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MBA中国学生谈职业进阶之旅

教育   2024-08-16 18:05   新加坡  



点击收看完整MBA线上分享会


7月20日,一场围绕“严峻就业环境下的MBA”主题的线上分享会圆满举办。会中,INSEAD大中华区招生官Ben携手七位中国背景的跨界精英校友与在校菁英,共话职业转型新径与全球求职策略。他们通过一系列实战案例,深入剖析了INSEAD MBA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积极影响,分享了在跨国求职中的独到智慧与宝贵经验。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摆正心态,借助自己的经验和背景,务实求职的重要性。


分享会聚焦于项目如何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行了深度探讨。同时,校友们还分享了他们如何在INSEAD MBA的助力下勇于跨越界限、创新求变,最终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进阶历程。


此次活动也安排了与嘉宾分组讨论的部分,让活动参加者与嘉宾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收获实质性的启示!


以下是活动的精华摘要。

Ethan LIANG | MBA’19D  

Strategy Manager, Digital & Analytics, 

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Switzerland


本科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与MBA项目前曾就职于医疗器械公司IT部门,从INSEAD毕业后,他加入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 (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PMI) 瑞士总部,负责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实施。



2019年的就业情况也很艰难

2019年毕业时的求职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就业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我相信,许多同学和我都有同感,找工作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难。经济前景不明朗,公司招聘紧缩,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步都前进艰难。但我认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我们都需要认识到,求职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付出足够时间与充分努力的任务。


我毕业前曾在IT领域工作,参与MBA项目,是因为想向数字化领域转型。由于背景与典型的MBA求职者不同,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各类职业发展活动,最终通过学校的职业推荐平台,成功与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的建立了联系。原本没计划留在欧洲,但工作内容和团队氛围的吸引力让我决定留下来。


要看MBA带来的长期价值

保持乐观,珍惜MBA时光:不必过分忧虑就业问题,我坚信时光不负有心人,大家一定都能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职位,只不过时机各有不同。不要为了求职而牺牲这段宝贵的学习和社交体验,毕竟你已为此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理应充分享受,细细品味。


灵活性是关键:设定职业目标时,切记保持灵活性。或许你心怀壮志,梦想一步踏入理想的领域和企业,但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一步到位或显艰难。不放采取迂回战术,先从次优选项出发,逐步向目标迈进。比如从二线企业稳步晋升至一线舞台;或以新加坡、中东等城市作为跳板,拓宽视野,最终达成心中的理想。


求职旅程虽充满变数,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运用灵活的策略并敏锐把握每一个机遇,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道路。在我看来,MBA远非一纸文凭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关乎自我成长与职业进阶的宝贵经历。


Raining WANG | MBA’24D  

在读学生

Investment Banking Summer Associate, 

Citi Group, London


本科就读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生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与MBA项目前曾就职于壳牌中国下游及新能源战略投资部门,现于伦敦花旗银行投行部进行暑期实习。



为什么选择INSEAD的MBA?

在选择MBA项目时,我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首先是全球知名度。我在中国长大,16岁赴美学习工作9年,之后选择回国工作。因此欧洲是我探索之旅中的新大陆,INSEAD作为欧洲顶级商学院,为我提供了理想的全球视野。


其次是文化多样性。我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让我认识到多元文化的价值,不同于其他多半由本国学生组成的班级,INSEAD的班级由来自78个国家的学生组成,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不仅丰富了我个人的国际视角,也有效促进了我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深入理解。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全球视野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最后是高效的学制。我已经拥有了研究生学位,因此更倾向于快速完成MBA。INSEAD的10个月学制正合我意,尽管学制紧凑,课程强度大,但INSEAD确保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高质量的同学和教授资源,保障了我的学习体验,让我实现了学术追求与时间管理的完美平衡。


金融业的求职心得

就个人职业发展而言,我认为INSEAD MBA是很好的敲门砖,尤其在金融领域。我在MBA项目开始前参加的伦敦和香港金融Career Trek中,结识了众多校友,他们慷慨分享行业洞察,为我的职业探索铺平了道路。事实上,同届同学进入金融服务业的有80%是都通过Career Trek获得的Offer,这证明了校友网络和行业探索的重要性。


其次,INSEAD独特的学制要求我们要特别留意金融行业的招聘时间线。7月班的同学没有暑假,而12月班的同学1月才开学,因此申请金融岗位时,需注意欧洲投行的1月截止日期,亚洲投行则可能在前一年12月底截止。所有投行都需要提前准备面试问题。如果申请投行,就可能需要在MBA课程开始前就着手准备,可以见得提前规划申请至关重要。


个人努力不可忽视

最后,我认为个人努力不可忽视,选择与努力并重。我一直将投行作为求职首选,因此在MBA入学前就开始准备。开学时,许多人因未及时规划而错失良机。然而,幸运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如果你在短期内未获得理想Offer,MBA经历对个人成长和未来选择而言也具有深远意义。


Joanne ZHANG | MBA’24J  

Consultant, Bain, London


本科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参与MBA项目前就职于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从INSEAD毕业后加入贝恩咨询伦敦办公室。



在金融业和咨询业都做了尝试

INSEAD为我的求职之旅提供了坚实的起点,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我荣幸地获得了顶尖卖方和买方机构的面试邀约。


而面试,正是对个人过往经验与专业素养的深度考核。二级市场投资岗位青睐于实战经验丰富的候选人,而一级市场投资银行则尤为重视扎实的财务知识功底。面对这些高标准,我虽全力以赴却仍感准备稍有欠缺,未能如愿斩获最心仪的录用通知。


值得分享的是,金融界与咨询业的招聘高峰期存在微妙的时差:金融领域的招聘集中在12月至1月,而咨询行业则在3月到4月。于是,我利用这一时差,将重心转向了咨询行业。INSEAD在此领域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资源优势,不仅与众多顶尖咨询公司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还为我们开辟了专属的申请通道,并通过一系列校园分享活动,为有志于咨询领域的学生铺设了桥梁。


求职要分析个人的背景优势

求职时,全面分析个人背景至关重要。INSEAD虽为大家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但每个人的经历和优势各不相同。例如,从中国转至欧洲从事咨询工作,流利的英语接近母语水平是关键。行业背景也很可能会影响申请,比如,某些咨询公司可能要求候选人具备某些特定行业的经验。


INSEAD的经历让我认识到选择的广泛性

最让我惊喜的是INSEAD的多元化文化环境。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认识到生活的多样性和选择的广泛性。这种多元性不仅增强了我的适应能力,也激励我更加勇敢地做出人生决策。


回望在INSEAD的学习与求职历程,我深刻认知到,对个人背景的全面剖析、对专业领域的不懈准备,以及保持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三大法宝。我相信,这些收获将伴随我未来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


  Phil GUO | MBA’24J

Senior Strategy Manager, VIVO, 

Shanghai & Latin America


本科就读于英国约克大学,硕士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参加MBA项目前曾就职于BCG。从INSEAD毕业后加入VIVO,担任拉美市场高级战略规划经理。



新加坡和法国校区的体验有何不同?

其实我最初的申请目标锁定在枫丹白露校区,不过最后是在新加坡校区开启的INSEAD求学之旅。我认为两地校区各有特色,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两地文化的交融之妙:新加坡校区位于市中心,课程紧凑,学习高效。而枫丹白露校区,环境宁静,同学关系更为紧密,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


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地选择在对应的校区完成学习,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校园招聘资源。此外,大家一定要提前规划,确保最后一个学期能在举行毕业典礼的校区度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总而言之,两地校区各有其独特的魅力,我相信体验双城生活会使你的MBA旅程更加多姿多彩,收获满满。


从咨询业到甲方的转型

在INSEAD的求职历程中,我与前几位校友的见解产生了强烈共鸣,特别是关于学校资源与求职时间线的探讨。作为来自咨询背景并转向甲方岗位的求职者,我想分享非典型MBA校招流程的独特视角。


我的职业目标是从咨询领域转型进入甲方企业内部,投身于与业务紧密相连的实战工作。因此,我刻意避开了12月至1月的金融招聘旺季及3月至4月的咨询行业招聘高峰,将求职重点聚焦于4月和5月,最终于6月成功入职,这可能看起来比常规路径更晚,但也更具挑战性。


INSEAD的品牌开启大门,

个人要明确方向

毋庸置疑,INSEAD的品牌效应为我开启了面试大门,而学校亦赋予了我转型所需的专业技能。尽管过往工作重心在于金融服务及保险领域,通过深入学习各类案例,我成功掌握了可迁移技能,这在面试中为我赢得了雇主的高度赞赏。


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目标。在INSEAD,尽管咨询行业备受青睐,但这并不适合所有人。求职的关键在于,明确方向,合理配置有限的精力与资源,聚焦于那些你自信能把握的机会,而非盲目跟风。


最后,一旦获得面试邀约,充分准备是最核心的制胜法宝。尽管学校提供了丰富资源与指导,个人的周全准备同样不可忽视。希望我的经历,能为正在探索个性化职业道路的你,带来一些帮助。


 Sisi WANG | MBA’24J

Consultant, McKinsey, Dubai


本科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就读于法国圣埃蒂安电信学校。参加MBA项目前就职于埃森哲法国。目前已经拿到了麦肯锡迪拜的Offer。



考虑个人背景与市场情况的匹配度

我的求职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咨询资源,将其作为备选方向之一。同时,我意识到行业和初创企业没有固定的招聘季节,因此在时间线规划上,我将重心放在了1月至4月的咨询行业招聘上,之后再转向其他领域,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通过以上策略,我最终也成功获得了迪拜麦肯锡的Offer。


关于求职建议,在准备咨询工作的求职时,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不断进步的挑战,我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面试虽有基本门槛,一旦达标,就应转向挖掘个人背景中的独特亮点,而非盲目沉浸于海量案例练习中。


另外,学会洞察市场脉搏与行业需求同样关键。各国咨询业各有侧重,与个人经历相契合的行业将大幅提升被青睐的几率。譬如,我过往在转型领域的专业积累,正是我赢得迪拜市场认可的制胜法宝。


同时,求职时也要充分考虑个人背景与市场情况的匹配度。我有一位法国同学,他最初的目标是中东市场,但他的工业品行业背景并不完全符合中东市场的需求,最终在欧洲找到了工作,这表明,个人背景在求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品牌只是锦上添花。


就业市场的挑战是全球性的,

合理管理预期

就业市场的挑战是全球性的,即便是顶级MBA项目也不能保证所有毕业生都能立即找到理想工作。我的老公是哈佛大学MBA毕业生,他的经历也表明,即使在顶级学府,找到工作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合理管理预期,深入分析市场和个人背景,是规划职业道路的关键。求职旅程中,策略规划、心态调整和市场分析同等重要。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求职者能更加自信和有策略地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


Winnie HE | MBA’24J

Corporate Strategy Manager, Grab, Singapore


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双学位),研究生就读于伦敦商学院MIM。MBA毕业前曾在D轮独角兽任Chief of Staff, 在美团任高级产品经理。毕业后在新加坡Grab总部任Corporate Strategy Manager。



选择INSEAD的MBA是要落脚新加坡

与许多校友不同,我的背景和职业目标主要集中在创业方向。在加入INSEAD前,我已完成伦敦商学院的MIM,一项与MBA颇为相似的课程。然而,我深思熟虑后决定申请INSEAD的MBA,关键驱动力在于构建新加坡的本地网络,为未来在这里发展事业奠定基础。


我建议大家在申请MBA前,务必明确个人目标,无论是追求个人成长,实现职业转型,抑或为创业蓄势待发。切勿盲目跟风,确信你的追求源自内心,否则将面临重重挑战。


需以长远视角审视MBA之旅

INSEAD的MBA虽历时仅10至12个月,看似短暂,但期间构筑的校友网络、知识积淀与自我提升,将对个人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创业梦想需要时间孵化和资源积累,而INSEAD提供的资源正是实现梦想的基石。要以长远视角审视MBA带来的价值。


新加坡求职心得

求职历程尤其是新加坡的求职,对我而言,是一段充满挑战的经历。我的求职始于2022年4月上海疫情封锁之际,我毅然决定将求职战场转移至新加坡。最初一个月内,我幸运地获得了多个offer,但遗憾的是,由于签证审批与市场波动等复杂因素,大部分机会未能如愿。这让我意识到建立本地网络的重要性,并最终在2022年10月决定申请INSEAD。


在INSEAD的五个学期中,我的全部课程均选择在新加坡完成,一方面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在欧洲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集中精力在当地建立关系网络。从第三学期开始,我全身心投入到求职中,每周都在面试、修改简历、与校友交流,这一过程持续到学期末。所幸,我最终收获了心仪的Offer,为这段艰辛的求职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对新加坡MBA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LinkedIn与我联系,我愿意分享更多经验和见解,帮助你们更好地规划未来。


Tony ZUO | MBA'24D

在读学生

BCG Summer Consultant, Shanghai


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参加MBA项目前就职于外资药企,目前INSEAD在读,暑期将加入BCG上海实习。



设定符合现实的期望,

优先考虑最希望转型的方向

在INSEAD的求职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转型并非易事。同时改变地理位置、行业和职能三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极具挑战,尤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其中两项的转型也非易事。因此,我建议同学们设定符合现实的期望,优先考虑最希望转型的方向,并留有退路,至少确保能回到原点。我有幸在上海、中东、英国乃至德国等地收获多份Offer,借此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这是我在求职过程中深刻领悟的真理。我见过非常努力的同学,做了数十个案例分析,最终仍未能如愿;而有些同学只做了少量案例,却成功获得了Offer。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经历,同时了解招聘市场的需求。


了解自己的优势

在求职时,分析自己的背景和强项至关重要。例如,我曾同时在甲方和乙方工作,这使我能够在面试中突出我的复合背景,展示与纯甲方或纯乙方同学的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找到自己的亮点,无论是工作中的成就还是工作外的特长,都是成功的关键。


了解招聘方的需求

此外,了解招聘方的需求同样重要。以我个人找咨询实习为例,当时中东和伦敦的咨询行业,尽管仍在招聘,但竞争激烈;而中国BCG的健康护理领域正需要相关经验的人。因此,选择正确的市场至关重要。


最后,一旦明确了个人优势和市场需求,即使案例分析技能一般,前期的策略准备也能让你在求职中占据有利位置。精心准备,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市场,匹配招聘方的需求,这些都是成功求职的关键步骤。


求职不仅是努力的结果,更是策略和选择的体现。通过“知己知彼”的策略,你将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