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最厉害8种思维,学完会让人脱胎换骨

文化   2024-07-12 07:44   陕西  

点击蓝色字关注,每天收到好信息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一、对立统一的思维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深刻地揭示了世间万物中,包括高下、美丑、前后乃至祸福等对立面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紧密的联系——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的这一思想鼓励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和灵活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不断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在挑战中锤炼自我
二、逆向思维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春秋之际,儒家倡导仁爱礼义,视其为社会和谐之基石,认为此等美德能重塑人心,融洽人间关系。然而,老子视角独特,他认为仁义孝慈之彰显,实则是社会大道失落、风气败坏的反映。大道若行,人心自善,无需外加仁义以约束。
换言之,老子认为社会本应自然和谐,当大道不彰,方需以仁义补救;当人心不古,始有孝慈忠义之提倡。这些美德虽好,却成了社会病态的表征,提醒我们反思根源,寻求回归大道之途。
三、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智者不争,顺应自然,该有者自属之,强求无用。
老子倡导退守柔弱,非为怯懦,实乃明智之举。不争之时,方能自保,稳立不败之地,此乃道家智慧之精髓。
四、利他思维
老子曰:“水善利万物”
老子言“水善利万物”,深寓利他之精髓。真正之无敌,非力量之压倒,乃心灵之广袤。儒家云“仁者无敌”,与老子之思相通,皆指利他方能无敌于天下。
利他者,心怀大格局,灵魂至高远,视万物如己出,故能无往不胜。反之,若私欲蒙心,目光短浅,终难脱井底之蛙之境,难成大器。
五、战胜自己的思维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此语,道出了自我认知与超越的真谛。知人虽显机智,然自知方显智慧之光,洞察内心,方能明辨是非。
战胜他人,或许证明力量之足,但唯有战胜自我,克服内心之障,方能成就真正之强者。
知足者,心灵富足,不为外物所累;强行者,意志坚定,勇往直前,无惧艰难。
六、守柔贵雌的智慧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深谙自然之道,以“柔弱胜刚强”为核心理念。
他观察到生命之体在生时柔软灵动,死后则变得僵硬无生;草木亦然,生时柔韧摇曳,死后枯槁易折。
因此,世人,应学会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保持一颗平和、谦逊的心。
七、要重视“无”的价值
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在车轮中心的一个圆孔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追求外在形式与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重视内在空间与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利用。
做人做事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实物与利益,而应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问题,看到“无”的价值与潜力。
八、守正出奇的思维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


守正出奇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则、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E

D


腹有诗书气自华
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
让我们一起品味中华文化
感悟人生智慧
推 荐 阅 读 ♡

藏在诗词里中国史 ,一个朝代一首诗
美到室息的八字短句
资治通鉴300万字,浓缩成15句金言,智慧的结晶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你若喜欢,记得「点赞 「 在看 


白衣读文史
专注于历史、诗词文化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