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讨论、研究微信公众号玩法的热潮还是2014年,契约、青龙老贼、黑马良驹、曾航等大佬都曾是这个领域的“王者”,一提到微信公众号,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全国各地都能找到搞微信公众号的学习班子。然而,随着微信公众号的不断变化以及流量的减少,大家都不再研究微信公众号了。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前一度沉寂的微信公众号流量似乎又回来了。我的观察是基于几点:
1.某朋友新开的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的阅读量也有大几千;
2.一位粉丝量只有几千的公众号,阅读量破万;
3.一位自媒体同行连续写出了三篇10万+。
4.一些小众纯自己“写着玩儿”的公众号偶尔也能出“爆款”。
微信公众号已经到了只要你写,就有流量的地步。其背景是微信公众号再次改变运行规则,彻底打破订阅关系,来自于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流量占比大大提升。更详细的解读可以看我《微信公众号全面“今日头条化”,自媒体将迎来“第二春”?》一文,这篇文章目前阅读量超过1万,这要放在以前,基本上不可能,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非常低,1万阅读量可能要近百万粉丝才能有这个数据。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就是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网易号......算法主导一切,订阅关系不再重要。过去,你可能说马化腾、张小龙曾经订阅过你的公众号,但现在形势明显变了,大佬们关注了也不一定看,还是看算法推荐。
那么,在一个13亿多月活的App上,微信公众号由订阅关系变成个性化推荐排序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即微信公众号迈入“下沉市场”。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个性化算法推荐后,系统将内容推荐给全网的用户,而不是订阅用户,可谁还在看微信公众号呢?从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来看,就是“下沉市场”用户,当然,这里的“下沉市场”绝对不是贬义词,大家对于“下沉市场”应该有敬畏之心,而不是一提到“下沉市场”,就带着贬义和瞧不起的成分,没有谁比谁高级。
从订阅号的后台可以看到粉丝们的头像和用户昵称,有些用户虽然没有关注账号,但在留言即公众号底下的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用户画像,很明显有些粉丝的年龄偏大,而在留言区,也可以大致看出部分用户的年龄画像,这些人是典型的四六线城市以及农村用户。
那么,微信公众号迈入“下沉市场”以后,对甲方和自媒体有什么影响?
首先,投放策略要变。算法推荐的后果就是影响力的稀释,不是说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完全没影响力了,绝对不是!而是单个账号的影响力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能够影响人心。
对于甲方而言,现在要做的是,利用算法的力量,让品牌和影响力最大化。具体操作方法是,加大原创文章的投放量,以前做过SEO的人应该知道一个词,叫“霸屏”,那么,现在甲方的投放策略,就得是“霸屏”玩法,各种不同角度的原创文章,大量在一个平台上投放,很容易形成品牌的势能和影响力,就像“618”,如果所有“618”相关热点,都是你们公司的正面内容,那所起到的效果绝对杠杠滴。
其次,尽量不要写“八股文”。关于科技圈的“八股文”,曾经传过张一鸣讽刺“八股文”的一个段子。
底层逻辑是打通信息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设计是聚焦用户感知赛道,通过差异化和颗粒度达到引爆点。交付价值是在垂直领域采用复用打法达成持久收益。抽离透传归因分析作为抓手为产品赋能,体验度量作为闭环的评判标准。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思考整个生命周期,完善逻辑考虑资源倾斜。方法论是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张一鸣讲话
一段150余字的员工报告内容,其中就包含闭环、链路、抓手、颗粒度、赋能,打法等词。国内互联网大厂中,动物园厂造词的段子经常被网友们编成各种八卦在网上流传。
“下沉市场”的典型特色是,你得写点儿我看得懂的内容,而不是我完全看不懂的内容。那么,对于甲方和自媒体而言,就需要尽量避免搞一些“高大上”的概念,尽量避免偏词,毕竟各个群体的知识水平不同,人家都看不懂,要想影响别人就更难。
最后,内容依然重要。很多人以为,既然微信公众号都靠算法了,那内容还有什么意义呢?随便写写,搞搞纯粹的标题党不就行了?其实不然,内容还是非常重要,你的文章不仅是追求阅读量,影响力不能放弃,而且内容要想大热,比如,百万+,那就更靠内容。当然,不要写“八股文”类内容。
我个人认为,微信公众号流量回归的逻辑是供给变少了。头条号、百家号有几百万个了,而微信公众号的注册量虽然有3000万个,但如今的日更新量可能就在几十万级别,远低于头条号、百家号这些平台。
但是微信公众号的读者数量却依然有很多,13亿多月活,即使只有一半人看,也还有6亿多人在看,这个数量可不比百度、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的用户量少。
我最近看一个写了十多年的老自媒体人,上一次更新还是半年前,典型的“年更”作者。这类自媒体其实有很多。所以,当供给变少以后,现在你只要更新,就有流量。
至于甲方和自媒体,应该好好利用微信公众号下沉的这波机会,互联网说白了还是流量,以前受订阅制的约束,我们这些人的内容其实是下不到更下层的用户,但现在在算法推荐机制下,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咱们的文章。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和自媒体拼什么?拼的是个人的“网感”,同样也拼甲方的“网感”,你觉得什么样的内容会让四六线以及农村的用户看到?这里一定一定要放弃精英的视角。
真没想到,10年之后,又再一次兴起研究微信公众号热。以前大家还纠结于to B还是 to C,其实在算法之下,to B没有了,现在都是to C,没错,都写点人话吧。
————————————
郭静,科技自媒体,钛媒体“2014年十大作者”,关注互联网,关注TMT,常驻地苏州,欢迎加我微信“guyanleng”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