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明 | 增设岗位类别、拓宽评价维度 为青年人才发展“解绑”

学术   2024-11-13 13:26   北京  



11月9日—10日,人才发展专委会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青年人才发展,北京化工大学人事处处长汪中明教授接受了人才发展专委会的采访。汪中明表示,在建设教育强国中,高校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为青年教师发展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

人才发展专委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在您看来,高校人事工作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汪中明: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需要我们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活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新时代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旨在破除束缚教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我校也开展了教育评价改革,以激发教师活力和动力为核心,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人才发展专委会:在新时代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化工大学在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方面有哪些举措?

汪中明:学校进一步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健全涵盖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的评价标准,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同时,学校进一步拓宽业绩评价维度,将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成果转化效益、社会公认的艺术作品、高水平智库、教改成果、重要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纳入评价指标。

此外,学校全面推行“代表性成果”法,淡化数量要求,突出质量要求,着重考察取得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引导教师从重视业绩数量向产出成果质量转变,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例如,教学为主型、工程研究与技术推广型岗位淡化了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要求。

人才发展专委会:北京化工大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

汪中明:在取得的成绩上,北京化工大学一是建立了“全员上岗、岗聘结合、按需设岗、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管理模式。将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合二为一,根据聘期考核结果竞争上岗,根据岗位级别确定待遇。二是增加了设岗类型。在原有五大类岗位的基础上,增设面对国家重大需求的专门科研岗、交叉学科建设岗、科技成果培育岗、教学改革导向岗,进一步扩大了业绩种类和评价维度。三是在人才引进评价过程中破“五唯”。建立“以岗定薪”的薪酬原则和“学术同行评价”的高水平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四是设置“长聘岗位”,将聘任期限由三年改为六年,鼓励教师围绕国家战略开展长周期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五是实施“青年英才百人计划”。选拔和培育一批年龄在40岁以下、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给予科研经费、用房、生活方面的资助和支持。六是对高精尖缺高水平人才采用劳动合同聘任方式(年薪制)。

人才发展专委会:2025年,北京化工大学人事人才工作有什么样的规划?

汪中明:首先,学校会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现教师队伍规模适度增长。在引才上,坚持高端引领,优先重点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顶尖研究机构引进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杰出人才。同时,开展博士后管理改革,推进博士后倍增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建设。此外,继续扩大非编用工人员规模,建立长期聘用和短期聘用相结合、固定期限聘用和无固定期限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其次,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质量导向。二是要探索长周期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考虑适当延长基础学科研究以及青年人才起步阶段的评价周期。三是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的限制性条件。

最后,为优秀人才提供更为宽松的事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待遇保障,让优秀人才能够潜心探索、扎根学术。同时,提供条件支持青年人才从事原创性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和沿科学的自由探索研究。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包容人才,营造尊重创新、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

人才发展专委会:展望新未来,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您对青年人才有哪些建议和忠告?

汪中明:简单说就是八个字:抬头看路、脚踏实地。在“抬头看路”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青年人才,要认真学习领会,明确努力方向。

在“脚踏实地”方面,青年人才要回归“学术本位”价值体系,要以立德树人、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为出发点,对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地方和行业需要,不追逐表面利益,坚持“四个面向”潜心学术研究特别是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偏离学术正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注学术桥视频号,观看更多论坛精彩内容~

责编:长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共商教育强国大计,探讨人才发展之路!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专家视角: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术人才评审?



人才发展专委会
开展人才研究 服务人才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