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天空之城

文摘   2025-01-12 09:30   辽宁  

最美天空之城

2024年7月26日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

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等

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

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


去年9月23日、24日,位于旅顺的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连续两天迎来了中国大陆秋季猛禽监测“万猛日”,单日记录迁徙猛禽数量分别为11175只、17576只中国大陆在秋季猛禽监测中首次单日“万猛”记录,在大连被连续刷新。秋高气爽,凤头蜂鹰、赤腹鹰、红脚隼……自由飞翔的鸟儿们,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飞过,盘旋在老铁山幕布般的蓝天里,让人不禁感叹神奇的自然之美。


其实

大连这座美丽的“天空之城”

不仅对猛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不断绘就的碧水蓝天画卷

也让每个人不断感受

大连的宜居之美

数据说话

去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去年截至12月23日,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5天,同比增加14天。


截至目前,13个国考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45条入海河流达标比例100%,14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

“蓝天”是如何炼成的?

从入选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首届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多年来,大连一直咬定碧水蓝天目标不放松。


“蓝天”是环境质量最直观的表现。但对于身处北方的工业城市和供暖城市来说,想要全年持续保持蓝天,并不简单。我市持续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实施“三调整(能源、产业、交通结构)、六攻坚(燃煤锅炉、非道路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扬尘、面源污染、重污染天气)”九大举措,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面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持续性、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非常明显:2013年,大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2021年,大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1天,PM2.5平均浓度达到28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历史上首次迈入“20+”;2022年为338天,PM2.5平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纪录;2023年为319天,PM2.5平均浓度达到29微克/立方米。去年截至12月23日,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经达到325天,同比增加14天。


在精细治理方面,我市聚焦首要污染因子PM2.5和臭氧,大连建立道路扫保、建筑工地、道路施工、裸露地块、物料堆场、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大气环境质量提质升级管控“六个清单”,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深度治理方面,聚焦短板弱项,我市重点推进钢铁、水泥行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以及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推进油气回收治理等工作。

燃煤锅炉改造+油气回收治理让空气更清新

泡崖四区锅炉房去年完成了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1月1日正式运行,全力保障周边数万居民的冬季供暖需求。预测改造后的泡崖四区锅炉房每年可实现颗粒物、SO₂和NOx削减量分别为3.00吨、6.13吨和34.59吨,对改善和缓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人员介绍,此前,我市对锅炉拆小并大,完善管网,彻底解决小区锅炉的热力问题。现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更为细致考虑到周边居民对空气质量的需求,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通过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市预计可减排SO₂共1500吨,减排NOx共2600吨、颗粒物205吨。


大连是依海而生、因港而兴的港口城市。港口油气储藏、运输过程中,如何避免挥发带来的油气污染问题,是去年我市在深度治污方面,进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油气回收系统装置,不但可以解决以前装船储运及销售过程中造成的损耗,而且相应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大连港石化有限公司、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大连长兴岛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油气回收设施全部建成投运。以金普新区为例,装船产生的油气通过管线输送至油气回收设施进行处理,通过油气回收系统,每年可回收100吨油,由此产生的污染大量减少。


我市对123家年销售量3000吨以上的加油站进行三次油气回收,同时为加强监管,组织编制了《大连市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南》,13个加油站实施试点,利用在线设施实时监控加油枪气液比、液阻等指标,进一步减少油气排放。

源头减排让水更清

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市民对环境改善的成效可感可知。去年,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实施河流污染精细化管控行动,为推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实施了诸多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场(户)、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厂、涉水排放企业等进行详细分类,全面摸清污染源底数,建立国考河流流域内194个入河排污口、741家畜禽养殖场(户)、51家涉水排放企业和17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染源台账。同时,综合运用徒步巡河、遥感解译、加密监测等手段,开展重点流域环境现状排查,精准全面发现畜禽养殖粪污堆存、城乡生活污水溢流、农村生活垃圾散排等涉河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一手抓环境监管,一手抓责任落实。


同时,针对8条国考河流和20条主要入海河流,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方案,开展污染溯源和定量分析,提出具体管控措施,重点谋划实施总氮截污控源和生态治理重点项目14个,累计投资逾6亿元,以项目建设夯实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础。


鼓励城镇污水处理厂、涉水重点排污单位提质增效也是一个有效手段。结合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有关管理要求,市生态环境局明确在全市8条国考河流和45条入海河流流域内新设排污口的涉水项目,总氮排放浓度控制在10mg/L以下(冬季,即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控制在12mg/L以下),其他出水指标参考对应水功能区和国考、入海河流考核标准进行合理设置。去年,夏家河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按此意见进行了环评文件和入河排污口论证报告的批复,不仅总氮出水标准控制在1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按照类地表Ⅴ类水质设置,成为全市第一个出水标准严于一级A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目前拟建的牧城驿污水处理厂,也将按此标准进行建设。


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全面实现了河流断面水质保优、提质、降氮的预期目标。

END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孙霞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编辑:徐婷

校对:韩莉

主编:赵卓

监制:一帆



大连晚报
大连晚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