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张幼仪被徐志摩逼迫离婚,发誓终身不嫁。不料,单身32年后,她却执意嫁给带4个孩子的香港医生。
等到88岁去世时,墓碑上4个大字才道出原因。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发妻,22岁惨遭抛弃。
在和徐志摩有过纠葛的3个女子中,张幼仪比林徽因、陆小曼都不被爱,却活得更久,晚年也更幸福。
这和张幼仪年轻时的2个选择有关。
第一个,是张幼仪的事业选择。
抗战期间,国难当头,很多上海商人要么捐钱救国,要么破产潦倒,张幼仪却风生水起。
她依靠娘家背景,以及自己独到的商业眼光,一眼瞄准棉花和染料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积攒起大量财富。
比起林徽因艰苦的建筑追求,和陆小曼懒散的不事生产,张幼仪显然是最会赚钱的那一个。
这段时间,张幼仪为自己挣来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第二个,是张幼仪的婚姻选择。
1949年,张幼仪在上海解放前一个月,带上万贯家财逃到香港,买了个房子安家,同时也迎来人生第二春。
当时,住在张幼仪楼下的,是一名叫苏纪之的中医医生,离异,独自带着4个十来岁的孩子生活。
相识没多久,张幼仪就被对方老实善良的性格所吸引。
旁人提醒张幼仪,说苏纪之比较穷,恐怕不适合他。张幼仪却不在乎。
熟识之后,张幼仪帮苏纪之改掉喝酒的毛病。每当苏纪之拿起酒瓶,张幼仪都在一旁耐心劝阻,后来苏纪之再也滴酒不沾。
苏纪之想开诊所,需要先考个证,为此常常通宵学习。张幼仪就坐在一旁看书,时不时给他倒一杯热水,陪他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甚至,苏纪之开诊所需要的钱,张幼仪都支持了不少。
诊所开业之后,苏纪之负责看诊,张幼仪则负责前台接待,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
就这样,两个年过半百的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53年,张幼仪给移居美国的儿子写信,得到支持后,53岁的她和苏纪之远赴日本东京结婚。
婚后,他们在一起生活了20年,经常携手到各国旅游,过着神仙眷侣般的快活日子。
那段时间,张幼仪每天都被爱情的幸福包裹,垂暮之年依旧容光焕发。
1972年,苏纪之病逝。葬礼一结束,张幼仪便飞到美国纽约和儿孙同住。
家中有保姆,几个孙子的事情基本不用张幼仪操心。
生命最后十几年,张幼仪每天早起看报,偶尔参加一些有氧体操、钩针编织登专给老年人设置的课程,每周都要去打麻将,允许自己有200美元的输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幼仪子孙绕膝、安享晚年的时候,昔日情敌林徽因,早已于1955年病逝,年仅51岁。
而陆小曼也已于1965年,以62岁的年纪在医院孤独离世。
直到1988年,张幼仪以88岁高龄,在美国纽约家中去世。
临终前,张幼仪特别嘱咐家人,千万要在她的墓碑上刻下4个大字:苏张幼仪。
年轻时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后半辈子的人生际遇。
张幼仪在早年间,先积累了大量财富,后选择和老实本分的苏医生结婚,最终移居美国,安稳幸福地度过晚年。
在经历被徐志摩抛弃的切肤之痛后,张幼仪终究是脱胎换骨,将岁月开出花,享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