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网上学古筝书法,享受智能生活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在2007年以前
中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数量
所占比重不超过5%
此后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
占比急速上升
到2020年达到22.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逐渐在网络大军中开辟出一股“银发浪潮”。钢琴、书法、古筝等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课程逐渐兴起,而老年人以自我愉悦、拓展社交圈、打发时间为主要目的学习,更能体现去功利化的“松弛感”。只有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化社会,精神状态才能跟上现代节奏,甚至更加“超前”。
大连市康养集团中山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使用手机问题,专门制作了20节智能手机课教学课件,定期组织公益课堂,教授老人如何使用手机各类功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运用智能设备,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体验。
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年人,随着课程的开展,工作人员也从中发现,老年人会刷短视频的很多,但就医挂号、社保查询等实用功能却知之甚少,并且老年人对于诈骗短信、充斥广告的短视频信息识别能力差,特别容易受骗。工作人员上课时,也可以引导老人合理使用网络,防止上当受骗。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
市政府在配置养老资源
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加大了力度
截至目前
全市现有养老机构401家
床位3.9万张
入住老人2.02万人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570个
其中区级服务设施13个
街道级服务设施118个
社区级服务设施1439个
建成家庭养老床位7000张
年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30万人次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养老处会同市委政法委等14部门印发《大连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115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130余万人次。
2024年3月,“大连养老地图”正式上线运行,将全市养老服务主体、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通过网络清晰直观呈现给社会公众,已有近千名老人通过此渠道选择心仪的养老机构。上线“智慧养老系统”,实现养老服务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传统养老产业软硬件稳步提高的同时,我市积极推动旅居养老发展。市康养产业集团、德泰养老、兴华园等大型养老机构,充分发挥我市卓越自然资源禀赋,围绕文、体、康、旅、食、娱六大内容,开发旅居养老产品,不断丰富旅居服务内容,提升旅居服务品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丰富多彩生活让“夕阳无限好”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现实
社会在逐渐适应和改变
“银发族”也正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
社交平台上老年网红大V
频频引爆网络
天津的跳水大爷;四川88岁的杨炳林老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年长的B站游戏博主”;来自山东青岛的“硬核大爷”金辉,在2024全国田径大师赛70岁年龄组100米比赛中跑出13秒97;更早的还有2021年8月,“85”后老人王德顺,在北京穆家峪机场驾驶小型飞机飞上蓝天,他50岁开始健身,65岁学习骑马,78岁学骑摩托车……
远的不说,咱再说点儿近的。大连晚报最先报道的“大连长老也”张志武,10多年前退休就开始了房车自驾,走遍中国、俄罗斯及东南亚、欧洲的十多个国家,还结交了美国房车朋友,开着房车环游美国,他在自驾中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同时也将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传播给当地群众。
2021年,《大连晚报》推出“老友记”版面,报道了许多活得通透畅快的老年人,或历经沧桑,或淡然睿智,或洒脱不羁,展现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从20多人的小团队到4000余人的户外群,退休后的南希带领“后浪”们走遍天南海北;几年前,50年前的育红小学文艺宣传队舞蹈队70多岁的老师唐宁和60多岁的学生们,以舞蹈为桥梁,再续师生情;50年后,庄河老三届知青续写“故乡”情;著名画家高守长创作十二幅大型画作《东关街往事》系列,让老街跃然纸上,为文旅宣传助力。
过去一年,晚报老友记还组织了30余场内容丰富的活动,元旦登山、模特展演、学跳民族舞、花海赏春、致敬非遗、博物馆探秘、古城寻根、工业游等,希望以此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活力。
活动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许多宝藏叔叔阿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李光亮老师拿起相机,徒步大会、马拉松,这些重要的场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定格城市的每一次盛大节日;黄虹老师的镜头里则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用影像记录秋天的丰收景象、美术馆里的艺术氛围、街巷里的烟火气息;从小就文艺、体育全面发展的韩东升,59岁时又有了新身份——台球国家一级裁判员;带领爱心跑友每周日风雨无阻陪伴孤独症障碍者跑步的海之星跑团团长徐守国……
如今,那句千古名言可以换个说法,“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绚烂”。
END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唐东丽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编辑:刘美玉
校对:韩莉
主编:赵卓
监制: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