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 遥

文摘   情感   2024-06-28 06:33   甘肃  

在大江大河面前的灵感,是自然的原因,还是内心有了大江大河,山水动人之处,让自己感到渺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的是人生的短暂,小大之变,才能感到个人的渺小,把自己安放对了,才能有所见长,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有了不为外物所缚的心灵自由,为自己的真性情活的人,不会被自己绊倒,找到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子在那里,做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是自己想做的,不让人性的虚荣心跑偏,也就有了可以安放的逍遥。

再读庄子的《逍遥游》,是有待逍遥,还是无待逍遥,有了自我认知带来的智慧。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在于他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庄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庄子看来,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追求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同时也是追求内心的一种安定,这样的自由和安定,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解析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其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文章先通过大鹏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文章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游处于天地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化,自我无穷地开放,向内打通自己,向外与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达到这种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感觉。

庄子所说的“无己”,是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从而忘掉“小我”达到“大我”。万物一旦与我为一,便不再存有任何局限性,这便是“逍遥游”的最高境界。“逍遥游”的内核是“无为”,这也是庄子的一贯为政思想。此外,牦牛和大树得以保全自身也是因为“无用”,由此可见,若能“逍遥游”,则必定不会为外物所伤,也不会找来困苦。答案就是“无所待”,一切的“所待”或者“依赖”,都会成为人生的障碍,都是让自己痛苦的根源。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就已经是很高很深的层面了,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可以从侧面看出庄子逍遥的境界。

狭义的逍遥是指不受束缚,身体不受束缚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讲的逍遥大都是心理上的。一个人要想逍遥,就要有宽广的胸襟,不轻易为外物而恼,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要真诚大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万物、无所依赖、拥有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抛开心里的杂念,不给自己负担。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也是一个人真性情的体现。

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一定是有了时间的空间,去发挥积累它,牺牲一些现实中的利益,空出一个能释放的空间,否则一个人不会有内心的快乐,不会有长久前行的动力,心与形没有了相互的感应,活的就很局促、很无奈、很没劲,感觉每天活的都很无趣。那是不了解人性、不认识自己,只要是能静下心来,让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重新认识自己,能够客观看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明白对人对事不抱怨,并且自尊和自爱,懂得了自知,不让自己被欲望的东西带着跑,学会从自己的对立面看自身。明白了生的过程,也是死的过程,只是两种不同的描述吧了,对生太过贪恋,对死就越发恐惧。只有当我们学会释然,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给自己带来内心快乐的源起,活得也就不那么无聊了,你的人生就会更幸福。

只追求成功、追求捷径、追求抱负、追求一夜成为网红,什么都可以拿去换欲望想要的东西、换名声、换金钱、换认为的成功,装活明白潇洒、在别人眼里日子过得很是个逍遥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人们的心总是会将幸福寄托在外部的依赖上,仿佛得到了权力才幸福、得到了金钱才幸福、得到了名利才幸福、得到了别人的仰慕才算幸福。将一切幸福寄托在外部依赖上的行为,最终都不会幸福,因为所有外部的东西都由不得自己决定,更何况,人的欲望永远是得不到满足的。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感,不是来自外部得到了什么,满足了什么,而是由心而发的那种对自身尊重的责任的担当和付出。

有大境界的人,不求得别人理解赞扬,有着非常高的智慧,明白他的人生用自己认定的尺子去丈量,不被别人带节奏,不会把自己放在鄙视链上,遭到别人的碾压。在这个世界按自己的内心去过活,按自己的方式去存在。这一生,经事长智,历事成人,好的改变,都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精神修炼才接得住的。坐中静,舍中得,事上练,阅己,越己,悦己,活出一个真我。

当真我做到极致处成了俗我,俗我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了真我,在真我和俗我的结合之中,又能看到一切东西的源起性空,这就有了觉我。它缘起性空,本身又没有真性,是随缘而至,不会太贪图,不会太执着。当儒家的俗我,道家的真我,佛家的觉我,三家对每一个自我来说,都勾住了我们人格上的三个层面,人生他证、自证、无证的三种境界又缺一不可,互相照应,掬一棒光阴,握一份懂得,只要一息尚存,将自己内心认定的事情做下去,走过红尘喧嚣,就是一个人来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苦海无边中也就有了精神层面上浅浅的逍遥游。

照片拍摄于江苏南京秦淮河

超链接《见 识

岩泉闲叙
禅茶之余,同有道之人闲叙读书心得、学思浅悟、感想随笔、 诗词曲赋、音乐赏析、光影记忆、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