,引用历史史料《十二铜表法》目录和法条节选、展示宗教相关图片等,并提出导向问题,如正义女神蒙住双眼的原因?如何理解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中世纪欧洲为什么会花费巨资修建教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鼓励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讨论,加深他们对法律原则、道德观念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形成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点评教师:王伟伟)
二、应用任务驱动式情境教学,落实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素养

历史教师何萍老师执教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无生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确定大概念—创设大情境—设计大任务—组织大活动—评价与反思”等教学程序,落实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何老师以“魏晋南北朝的乱与融”为大概念,以“乱世何以为生”为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分析,课堂参与度非常高。通过“政权更迭频繁、江南经济开发、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等一系列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开放性的、探究性的核心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形成了历史认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任务——假如你是隋朝统治者,你对乱世后的统一仍然存在的问题将提出何种解决方案。何老师通过将“流氓”一词的古今变化作为情境切入点,创设了一个跨时空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中探寻“流氓”现象产生的根源,再回到当下,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引导等手段减少现代社会的“流氓”行为。通过结构化设计的情境教学,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激发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点评教师:刘翠静)

三、应用问题探究式情境教学,落实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教师王颖洁老师执教的“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教学评价”等教学程序,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王老师围绕“中国古代法治的演变”“汉以后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等核心议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答案。一是将法律与教化置于特定时空框架下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厘清中华法系的发展脉络,加深对于法律、教化作为两种统治手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认识。二是基于现有材料,归纳中华法系“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特征,并尝试理解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基于此,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礼法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认同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如何尊重历史事实,如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点评教师:付秋梅)
四、应用主题语境式情境教学,落实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素养

英语教师辛颖老师执教的“Book1 Unit2 Developing ideas Misadventures in English”一课(无生教学),应用主题语境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程序,落实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素养。

辛老师首先创设情境,通过描述一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真实情境猜测容易造成误解的英语表达,引入主题语篇的学习。然后针对语篇提出围绕主题学习的中心问题。之后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学习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主动发现、总结。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讨英语误解故事复述方法及如何避免这些语言误解现象,对自主学习中总结出的知识进行讨论和验证。教师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协作中深化学习。通过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评价量表,一一对应教学目标,诊断学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堂课旨在理解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异同,鉴赏中外优秀语言文化,同时学会基于不同交际场景,得体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提高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点评教师:雷飞)
五、应用探疑式情境教学,落实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素养

英语教师孙文茹老师执教的Unit 1 Laugh out loud!一课,应用探疑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引入—研读文章—问题探究—得出结轮—拓展提升”等教学程序,落实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等素养。

孙老师首先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法导入阅读文本,激发学习兴趣。然后用问题情境法在阅读环节中体现问题对于阅读的引导作用,文章讲解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总结最后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达到情感升华,让学生体会笑是最好的良药,对学生的阅读逻辑搭建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认知阅读文本。(点评教师:徐黎明)
六、应用实验探究式情境教学,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物理教师李岩老师执教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应用实验探究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启发—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应用迁移”等教学程序,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李老师通过纸和纸团对比实验引课,提出问题导入亚里士多德观点,分析其逻辑推理。引导学生思辨该观点矛盾处,通过实验验证其错误,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牛顿管实验直观展示不同质量物体在真空中同时下落,打破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认知,加深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思考。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制作反应尺来拓展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点评教师:陈洪刚)
七、应用实验探究式情境教学,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物理教师李欣老师执教的“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一课,应用实验探究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引入—探究思考—实验探究—得出结轮—提升拓展”等教学程序,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李老师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案例“滑道运动”引入新课,以此作为单元教学的枢纽去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进一步探究思考将“滑道运动”这一生活情境简化为“斜面上加速下滑的物块”的这类物理模型去研究加速运动物体的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素养。再进行实验设计,利用在导轨上加速运动的小车,探究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作v-t图、表格等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小车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即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过程注重培养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应用Excel软件和Tracker软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素养。(点评教师:梁艳玲)
八、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落实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素养

生物教师高岩老师执教的“血糖平衡的调节”一课,以“血糖”为主题,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精彩导入, 引出主题—创设情境,深入主题—问题引导,凸显主题—知识整合,紧扣主题”等教学程序,落实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素养。

高老师将抽象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之中,从一颗糖开始到糖尿病患者案例分析一境到底,按阶段创设了三个生活情境:一是展示糖果及配料表,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糖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环境的,引出血糖的概念,及血糖调节过程。二是创设一天未进食和过量进食糖类的情境,分析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来源、靶细胞及作用,让学生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组织学生用材料袋里的卡纸和箭头构建血糖调节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三是设置糖尿病患者案例,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典型症状及预防措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糖调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建立起关爱生命,合理膳食,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对生命观念的认同感。(点评教师:刘慧)
九、应用类比式情境教学,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化学教师周晓红老师执教的“电离平衡”一课,应用类比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模型认知—类比归纳,建构模型—学以致用,拓展深化—回扣主题,内化新知”等教学程序,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周老师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主线索,穿插两条情境线,一是以生活中的实例“盐酸能做洁厕剂,醋酸为什么不能做洁厕剂?”开展情境导学;二是以医学中的现象“血液中酸碱平衡”引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用化学平衡类推电离平衡开展情境类比,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开展问题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点评教师:冯成成)
十、应用史实再现式情境教学,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化学教师江超老师执教的《工业合成的调控》一课,应用史实再现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引入—探究问题—构建模式—解决问题”等教学程序,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江老师通过粮食危机思考氮肥的来源,再通过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选择反应,通过平衡常数确定最终反应。采用合作探究模式解决“工业条件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贯穿化学史实,启发学生经历“认识反应历程→找到决速步骤→调控决速步骤→实现深度调控”的过程,探索反应的微观历程。(点评教师:秦淑艳)
十一、应用思维型情境教学,落实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化学教师董晓薇老师执教的“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单元复习课,应用思维型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等教学程序,落实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董老师以苹果中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情境、将氧化还原枯燥的知识融入生动的情境中,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的对接。利用氧气氧化Fe2+为线索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电子转移方式、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了系统化的穿线复习。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自主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结构化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实施教学,还能引导学生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点评教师:徐璐璐)
十二、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落实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教师曹丹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及有解问题”一课,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应用模型—反思总结—多元评价”等教学程序,落实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素养。

曹老师通过具体情境(如股票价格、速度时间等),将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及有解问题嵌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恒成立条件及求解方法。通过画图建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从而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恒成立条件。通过例题讲解、练习以及总结反思,使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升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及有解问题的本质。通过判别式法、转化求函数最值法和分离参数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代数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点评教师:刘晓春)
十三、应用探究式情境教学,落实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数学教师陈辛彤老师执教的《直线与平面垂直》这节高三一轮复习课,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核心,应用探究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概念辨析—典例精析—应用实践—归纳延伸”等教学程序,落实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

陈老师精心设计了问题情境导课,回归教材针对训练,走进高考实战演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ggb,现场动态演示辅助完成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知识建构。定理讲解深入浅出,通过辨析的形式,辅以严谨的数学语言,详细解析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强调了从无限到有限,用有限替代无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纵向延伸,逻辑性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发现问题背后的数理逻辑和核心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点评教师:郭晓满)
十四、应用问题解决式情境教学,落实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

数学教师刘航宇老师执教的“直线过定点问题”一课,应用问题解决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确定问题解决目标—创设问题解决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方法—应用迁移—评价反思”等教学程序,落实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和直观想象等素养。

“直线过定点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倾斜角、斜率和直线方程之后的一节应用课,不仅可以解决平面中的距离问题,也可以解决平面中直线位置关系的问题。教学中,刘老师用方程思想作支撑, 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指导,引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将直线方程中含有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对直线方程进行变形、化简,找到使直线过定点的条件。通过已知直线系过定点,由多条具有特定形式的直线组成的直线系,确定其共同经过的定点,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三大核心素养。(点评教师:李鹤)
聚焦情境结构化,铸就核心素养魂。在本次科研成果展示课活动中,老师们展现了极高的能力素质,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积极创设系统情境,通过情境结构化撬动问题结构化、内容结构化、认知结构化、思维结构化,进而不断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本次科研成果展示课,为教师凝练教学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高中情境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也激励着更多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继承中创新 创新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