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普通高中结构化教学案例反思——推门课,推出新成长(骨干教师篇)

文摘   2024-11-12 08:16   黑龙江  
2024年10月中下旬,为深入推进学校“推门听课”活动,加强“推门听课”活动的管理与评价,进一步强化教学责任、监控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双鸭山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推门听课”、赛课活动实施方案(试行)》相关要求,市教师发展学院领导潘文双,市教师发展学院高中教研部主任史桂华、艺体教研部主任解明国、综合和信息教研部主任苏晨兰、以及全体教研员深入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市直属高中新入职教师和骨干教师听课评价工作。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张秀林和姜孝良,以及部分中层领导和教师一同参加了听课活动。

在本轮“推门听课”活动中,我校有18名新入职教师和2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很荣幸地得到了学院领导和教研员一对一的点评和指导。推门听课结束后,市第一中学以“核心素养视域下结构化教学案例反思”为主题,分别展开了新入职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两个系列的线上论坛。下文仅分享中青年骨干教师王诗博、徐丽娟、陈辛彤、王楠、洪德旺、张丽霞和王旭雯等7位教师的结构化教学案例反思。

语文教师王诗博的推门课《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的唐代诗歌,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教师从以下四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结构化教学反思。一是明确素养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培养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引入更多背景知识,如唐代社会风貌、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三是实施情境教学。因声激趣:以音乐美创设情境,唤起感知。在新课导入环节,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开头片段,以直观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因美生情:以画面美为支架,品读鉴赏《春江花月夜》。因思促智:以哲思为内核,提升思维品质。《春江花月夜》中最广为传颂的无疑是“江畔哲思图”部分,其中由自然景物引发的宇宙人生哲思一直为后代评论家赞叹不已。四是优化教学方法。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写作任务。一是阅读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选取一个特定角度切入,撰写一篇文学短评;根据诗歌中四幅图景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以美生情,以写促思,语文的特殊育人价值正在于此,除了传授“硬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达成美育与智育的双重目的。

语文教师徐丽娟的《将进酒》推门课,课程以制作书签这一独特而平静的方式导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紧紧围绕李白复杂的心理变化展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从“悲”至“乐”,再到“愤”“狂”的情感脉络。同时,深入剖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极度的数字展现宴饮之欢;用比兴,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之水起兴,感慨人生短暂。这些手法使李白那极具魅力的人格跃然于课堂之中,让诗歌的情感更加浓烈。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情境,感受李白的豪放与不羁,领略古典诗歌的韵味和内涵,培养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此教学让李白的魅力展现,学生沉浸其中。从情感教育和素养教育理论看,提升了学生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整体教学过程符合结构化教学理论,从导入、内容讲解到效果呈现,各环节紧密相连、层次分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

数学教师陈辛彤的《外接球》推门课,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按照结构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整合,形成一套有条理、有层次的教学体系。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结构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课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加一节专门针对特殊几何体(正四面体、正三棱柱等)外接球的复习课,详细讲解它们的外接球半径求法以及与其他几何体的异同点。教师充分准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精心挑选适合的动画视频辅助教学。在解题方法的教学上,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和测试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辅导,以提高学生对外接球知识的掌握水平。

英语教师王楠的《Like father like son》推门课,通过学习整个阅读语篇,了解父子的矛盾,以及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和如何解决矛盾。让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学会尊重和理解家人,学会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恰当交流。通过阅读文本,提取戏剧基本信息,进而了解同类阅读文的特征。在读听表演中,梳理剧情发展脉络,以及人物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舞台说明,思考此部分的功能。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内涵,分析父子的立场和观点。通过连环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和自身经历,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篇背后的文化价值,文本背后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妥善解决家庭矛盾,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生物教师洪德旺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推门课,课程伊始,采用“概念地图”的方式,绘制了细胞膜的整体结构,包括其基本组成部分(磷脂双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物质运输、信号转导和细胞识别)。这一步骤旨在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清晰的认知框架,让学生在宏观层面把握细胞膜的本质属性。接下来,将目光聚焦于细胞膜的具体组成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和实体模型,细致解析了磷脂双层的流动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阐明了这些成分如何协同作用,赋予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和功能性。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汇总细胞膜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鼓励学生总结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认识到应用的能力跃迁。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内化知识,促进了深层次学习的发生。课程结束之际,探讨了细胞膜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人工合成细胞膜的发展,及其在疾病治疗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潜在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他们思考细胞膜研究的广阔前景,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本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路径,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高级教师张丽霞的《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推门课,通过引入生动的历史案例、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以及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讲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时,加入一段视频《张骞》。讲对外交往时,引入《西游记》中唐僧(玄奘)片段等。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历史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将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知识与现代国际关系、全球化等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现实意义。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但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这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吃力,而部分学生则可能觉得内容过于简单。设计更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心理教师王旭雯的《探秘快乐维生素ABC》推门课,其中的快乐维生素ABC出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是activating event,代表诱发性事件;B是belief,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C是consequence,代表情绪反应。艾利斯认为引起我们负面情绪或不良行为的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不合理想法。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化和结构化教学策略。一是学思结合,激活已有知识。先通过故事《国王的梦》引入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设置悬念“解药快乐维生素ABC到底是什么”。再通过《李明的一天》两个事件的镜头,将学生们置身于李明的视角,思考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而引出解密ABC合理情绪疗法。二是学用结合,内化知识结构。在认知解离李明的不合理信念后,通过灵魂四问(①这种想法是真实的吗?②这种想法是绝对真实的吗?是否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待?③这种想法让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绪?④如果我不这样想会怎么样?)让学生们看见自己的想法,继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赛,解决主人公们的负性情绪。三是学创结合,解决真实问题。通过再运用ABC的环节,让学生自主回忆一件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事件,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自己当时的不合理想法继而改变自己的情绪,更好的与自己和解,提升自我认知核心素养。

推门听课,推陈出新。听课教师和被听课教师通过听课和研讨,在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差异、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发展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充分发挥“推门听课”的杠杆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与创造力,共同绘制更加璀璨的教育蓝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继承中创新 创新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