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西横跨1600余公里,似一柄玉如意镶嵌在大西北。这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域差别显著,林草资源丰富。
林草资源保护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厚植草原生态底色
甘肃省草原总面积2.117亿亩(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位居全国第五位,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1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内最大的高寒草甸分布区,草原总面积达2649.25万亩。
“甘南州先后实施退牧还草、鼠害综合防治、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和草牧业试验试点、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甘南州林业和草原局草原保护建设科科长安小伟说。
甘南州玛曲县尼玛镇贡玛村的牧民给草原牧场增肥养护(资料图片)。王生元摄
据草原动态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23年甘南州天然草原每亩产草量428.96公斤、草群高度23.1厘米、植被盖度达97.14%,产草量较“十二五”前提高了38.4%。
“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端,处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草地面积达473.19万亩,接近该县总面积一半。
“有好草场才能养出好白牦牛。”天祝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唐培皇说。然而,本世纪初,天祝县部分草原处于退化状态,生态功能减弱。
天祝县松山镇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试验田里生长的牧草。(资料图片)王生元摄
“你们看,修复前的草低矮枯黄,且土地裸露较多,而修复后的草株型紧密,茎叶茂盛。”唐培皇说。在天祝县松山镇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试验田里,天祝县林业和草原局的科技人员寻找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种,为天祝大规模修复草原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2022年至2024年,“武威市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被纳入“三北”六期工程三大攻坚战重点项目,天祝县在松山、华藏寺、祁连等8个乡镇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20万亩。
近年来,甘肃省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草原植被恢复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种草、补播改良、黑土滩毒害草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加大三北、祁连山、黄河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力度。
2019年以来,甘肃省累计完成草原种草改良3230.39万亩。加大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强化预警监测,年均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1000万亩以上。
推动林业提质增效
武威市古浪县的八步沙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曾经“沙骑墙,驴上房”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群众饱受风沙之苦。
1983年,“六老汉”一代治沙人在“地窝子”生火做饭(资料图片)。八步沙林场供图
为保护家园,20世纪80年代初,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的父辈们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老汉”喝冷水、睡地窝铺,人背驴驮将苗木、水和麦草运往沙漠治沙造林。
40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治沙造林30多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0多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3000多万株。“除了生态效益,八步沙林场还积极探索发展沙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郭万刚说。
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场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沙化土地1.25万亩,栽植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基地750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1.06万亩。在林区建设土鸡养殖基地一处,目前年存栏2万多只,经济效益良好。
这是八步沙林场一角(资料图片)。马文云摄
同时,八步沙林场还建设了观光步道、观景台等设施,推出沙漠探险、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处处长石学强介绍:“截至目前,甘肃省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035.8万亩,其中营造林228.36万亩、种草改良529.25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78.19万亩。”
筑牢西部生态屏障
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着戈壁绿洲河西走廊,其复杂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使祁连山成为野生动物迁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乐园。
巍巍祁连山(资料图片)。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供图
近年来,甘肃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同时,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积极争取信息化建设项目,以“看得见、管得住”为目标,以林地“一张图”数据库为基础,持续完善和优化智慧祁连山大数据应用平台,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资源管理、森林草原防火、生态监测、综合业务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管护员进山巡护(资料图片)。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供图
如今,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频现身。
“刚开始,能拍到雪豹就很满足了。现在由于雪豹种群数量增加,拍摄到的画面素材多了,质量也更好。”多年来,祁连山管护中心野生动植物管理科科长马堆芳经常深入山林,拨开荆棘遍布的树丛,观察泥土上的足迹、粪便和毛发,凭借这些“笨办法”调查收集野生动物信息。2020年6月,马堆芳主编出版了《甘肃祁连山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图鉴》。
据调查统计,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80科3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雪豹、荒漠猫、野牦牛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藏狐、棕熊等64种。
雪豹现身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勒腾乡境内高原。高宏善摄
目前,祁连山管护中心在保护区累计布设红外相机1000余台次。马堆芳说:“能不断拍摄到雪豹、白唇鹿、马麝等野生动物种群,说明它们生活环境良好、食物充足,数量在持续增加。”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裴雯表示:“下一步,祁连山管护中心将坚持以祁连山生态保护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和科研监测水平,持续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守好筑牢祁连山这道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推荐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甘肃宣讲 胡昌升主持 舒启明作报告 任振鹤石谋军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