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视剧的“诈尸”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的事情。
当时,李陶雄作为尖刀班的班长,冲在战火最前头,浴血拼杀。
被发现时,李陶雄的脸上血肉模糊,身上插满了破碎的弹片。
他强忍着撕裂般的疼痛,对战友说了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守住阵地!”随即头一歪,没了呼吸。
“不!!!”战友们不愿相信班长就这么死去,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李陶雄送到救护所。
然而,医生给李陶雄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后,仍旧摇了摇头,说道:“送往后方安葬吧。”
一时间,战友们都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为了让李陶雄走得体面些,战友们小心翼翼为他擦去身上的尘土和血迹,还为他换上一套崭新的军服。
不料,就在李陶雄被抬上担架,往后方缓缓转移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明明平稳地行在路上,可李陶雄的“遗体”,却莫名从担架上滑落。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战友们惊奇不已。
一名心细的护士,发现李陶雄的双眼竟合不拢,壮着胆子上前一摸,身体尚有温度,还是软的!
一声尖叫过后,护士由惊转喜,大喊道:“他还活着!”
原来,此前李陶雄只是陷入暂时性休克,此时又恢复了心跳。
战友们个个一脸惊喜,马上掉头,将李陶雄送到医院抢救。
经过输血,李陶雄原本微弱的心跳,渐渐恢复正常,体温也慢慢回温,他“死而复生”了。
战友们激动得抱成一团,都忍不住红了眼眶。可医生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家的心情再次陷入沉重。
“伤势实在太重,能不能醒过来,还是个未知数。”
军部对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特地派了医科大学的专家,成立抢救小组,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照护。
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阻止李陶雄的伤口溃烂,甚至生了白蛆。他的病例日志中记录着:
6月11日,清除掉56条白蛆;
6月12日,42条;
6月13日,30条……
李陶雄虽然昏迷着,但他的身体,一直在跟死神做抗争。
直到第78天,奇迹终于发生了。
李陶雄睁开了双眼!
当时,恰巧一位战友前来探望,他激动得双眼含泪。见李陶雄的嘴唇微启,似乎想要说话,战友赶紧将耳朵贴过去。
李陶雄的嘴唇艰难地动了几次,才缓缓吐出微弱的声音:“我们的阵地,守住了吗?”
战友一听,原本含着的热泪,瞬间流了下来。
李陶雄可以说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虽然捡回条命,但身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医院接连下达了10次病危通知书。
原来,李陶雄大腿骨折,有一些弹片深深嵌在里头,时间久了导致腿部组织坏死,他因此经常高烧不退,危及生命。
医生建议截止,但李陶雄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得留着这腿,继续上战场报效国家!”
不截肢,就必须取弹片,而且不能使用麻醉,这样医生才能根据李陶雄的反应,来判断弹片的位置。
对此,李陶雄毫不在意地说:“跟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比起来,这点痛不算什么。”
就这样,李陶雄在清醒的状态下,忍受着生生被割肉的剧痛来取弹片。
手术中,护士看着都揪心得几乎要咬破嘴唇,李陶雄却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堪比古代的关公刮骨疗伤。
最终,医生从李陶雄的身体里共取出170多枚弹片。
这一年,李陶雄才21岁!
他的这份坚强、勇气和生命力,令在场的医生护士们肃然起敬。从此李陶雄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呼——军神。
出院后,李陶雄被授予二等功。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回到部队,这成了他心中一大遗憾。
后来,李陶雄以因战致残三级退役军人的身份退役,开始了新的生活。
时间来到2023年,桂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军干所对李陶雄进行慰问。
李陶雄激动地握着对方的手,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维修之后的军干所环境住起来让我很舒适、舒心!”
李陶雄一脸喜悦,工作人员则满眼心疼和敬佩,因为他看到李陶雄身上,仍有无数触目惊心的疤痕。
40年过去,岁月淡化了曾经的伤痛,那些疤痕却永远留了下来。
那是英雄的见证!
如今的李陶雄,已经离开战场许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在部队和家乡广为传颂。
而像李陶雄这样的参战老兵,还有千千万万。他们在烽火连天的年代,为了维护西南边疆的稳定,和捍卫中国的尊严,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铸就忠诚军魂。
他们是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
他们的事迹会一直激励我们,传承英雄精神,继续前行。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