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内涵:
灌云“枫”景如画,大伊山红枫谷经霜而愈红,伊芦山红枫园历寒而愈燃,给人以精神和力量。深受“红枫”本土红色文化浸染的灌云检察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借鉴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等枫桥经验,打造新时代司法救助“红枫桥”,通过“1+20+N”工作模式,创造性把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经济救助、爱心救助、智慧救助汇聚融合,有效实现依法救助、及时救助、精准救助、长效救助,既打造了司法救助“灌云经验”,又锤炼了守初心、勇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办案团队,形成了以检察履职点染司法救助最暖底色、以司法救助续写司法为民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自觉和生动局面。
践行为民理念,聚力“输血”暖枫桥。借鉴并创新枫桥经验,整合内部资源,把“红枫桥”建成党员为民服务实训阵地和党员先锋示范岗,坚持院领导带头办理司法救助案件,选调青年干警定期跟班学习,参与“红枫桥”文化品牌建设,协助开展司法救助,为司法救助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司法救助的“救急”属性,制定《司法救助案件快速办理工作办法》,建立起 “四快”工作模式,实行“一案双移”,打破内部信息壁垒,救助金平均发放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建立司法救助档案“一案一档”,案件从受理到办结,均制定个性化救助方案,并接力跟踪、协调推进救助方案的实施,做好救助效果评价验收、典型案例选树打造、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及文化氛围等工作,既把为民实事办好,又把为民故事讲好。司法救助相关工作获省级以上表彰14项,被新华社、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报道18篇次。
秉持共建共享,机制“活血”兴枫桥。针对救助力量分散、救助体系不畅、资源筹集困难等情况,灌检人强化人文关怀和司法救助扶危济困理念,借鉴“共建共治共享”枫桥经验,在强化内部联动同时,加强外部协作,牵头与县民政局等20家单位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与县乡村振兴局等会签《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和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的实施办法》,牵线搭台创建“1+20+N”多元救助机制,合力构建司法救助“蓄水池”,综合运用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心理救助、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及法律援助等救助方式,分期分批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提供医疗费减免、康复器具配置、心理疏导、就业安置等社会救助,把单枪匹马的独角戏变成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大合唱。
创新救助产品,源头“造血”红枫桥。积极创新,在办案中寻求解决当事人困境的“最优解”。与县农商银行开展“同心圆”党建共建,首创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司法救助贷”,助力救助对象发展生产、做强产业。与县慈善总会创建“红枫桥”司法救助慈善基金,扩大司法救助资金来源,已向5名司法救助对象发放慈善基金8万元。依托平台构建“府检协同”特殊群体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实现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内的刑事案件被害人等数据与平台内低保等数据实时碰撞,快速筛查出救助线索,提升司法救助线索搜集及快速救助、公平救助效能。成立以全国劳动模范刘敏捷为领头人的“劳模联盟—司法救助工作室”,以劳模的先进思想、专业优势影响带动司法救助对象,对有就业意愿的救助对象,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促进及时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救助对象,为其提供种植、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销售市场等支援,促进自主创业。把“立志”与“立智”有机结合,增强司法救助对象奔康致富驱动力。
风雨无助,检心有爱。灌云检察人“枫”火相传,牵手救助对象202人,发放救助金225万元,以红枫为底色,镌刻下司法为民的文化印记,把“红枫桥”演绎成为民服务的“连心桥”。站在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新起点,灌检人将以司法救助“红枫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创新创优司法救助产品,让救助的力量重重汇聚,让助困的暖流层层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