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不止青绿

文摘   2024-10-11 09:07   四川  

今年5月大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兰州站的演出,一票难求。演出期间,在甘肃大剧院《只此青绿》展牌、主题餐台、文创市集间驻足观望,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演时全场座无虚席,观众静气凝神,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以此致敬历史、致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只此青绿》首先是故事讲得好。舞剧以北宋画家王希孟所创作的青绿山水画名作《千里江山图》为蓝本,以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视角,穿越时空,带领观众了解天才画家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亦诗亦舞、动静相宜、塑造了一个极有灵气的画家形象,同时穿插了对篆刻、织绢、磨石、制笔、淬墨几种传统手工艺的介绍,以舞作画,从诗出发,以展卷人、作画人双线视角展开,应用写实写意的编舞技法,美学追求中营造出极致的美学体验,乐舞绘出《千里江山图》的气韵之美。

只此青绿,而又不止青绿;是青绿山水画卷,也是情景交融的人文画卷——见画,见人,见故事,见精神。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以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以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远隔时空惺惺相惜,执手相望,你我皆是画中人;心手相传,你我都是展卷人。

《只此青绿》一部极具中式美学的舞台艺术杰作,立意很高,在演员亦真亦幻的表演中惊艳四座,把东方人特有的审美观,用含蓄的手法挖掘了出来,观众跟随展卷人的视角“画中舞”“舞中画”,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故事讲得很清,逻辑很顺是一场给人们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洗礼,极大震撼的舞剧,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追溯文脉,不仅是对大众灵魂深处美学触动,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赞誉和肯定。

剧中的很多唯美画面深深印刻在了脑海,总想写点什么,迟迟没有动笔。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取得巨大成功,今年国庆档上映电影版《只此青绿》应运而生,这部由舞台版原班人马领衔主演的电影,不仅保留了原版剧目的精髓,更以自由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更丰富的想象力,带领观众跨越千年时空,感受宋风雅韵和壮哉美哉的《千里江山图》。扑面而至的国风气韵沁人心脾令人叫绝,一镜一帧中都透着“只此青绿,这很中国”的东方气韵,拓宽了东方人对”的边界。观影过程又有了很多想法,虽然在媒体上写剧评影评的人很多了,但就是想写点什么,还必须写出点什么。

《只此青绿》不止青绿。不管是舞剧或电影,它不负众望,以高度凝练的中式美学气韵,总结、反思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风韵、时代精神的艺术杰作,在艺术与文化的联动上超越,展示了根植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

形式表达不墨守成规,以时空交织、场景转换的叙事方式,搭建起古与今的对话方式。在舞蹈语言上突破民族古典舞固有的身体运动模式,在以静制动的行进轨迹中呈现出特有的动作指向,在艺术形式上的解构与重构,让观众沉浸于舞蹈动作与山水交融的意境表达中,流连忘返。

当今数字化艺术创作和传播盛行的时代,借助声光电技术和数字电影技术重现《千里江山图》,将绘画、舞蹈、诗句同步演进,“舞中画”中注重意境营造,舞美做到精益求精,在天旋地转之间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空间变换效果,展现了画中山水无界、天地无垠的意境,完美再现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让艺术与传媒深度连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里江山图》的诗意山水,俯仰之间,只此青绿。

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以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以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配乐以淡雅的宋代音乐为基调,量身定制段段充满诗意的乐章,不仅高度契合剧中场景,还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与情感,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款以“国潮”为审美基调的作品,幻化当代中国文艺作品表达民族情怀和文化态度的方式。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享负盛名、至今有900年历史的宋代绘画作品。是一幅有“少年感”的画作,王希孟在创作这幅画时才年仅十八。美是传递是《千里江山图》精神世界的基础,要把这样一副画搬上舞台,从平面转变立体舞蹈呈现,让观众有“展卷”之感,能感觉到舞蹈中的“诗意”,绝非易事。《只此青绿》做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少年,倾尽毕生气力,“此画与天地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的心愿,与现代的展卷人穷尽一生,坚持守护与传承、探寻希孟内心的心愿,正在这皓月千里的某一刻,重叠、相通。

‌“只此青绿”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青花瓷的色彩和纹理非常美丽,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只此青绿”其中的“只”指独一无二的意思;“此”则指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青绿”则是形容色彩鲜明的绿色。“只此青绿”作为一种象征,不仅仅是惬意与美好,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人借助自然界的景象,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生命的力量,恰好源自自然,又是自然的创造,体现了国人对自然的崇敬。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致使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只此青绿》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应该重视自然,不断追求生命和自然的合一,拥抱自然,体验生活,从而达到情感和身体的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然,而这个视角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可以更好地领略自然中的《只此青绿》而不止青绿的美好。

岩泉闲叙
禅茶之余,同有道之人闲叙读书心得、学思浅悟、感想随笔、 诗词曲赋、音乐赏析、光影记忆、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