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45 环境中国播客 - 从码农到气候变化咨询专家

文摘   教育   2024-04-10 05:35   德国  


🎙️

Episode 145


环境能源可持圈打工人系列👷🏻‍♂️






我们一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所以我们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与我们的目标、优势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2022年北京能源网络发起了“可持续宝藏青年都在做什么”圆桌并邀请了来自环境、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小伙伴们分享他们的工作机构和内容、职业发展规划及在工作上遇到的挑战。在经历了2022年每月一期的活动后,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以文字或者播客的形式记录下来,所以环境能源可持续圈打工人👷🏻‍♂️系列播客诞生了!


在环境中国最新一期的播客中,我们邀请到了黎瑞鑫——瑞鑫是 ICF 国际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的气候变化咨询专家。他关注包括碳市场、绿色金融以及可持续航空等议题。瑞鑫从2014年起持续追踪联合国气候谈判,见证了《巴黎协定》以及《协定》的执行细则的达成。他的谈判观察文章曾发表于中国经济导报、世界说、以及香港明报等媒体。请下滑查看播客文字版的简要记录。


The Guest

播客嘉宾




👇🏻

文字版记录


..................................


1. 瑞鑫大学本科学的其实是计算机,码农出身的你是怎么进入到气候变化咨询行业的?

 

是的,我本科的专业是信息安全,属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当年看可能是一个相对热门的领域,但我个人对这个专业的内容兴趣不是很大。我是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一个叫做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的环保组织,一开始是在里面做志愿者。认识了一群关注气候变化和身边环境议题的朋友,然后我发现我对这些议题的兴趣远超过我对学校专业内容的兴趣,并且亲自参与到气候行动当中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收获感的一件事。比如我们会关注白云山隧道修建对白云山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也邀请过一系列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来分享与环境和气候行动相关的内容,我们也动员国内高校的同学,和我们一起开展校园碳核算行动,之后基于碳核算的结果向学校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大三的时候,我接任了这个机构在华南地区分部的负责人,后来在2014年我参加了当时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二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就是COP20。COP20 期间我接触到了可以说是海量的信息和资讯,关于国际气候治理和气候谈判进程下的许多议题,即使我去参会之前可能已经做了一些信息检索和学习,但还是有很多是新的知识,并且气候治理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


COP20结束后我觉得气候变化或者说气候政策方面的工作是我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我想要继续研究和挖掘的一个主题,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毕业之后继续留在这家机构担任全职。后来离开之后,我加入了另外一家关注环境与气候议题的本土 NGO 创绿研究院做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2017年年底,我加入了现在的公司 ICF,参与了一些气候变化的项目,主要是碳市场和碳定价方面的。


2.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早在2009年就开始组织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瑞鑫是怎么一个契机想参加2014年秘鲁的COP20?

最开始我是因为参加了 CYCAN COP18 青年代表团的线下分享会才认识到这个机构,并最终加入他们。CYCAN 自2009年开始发起首个 COP 中国青年代表团,带领中国青年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样一个国际平台。到了2014年,我觉得我对气候变化议题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积累,刚好那时我们也是要组织 COP20 中国青年代表团,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就跟着机构一起前往了利马。


3. 你从2014年就开始持续追踪联合国气候谈判,作为可能是中国参与COP次数最多的青年观察员之一,去年迪拜COP你的体验感如何?

去年我觉得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很疲惫


气候大会历时两周,通常第一周是以各议题工作组的技术性谈判为主,各国代表围绕不同议题下的细节展开磋商,并形成一份反映各自观点和立场的谈判案文,交由第二周高级别代表进行审议通过。尽管多年来大家早已习惯了 COP 期间马不停蹄的节奏,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去年第一周尚未结束,我和同事们却都觉得仿佛已然度过了漫长的一周,进入了第二周疲惫且紧张的氛围。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去年是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之后的首个全球盘点


《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长期的目标,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巴黎协定》要求各国自主提出国家气候目标与行动方案——即国家自主贡献,并定期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的内容,不断增强气候雄心。此外,雄心勃勃的目标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将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此,《巴黎协定》设立了一个“全球盘点”机制。全球盘点每五年进行一次,旨在评估全球在开展气候行动、落实《巴黎协定》长期气候目标的集体进展,并为各国制定新的国家自主贡献提供信息参考,从而确保各国能够不断增强各自的气候雄心与行动力度,最终落实《巴黎协定》的1.5°C温控目标。


第一周的谈判内容已经过于丰富,许多国家都对即将产出的全球盘点政治决议内容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记得当时全球盘点议题小组的两位 Co-Chairs 就说,几乎每个缔约方都有意见,我们只有两个人,不可能将所有的意见都在文本当中全部反映出来


4. 基于去年在迪拜的谈判,今年11月阿塞拜疆的 COP 你主要会关注哪些议题?

去年达成的决议中提出要 transition away from fossil fuel,官方翻译过来的中文比较绕口,叫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就是说能源结构要逐渐远离化石燃料。那么去年各国做出了这样一个承诺,接下来就要看还会有哪些后续的 follow up。


去年大会第一天通过了关于损失与损害资金机制的决议,也是大会历史上首次在大会第一天就通过一份正式决议。同样,在决议通过之后,还是需要看后面这样一个机制是如何运行,是不是能够真的将损失与损害资金真正用到脆弱国家和群体应对损失与损害的问题上。


此外,《巴黎协定》第六条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议题。协定第六条主要是要建立国际间减缓成果的转让,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全球碳市场。去年在这方面各国没有达成共识,今年我还是会继续追踪。这个议题除了是我个人的兴趣之外,也和我目前在碳市场和碳定价方面的工作相关。


5. 瑞鑫目前就职于 ICF 国际咨询公司的北京办公室。你可以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ICF 吗?


ICF 是一家总部在美国的咨询公司,成立于1969年。目前我们在北美、欧洲、英国、非洲、中国、印度还有尼泊尔都有办公室。我们业务覆盖的领域包括气候变化、能源、环境、航空、灾害管理、数字化转型等,主要是为公共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并帮助将这些政策更好地转化为实施行动。 


北京办公室关注的重点是气候变化和能源,例如我现在参与的一个项目就是为中国与欧盟之间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合作提供支持。当然我们在国内也有一些航空咨询方面的业务。我们的办公模式相对灵活,可以选择在家办公。我们更关注项目任务的交付质量和完成度,所以最重要的是按照计划完成工作,确保高质量交付。

6. ICF 的北京办公室主要服务的对象一般是哪些机构呢?

公共政策咨询服务方面主要面向的大多数还是公共部门,例如政府部门;还有一些多边机构,例如我曾经参与过世界银行委托的一个关于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评估的项目;还有一些商业部分的服务可能会面向企业,例如航空方面我们的客户主要就是航空公司或者机场。


7. 瑞鑫目前在 ICF 的职位是气候变化咨询专家,可以和我们科普一下你每天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吗?


我个人的习惯是早晨起来后先用手机看一下邮箱,看看是否有比较重要的紧急工作事项。因为和客户之间有时差,所以有时候可能客户发邮件的时间是在北京时间的夜里,前一天晚上可能没有及时留意到。所以早上先看一下邮箱,能够大概心里有数,今天需要抓紧做哪些工作。


如果是远程办公,我可能就是从早餐的时候就同步打开电脑处理一些不需要大段的专门时间来做的零碎性内容。如果是去办公室的话,这些工作我通常会放在上午刚到办公室的时候来完成。


刚才前面也提到,气候变化和气候政策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比较动态的,因为随时会有新的进展,所以除了日常在项目上的工作任务之外,我每天也会进行一些信息检索和资料整理的工作。通常这些也会是在上午比较早的时候来做,帮助进入工作状态,作为早晨起床之后和一天正式工作之间的一个过渡。


8. 最近在碳市场这块有没有什么比较有趣的的项目或大事件?

可能业内的朋友都知道欧盟提出的碳边境调节税(CBAM)。就是说欧盟要对特定的碳密集行业进口到欧盟的商品征收费用,通过这一定价机制来促使更多的国家采用碳定价机制,将产品隐含的碳排放的成本,以价格的形式显现出来。这个机制从设计到引入,其实一直争议不断。去年 COP28 期间,发展中国家也提出这一单边机制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多边主义精神相悖


我最近正好在看一本书叫做 The Brussels Effect,直译过来中文应该是《布鲁塞尔效应力》。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拥有欧洲和美国视角的法学教授和国际贸易法专家,她在书中就提出一个观点,说是与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欧盟已经衰退不同,欧盟仍然拥有通过制定规则来影响全球的 super power,尽管它制定的规则可能仅仅是欧盟内部的标准。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CBAM 或许也正是布鲁塞尔效应的一个案例。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我觉得从这个视角可能更好来看这套机制的设立和作用。


8. CBAM 去年10月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并会在 2026年1月1日正式运行。同时,英国也准备在2027年开始实施英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ICF 是怎么为中国和欧盟碳市场合作提供支持的?

我是在2017年加入ICF,当时就是参与到中国与欧盟的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这个项目是基于双方的合作,并以需求驱动,来为中欧双方在碳市场方面的政策对话、联合研究,以及能力建设提供支持,主要是促进中欧双方增进对彼此碳定价政策方面的理解。


一方面看欧盟在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或者曾经遇到的挑战是不是能够为中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的碳市场领域的从业者,例如地方的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的代表进行能力建设,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全国碳市场当中。


9. 从早期在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和创绿研究院等NGO工作,到了现在的咨询公司ICF。你觉得从 NGO 到咨询行业,对你来说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我觉得无论是不是在非营利部门工作,目前来说,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同事、伙伴、朋友,对于气候变化议题是有很高的热忱,愿意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当中。能够和这样的伙伴一起来为推动气候治理进程做一些微小的工作,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挺不错的环境。


在咨询公司,我觉得一个项目或者业务的开发可能更多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来定制,在这个框架下来设计执行思路和方案。


在NGO,我觉得可能更关注的是一个议题下面能够做些什么事情,并且从这一点来出发,设计项目和执行方案。对我来说,例如我都是在做气候变化相关的议题,但可能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两个方面,分工各有侧重。


The Producer

播客制作人





支持我们

               

如果您喜欢环境中国并愿意慷慨解囊支持我们播客的制作,您可点击文章底部“喜欢作者“按钮支持本集播客。


「Environment China」
环境中国

Environment China is a bilingual podcast featuring conversations with advocates, entrepreneurs, and experts working in the sustainability field in China for both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So far, we have released 145 episodes already. You can listen to them on Environment China's official website, BEN's WeChat Account, or Google/Apple/Spotify Podcast.


「环境中国」是北京能源网络在2017年成立的中英双语播客栏目,至今已发布145集。在每一期节目中,我们将邀请到中外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学者、创新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经历。您可在环境中国官网、BEN公众号、以及谷歌/苹果/Spotify播客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北京能源网络
北京能源网络的交流合作对象包括政府、金融、媒体、智库和学界。我们的标志性活动是每月两场的BEER圆桌会谈,每月一次的BEN读书俱乐部和与中国环境领域专家们深度对话的中英双语播客节目Environment China“环境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