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 高校教师评价应分型分类开展 避免外行评内行

学术   2024-11-14 16:28   北京  



11月9日—10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2024年理事会、学术年会暨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青年人才发展,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姚波接受了人才发展专委会的专访。姚波表示,随着科技变革、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高校要深入思考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与时俱进”的人才。

人才发展专委会:在您看来,建设教育强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姚波:建设教育强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创新发展是根本动力,青年人才是根本支撑。高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既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科技攻关的重要使命。现在,国家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多项“卡脖子”工程。高校、企业、社会要协同推进,形成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路径。

咸阳师范学院作为师范类院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随着科技变革、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深入思考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过程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生态,为各层级教育的发展输送“与时俱进”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发展专委会:在您看来,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分类评价的发展,激发不同人才的创新活力?

姚波: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不同要求,需要我们分型、分类进行人才评价。比如,有的人才侧重理论和基础前沿的知识性研究,那么我们就需要考查他的论文和课题成果;有的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那么我们在评价时就要强调他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用人主体在评价人才时,一定要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综合地评价人才。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避免陷入外行评内行的误区。


人才发展专委会:您觉得数字化和信息化对高校的人才评价改革以及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影响?

姚波: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经济、社会、产业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回答未来的教育发展形态是怎样的。“数字化”“产业”是两个词的互动,它既是数字化产业也是产业数字化,这两者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适应时代的变革,转变教学模式。一是要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填鸭式教育。二是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问题的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不需要学习。人的认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积累,就无法提高境界。所以人必须要主动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与之相适应。三是充分利用科技开发类似慕课的教育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生态。谢谢!


关注学术桥视频号,观看更多论坛精彩内容~

责编:Yolanda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汪中明 | 增设岗位类别、拓宽评价维度 为青年人才发展“解绑”

专家视角: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术人才评审?



人才发展专委会
开展人才研究 服务人才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