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部,有一支团队“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已经很久了,整整齐齐空荡荡的工位,在季节的轮替下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四季度,他们继续统筹考虑数字模型的通用架构设计,牵引各专业开展相关工作,这支“神秘之师”就是九部一室数字模型技术团队。
紧前策划,敢闯“无人区”
“你们的模型一看就经过了设计!”调试现场,仿真平台负责人在屏幕前感慨到。产品从进场到初步调通接口仅花费了几天时间,这其实都要归功于数字装备架构设计的巧思和长达数月的准备工作。
数字装备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研发好比探索无人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室数字模型技术专业总师助理原主任坚定地说:“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这一次任务,要充分考虑技术方案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即使时间紧张,我们也应理清业务逻辑,统一筹划,做好顶层架构设计。”
在有限的几个月时间里,项目团队成员积极与各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从技术架构到实现途径一层层挖掘,从方案设计到核心模块一轮轮迭代,终于形成了数字模型开发的新模式。
决策很快就被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前瞻性。得益于灵活的数字模型架构,九部产品能迅速开展调试工作,专业模型验证通过后就会立刻同步到其他项目上,大大加速了各项目工作进度,赢得了各方的认可。
通力协作,打好“攻坚战”
调试现场,各方模型开发单位济济一堂,想要从门口走到调试计算机前,只能在缝隙中慢慢挪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团队成员展现出了过硬的工作本领,现场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技术骨干们总是带头冲在最前方。专业组组长卢主任每天几十通协调电话,项目进展和状态全都刻在脑子里,对接和了解前后方及模型开发进度;原主任积极参与兄弟单位间的技术交流,不断更新完善数字模型构建方案与策略;刘副主任作为技术框架核心模块的开发者,有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办法解决,保障着现场各项目调试的顺利进行。
青年力量稳扎稳打。小蔡化身调试现场“大管家”,模型集成、场景构建、型号调试、模型测试一把抓,对分管项目的每一把仿真状态做统一把控,保证项目按时间节点稳妥交付;小李从不懂探测装置术语,逐渐成长为能独立进行技术讨论的骨干,时刻坚守在调试现场。
刚入职的新鲜血液为团队注入活力。新员工小付深入学习各专业模型构建思路,整理各模型所需的输入输出数据,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解决技术难题;小钟刚结束上一场任务就马不停蹄赶来,面对庞杂的调试任务,他身兼数职,积极迎战;小孙和小樊作为刚加入团队的萌新,也努力融入调试现场,为保证任务节点拼尽全力。
冲刺决胜,答出“满分卷”
“太好了!终于完成了!”几个脑袋聚在屏幕前,兴奋地拍手大喊,接近零点的调试现场氛围变得火热起来。屏幕上的数据稳定而准确,这是团队数天来期盼的结果。
为了解决相关难题,团队成员在项目总师的带领下,迅速组织开展复查并分析。大家根据每种可能,结合历次数值对比新状态变化,反复进行修改和尝试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在经过了数天努力后,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在调试攻关过程中,项目总师紧盯现场,带领大家解决困难;院所领导高度重视,在项目冲刺阶段带队给大家加油打气,协调前后方资源;后方团队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现场每完成一次仿真,前后方都要通过电话或者视频开展一次结果会商。全体队员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精神,最终圆满完成了模型的集成调试工作。
当大红喜报张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大家相约找来红罐可乐,举杯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几个月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那张大红喜报,每个人都去偷偷看了好几遍,虽然遗憾不能与它合影,但那份喜悦和感动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中。这段调试经历,终将成为每个人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宝贵的经验也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坚实的基石。
文字 | 蔡梦琳、王巧云
图片 | 蔡梦琳、紫薇
编辑 | 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