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技术革新!!!利用时间变化PT对称性增强性能!!!

科技   2024-12-10 08:32   英国  

导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基于时间变化PT(Parity-Time)对称性的频率扫描系统。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显著缩窄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波形的瞬时线宽,提高雷达和激光雷达等系统的分辨率与性能。该工作以“Time-variant parity-time symmetry in frequency-scanning system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技术创新:时间变化PT对称性带来的动态调控能力

PT对称性最初由Bender和Boettcher于1998年提出,其核心在于非厄米算符在特定条件下可具有实特征值。近年来,该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微波光子学等领域,用于实现单频振荡和稳定信号输出。然而,传统PT对称性系统通常为静态,即频率、增益与损耗等参数均不随时间变化。而本研究团队首次将PT对称性引入到时间变化的频率扫描系统,突破了静态系统的局限。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证明时间变化PT对称性可动态缩窄频率扫描系统的瞬时线宽。在实验中,基于PT对称性的频率扫描光电振荡器(FDML OEO)实现了比传统系统窄14倍的线宽,为FMCW波形提供了更高精度的信号源。


图1. 物理概念示意图

应用场景:从雷达到激光雷达的广阔前景

FMCW波形因其调频连续性被广泛应用于雷达、激光雷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领域。然而,传统频率扫描系统的瞬时线宽较大,直接限制了这些应用的分辨率与精度。本研究团队设计的时间变化PT对称性系统,通过在系统内引入增益与损耗的动态平衡,大幅减少了多模竞争效应,仅保留单一模态具有正增益,从而实现了瞬时线宽的有效控制。

在雷达成像实验中,基于该系统的雷达显示出显著优于传统系统的性能:雷达图像中的目标清晰度更高,侧瓣比提高11 dB。此外,在激光雷达和OCT等高分辨率应用中,该技术也展示了巨大潜力。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首次构建了时间变化PT对称性的数学模型,还在实验中实现了基于该理论的实用系统。研究表明,这一技术可以为频率扫描系统提供更高的模式选择和动态调控能力,开辟了PT对称性研究的新方向。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太赫兹波段的信号生成和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检测。同时,随着器件的进一步集成化和微型化,该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雷达和光子系统的核心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这一突破性研究,为频率扫描系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时间变化PT对称性,研究团队实现了动态线宽调控,极大提升了FMCW波形的性能。这一技术不仅为现代雷达和激光雷达提供了更强的支持,也为未来高分辨率光子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958-3


欢迎学术工作来稿,无偿宣传。



微光知远
光电领域推广学术科普分享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