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70年,今日 请听他说【第二期】

文摘   2024-08-08 17:15   河北  

初心凝聚70载 

逐梦奋进新征程



人们总说

上了年纪就喜欢回忆过去

其实回忆的 并不是时间

而是那些经历的可贵

那一花的娇艳

一草的青葱

一木的挺拔

还有那悠悠岁月的点滴

都在他们的脑海里留存

他们渴望将脑海中的那些故事

那些饱含着欢笑与泪水

希望与失落的过往

一一讲给您听



崇尚节俭  甘愿平凡

作者:李树平、李静婷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一局二公司1954年成立至今已走过70个春秋。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筑路人——原二处全体职工,驰骋西北茫茫戈壁,凿山开路,遇水架桥,餐风露宿,抛洒汗水,先后修筑银川至兰州铁路干线、嘉峪关至镜铁山专用线、河口至刘家峡专用线、潮石线运煤专线等新建铁路。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原铁一局二处首任政委尚永俭,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现整理编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以反映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也以此纪念铁一代筑路人的历史功绩。 


故事一

1957年的冬季,尚政委坐火车出差,去郑州局参加铁道部召开的全路“反右倾运动”情况交流会。早上醒来,当他看到所在软卧包厢其他三人还在睡觉,就从包间出来,溜达到一硬卧车厢,坐在边椅上瞭望着窗外。由于他身着黑布棉袄,大裆黑布棉裤,脚上穿的是婆姨手工制作的黑条绒棉鞋,从头到脚一身农村人打扮,引起了列车员注意。一年轻女列车员来到他身后,用手拍拍他肩膀,“同志,你怎么还坐在这里!你是哪个车厢的?”

“噢…噢,我在前边车厢。”

“是不是该下车啦?”

“我还没到站呢!怎么能下车呢?”听到面前中年大叔的陕北口音, 列车员认定是从农村出来,或许是个要饭的,让他在前方站下车是正理,得把他带到硬座车厢去以方便下车。主意拿定,列车员伸手要尚的火车票,“你的车票呢?”

“我的座位牌子在包厢里。”

“那你的车票是谁给你买的?”

“他们。”

“他们是谁?”这时列车员显得很不耐烦,她下决心要赶尚去硬座车厢。尚说我得去包间把牌子拿上。列车员心想:看看你还能耍什么花招,眼神里明显透着不信任。

尚不紧不慢地领着列车员,来到所在包厢敲开了门,软包间有两人是兰州一块儿上车,参加同一个会议的领导,问老尚:“这么长时间你去哪儿啦?”

“我看你几个觉睡的实,怕影响你们,就去硬卧车厢边椅坐着呢。”。

包厢里几人之间的对话,女列车员看的真切也听的清楚,脸上露出了尴尬和紧张,悄声慢语对着被她误认是乞丐的领导说了声:“对不起!我误解您啦!向您赔不是。”说完之后迅速离开。老尚无奈的笑了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二

1960年冬季,在兰州开往玉门的火车上,人多拥挤,尚政委自个儿坐在车厢西头,头上戴着单位发的宁夏滩羊毛皮帽子。就在火车开岀张掖车站不久,有个铁路工人找列车员报案:“我的劳保皮帽子被人偷啦!已找了两顿饭功夫,好不容易寻见了线索,可能就是那个农村人把我的皮帽子偷走了。”列车员顺着报案人的手指方向,看见穿着一身黑棉衣棉裤,腰上扎着布带子的中年男人,头上戴着皮帽子,坐在边座上打瞌睡。“肯定是他偷的,我的帽子我认得”列车员提高了警惕,事不宜迟,赶忙跑去找随车乘警汇报说,我们的车厢有小偷偷了东西,你赶快去处理一下。乘警年轻,没与报案者再核实情况,就跟随列车员、报案者来到尚跟前,问道,嗨!老实交代,帽子哪儿来的?说着还拿出了手铐,在这节骨眼上,与尚政委同行,在另一车厢挤坐的通信员小张赶了过来,“怎么啦?!咋回事?”

乘警说:“他偷了别人的皮帽子,有人报案。”

“这怎么可能!他是我们兰铁一处的尚政委,他戴的皮帽子是单位发的劳保用品,人人都有。你不核查就随便污蔑人,还有没有王法?你今天要敢铐我们政委,我跟你们没完!”

这下,乘警、列车员、报案者都有些慌乱,“哪这样吧,我们一起去餐车把事情再落实落实。”乘警提出报案者也一块儿去。

来到餐车坐下,尚政委指着报案工人说:“你可能没见过我,我俩是同一单位,发劳保品我也是有份的。你不搞清楚帽子是怎么丢的,盲目报案,这不是害人吗?”

“你这个列车员、还有你这个乘警接到报案,不核实身份、不调查事实真相,若盲目执法,是会出乱子的!”

“这都是我们的错,对不住领导。您处罚我们吧!”这时,列车长也被找过来,车长一边批评列车员与乘警,一边又给尚政委赔礼道歉,并提出要汇报一下列车上工作。这下可惹恼了尚政委,他吼了两声:“滚!滚!”就站起来,没有高声训斥,也没有尖酸刻薄的语言,只是两个“滚”字就化解了险些酿成恶性执法错误发生的尴尬场面。“我们铁路上有规矩,各自负责干好岗位职责的事,”所以你们也没必要给我汇报工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慎重、弄清楚来龙去脉再采取措施。你们都忙去吧!我们也该下车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三

这件事是尚政委长子尚援朝追忆老父亲生前轶闻时讲出来的。晚年尚政委在儿女们影响下,也时常去西安一些饭店吃饭。去的次数多了,他也知道哪个饭店菜品好,价格适中。老人许愿小孙女过生日时去西安饭庄,孙女生日当天上午,当爷、孙俩在西安饭庄边吃边聊时,发现邻桌一对年轻夫妇离开时,所点红烧肉没怎么动筷子,爷爷对孙女说:“你看他们点了红烧肉,不吃就走了,多浪费。我去端过来咱俩吃”。孙女熟悉爷爷勤俭节约的习惯,点头同意,爷爷在周围用餐者不屑目光下,将红烧肉端回自己的餐桌,开始吃起来。子女们担心老爷子,找到了西安饭庄。一见面,老人就将此事讲了出来。子女们只能悄悄说道:“老爸,你不怕饭庄服务员对您有看法?不怕周围用餐者小瞧您吗?”

老人不急不怒说道:“这有什么呢?我不端过来,饭庄服务员收拾时会将整盘肉倒进泔水桶,我这么做避免了浪费。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更不在乎他们怎么评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四

笔者在兰州基地工作27年,接触了许多曾与尚政委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老朋友、老同事和职工群众。他们当中有当年解放兰州,接受旧政权的原二处公安科长薛引祥;有1941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贵州交大的高级工程师彭汝章;有解放前就读于四川大学的统计工程师陈万泉;供应科售货员朱希泉;部队转业干部邹定贤;老队长王琮;还有王岁成、刘凤山、李建等。无论是干部工人,提起尚政委,无不伸出大拇指,“老尚是个大好人、好干部,他时时想着国家单位利益,他用干部重德爱才。凡事以身作则,主动配合技术、行政管理干部;分工不分家,心在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职工生活他都会倾力带头支持。在政委、党委书记岗位上,仼何时候都把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关心职工生活、改善工作环境放在心上。历次政治运动中,关键时候都能客观公正解决处理好内部发生出现的问题。

彭高工(彭汝章)生前曾几次给我聊过尚政委:“你知道尚政委吗?”

“我知道。都是你们这些老前辈介绍我才知道的。”

“他是个难得的好人,五、六十年代,他为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说了不少公道话。反右倾时,他说工程技术人员整天在工地忙,哪有时间参加运动。忙完再安排他们补上这一课。生活困难时期,尚政委等领导为使职工少挨饿,不浮肿想了不少办法。确保了镜铁山、潮石线等工地,没有出现饿死人现象,这都是尚政委等领导干部的功劳。”

就在2008年10月,我去看望患病的彭高工。一见面他就问我,“你知道尚政委多大岁数吗?”

“我不清楚。”

“他大我一岁,今年应该95岁!尚政委是大好人,德厚寿高,我要与他竞赛,争取活到100岁。”

一个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的老工程师,能对单位党委书记赞不绝口,要与其竞赛看谁更长寿,真是难能可贵。就凭这一点,尚政委肯定是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党群干部的魅力,及高超的领导艺术。彭高工晚年关心母校发展,一次给西南交大将省吃俭用存下的两万元捐给了土木工程系;将800余册珍贵藏书捐给了学校图书馆。为母校培养国之栋梁贡献了力量。(尚政委享年95岁。彭高工享年97岁)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五

90余岁的朱希泉,回忆时连连称赞:“尚是一个非常本分、朴实节俭的人,不像有些干部,官不大,架子不小,走哪都是前呼后拥,让职工很看不惯。而尚政委不论到哪个工地,更像“大头兵”和“老普工”,看见工人干啥,他抓起来就干,挖过土方,抡过十字镐,装卸过汽车。有次他在铁山大落海子隧道进口,看见许多工人正在倒运材料,就跟着干了起来。不巧头碰到一个围栏架子上,鲜血渗了出来,工人们劝他快去保健站包扎一下,没想到他用手绢在伤口处擦了擦,又接着干起来。他当领导不摆架子,总是勤勤恳恳,实实在在。”

看到朱希泉发自肺腑对尚书记情感的流露,自己也很受感染,我说道:“他这么正直的好人,文革也受到了冲击?哪是为什么呢?”

朱师傅讲出原委:“问题出在是否给职工家属,在兰州修建家属院的事情上,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局里拨下来40余万元给兰州地区职工家属建房子。处派人调研后,提出根据上级安排,二处早晚要离开兰州,待下一个新工地再给家属建房,就将此建房资金退了回去(是否退回,现已无法考证)。文革中,这件事在兰州地区职工家属中传的沸沸扬扬,尤其是住房紧张或没有房子住的这部分人,将这笔账都记在尚政委头上,他没少为这件事挨批斗、做检查。”

在兰州办事处待了这么些年,我有条件了解二处兰州基地的前世今生,也清楚职工家属住房的具体情况。把这件事放到当时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分析,尚政委不应担这个责任,应该是集体决策。1959至1961年铁山专用线施工中,国家经济凋敝,仓促上马又很快两次下马。施工钢筋水泥紧缺,当时的戴统三处长提出:为了几千名职工家属,我们要自力更生,想方设法自救图存……一直坚持施工,直到国家下了酒钢停工令,嘉镜线才在1961年底二次全线停工。节俭办企业,花国家的钱能省则省,是当时每个二处领导者的基本原则。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六

1961年底机关搬兰州,因工作需要决定买辆小汽车,尚政委为此跑到城关区曹家巷汽车旧货市场,围着一辆有七成新的嘎斯69左转右瞧,最后决定买这辆二手车。看好后他领着物资科长一行人去讨价还价,当尚政委他们将买的旧小车开进机关大院时,几个同事异口同声:“老尚你也真是太抠门,买车还买个旧的。”给自己挣了个“老抠”的名声,无论同事怎么调侃,尚政委总是坦然笑对。                         

尚政委“抠门”,但对职工群众可是一片赤诚之心,在镜铁山二次全线复工生产高潮期间。职工写信反映,在白石嘴隧道施工的某队支部书记因工人犯了点小错,给工人嘴上抹屎,尚政委知道后,立即派公安科长薛引祥带人调查核实,与两个当事人见面谈话,了解到工人所犯错误,批评教育或给予处分,就可以起到教育本人,警示其他职工的作用,绝不能用侮辱人格的方法惩罚工人。公安科将调查报告上报后,尚政委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撤销这位指导员的职务,并要求他本人给受害职工赔礼道歉。在望子桥施工时,一工人因事故导致肝裂,当时工地医院做此手术,条件、技术不完全具备。尚政委知道后,立即给酒钢领导打电话,请求支援。酒钢迅速派外科专家来工地医院做技术指导,双方相互配合,成功做完这例难度很大的手术,挽救了这位工人的生命。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七

由于笔者这些年与基地离退休职工、家属接触较多,时常听到一些子弟讲,当妈的去世时感到天塌地陷,感情上接受不了,甚至抑郁;爸爸去世也悲痛,但伤心程度和母亲比要差许多;一些老干部、退休职工回归家庭后也有一种无奈的说法:子女与妈妈亲,对妈妈嘘寒问暖时时关心,对自己好像无所谓,因此深感冷落、凄凉。两代人之间这种情感的相互欠缺和渴望,归根到底还是施工单位工作性质使然。对这一点尚援朝也自有一些看法。他说:自1958年处机关,由大坝搬嘉峪关冰沟,再搬兰州至1966年离开兰州。这八年之间,处机关虽然于1961年驻扎铁路西村,但二处所属施工队伍分散在甘、宁、青三省(区)兰州铁路局管内各条线上,东到韩城(西韩线维护),西到嘉镜线,南抵青藏线天峻县关角隧道,北抵宁夏平罗潮石线,二处先后在24条干线、支线、专线、站段线上施工。尤其是既有线施工,安全问题犹如虎口拔牙,稍有闪失就会酿成惊天事故。这么多点线施工,在兰州机关调度室,整天电话铃声不断,身为单位一把手的父亲,在晚上能有条件睡上安稳觉吗?我非常理解工程单位的特殊性,父亲一直就与全家聚少离多。天伦之乐就如同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

1961年1月14日是除夕,兰州机关召开工作会议,结束时老爸要求与会领导、工作人员,把家里的春节生活安排好,吃完团圆饭后,务于当晚12点前坐夜车上铁山。与会者邹定贤生前也曾讲过这件事,全家团圆时其乐融融,非常开心,但到点拔腿出门真是难上加难!我告诉妻子尚政委和大家坐同一趟车回铁山时,妻子二话不说收拾行李送我出门。这次来兰州参加会的50余人,没人留在兰州过年,全部按时抵达铁山工地各自岗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身体力行,效果会更好!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八

据尚援朝回忆,从他记事起到父亲退休回归家庭这20多年,老爸在家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三年,最长的一次是他1965年底下令离开二处调铁一局乌鲁木齐机关。1966年春节算是在家过了个完整的团圆年,大年初五一早起来,老爸就张罗着收拾东西,我说单位定会有人拿着车票开车送您。可老爸认为步行十几分钟就到站台,开车送多此一举。他将大包袱往肩膀上一挎,让我扛着黄帆布提包去火车站送他。我俩来到列车的软卧车厢,我爸挎着包袱就要上车,被列车员挡住:“请出示车票。”“车票一会儿有人给送过来。” 我爸忙着给列车员解释。列车员说道:“没有票说什么也不能上车。”上不了车,老爸生气了,也不说话了,把大包袱往电线杆跟前一放,坐在包袱上等车票。不一会儿,爸的老首长王世泰、兰州铁路局局长赵滔、二处党委书记崔福泰等领导,坐汽车来送站。大伙与老爸说说笑笑,崔福泰与父亲开着玩笑:“尚书记,你就这么急!大伙没来送你能走得了吗?况且没有票你绝对上不了车。你怎么走?”“我想距离火车站就两步路,能省点就省点”“唉!你走省上的领导还要来送,你把事情想简单啦。”老爸笑笑,与大伙一一握手告别,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老爸走了没两天,给家里打来电话,告诉妈妈,他调离兰州单位所分的干部房子,家属是没有资格住的,已经给兰州办事处讲好,让给调整一般的家属房居住,让我们好好配合。这就是老爸,他离开了,决不能让我们再沾公家便宜,叮嘱赶快搬家。

小孩子们都喜欢过年,我们兄妹也是如此。逢年过节就盼着老爸能回来。多么奢求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妹三个,欢欢喜喜过个年啊!六十年代前期,记得爸爸曾在家里过了两个春节。一次是正月初一,二处戴统三处长、成文淑总工程师等几个领导结伴来家里,一进门就喊着,给嫂子你们全家拜年啦!老尚,弄上几个凉菜,我哥几个喝两杯。爸爸顿时有点蒙圈,好在妈妈早就做了准备。很快几个凉菜上桌,爸爸的几个同事就边喝边聊,谈笑风生。然后他们一起出门,去给兰州地区及周边工地的职工家属拜年!

还有一次正月初一,甘肃省副省长、原西北干线工程局长王世泰等几位来家里拜年,只待了一会儿,共同碰了杯酒,就和老爸一块儿,去给兰州铁路局领导,及坚守一线生产的工人们拜年。爸爸在兰州过年,但很少待在家里,好像家只是旅店,偶尔回来住几天。他心里只装着职工家属,装着施工工地,人在小家,却心系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故事九

千里寻父,一路曲折。尚援朝回忆:1966年5.16通知下发,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群众运动如火如荼,某些领导昨天还在主席台上做报告,第二天就被揪出来批斗,大字报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各种消息满天飞,让人黑白难辨。我们家所住平房的窗子,正对着铁一局兰州办事处办公室门。九月的一天,杜万清主任突然敲响窗子,给妈妈说老尚在局里出大事了,最好家里人去乌鲁木齐看看。情况突发,让全家乱成一团。妈妈说,你爸爸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从不乱花单位一分钱,就连一张纸一个信封的光我们家都没沾过,怎么就出事了呢?妈妈和我商量:“老大,你爸爸好长时间没来信了,我得去局里找一找、你在家照顾弟妹。”“妈,我做不好饭!这些天在车站、车上全是大串连学生,站台上的旅客根本挤不上去,要不我去找爸爸!”,经反复斟酌,决定由我去乌鲁木齐。妈给了我80元钱,25斤全国粮票,送我到了车站。十四岁的我还算幸运,在几个小伙伴协助下挤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火车……到南站下车后,打听到了铁路局机关所在的二宫,找到爸爸的办公室。门口大字报贴满,厚度足有十公分,找人打听尚永俭无人晓得,没办法我先住进了招待所。第二天无意之中撞见了机关食堂工作的舅妈,我知道舅舅在局机关电务段工作,只是没来得及找他们。舅妈问我,你怎么跑来局里了?我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舅妈说,没办法你舅舅也被关进去了,你不要着急,吃饭来食堂找我,容我打听打听。过了几天,舅妈打听到爸爸在南站货场劳动改造。在舅妈的精心安排下,我总算见到了分别近八个月的老爸,看到爸爸围着的围裙,手里拿着卸车的铁钩子,满脸沧桑,憔悴万分,我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爸爸看着我笑道:“你怎么来这里了?”我说完原委,爸爸说:“儿子不要伤心,爸爸这不都好好的嘛。”我破涕为笑:“那您怎么不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呢?”“自从到南站货场被监督劳动改造,负责人要求我们,只能写检查,不能写信,况且写了信也邮不出去。”自己年纪小,对文化大革命认识比较模糊,搞不明白爸爸在单位从来不搞特殊化,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事再大也是小事,一贯的当甩手掌柜;单位事再小也是大事,半夜电话叫,穿上衣服就走,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坏人?这些疑问一直纠缠我好多年,直到文革结束才搞明白。找见父亲,见他身体没什么大碍,就想着赶快回兰州,没想到去和父亲告别时他却说,你晚走两天我们一块儿回兰州。经落实原来是二处派人来局机关,要将父亲揪回宁夏潮石线交代问题进行批判,却给了我与父亲同回兰州,能与家人能见上一面的机会。父亲被揪到潮石线大磴沟后,群众组织再没挖出父亲什么问题,文革结束后,上级澄清了强加在父亲身上的罪名与错误,平反并推翻了侮陷不实之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以上九个小故事,是笔者怀着崇敬、感恩、怀念的心情整理完成的。掩卷之余,难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感动泪目!我们无比崇敬尚永俭和“铁一代”筑路者们,一往无前,奋勇争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为共和国修筑钢铁大道的英雄事迹!




我们感恩所有的父辈

心系铁路,栉风沐雨

艰苦奋斗,吃苦奉献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真诚怀念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涌现出那么多克己奉公

忘我工作的好干部

闪耀着珍珠般光芒的“凡人小事”

我们要赓续新中国筑路人的

“路魂”血脉

发扬铁一代、铁二代

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为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而

努力奋斗 



中铁一局二公司
宣传企业发展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