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C的Nature:硅基异质集成红外光源!纳米脊激光器!

科技   2025-01-06 08:29   英国  

导读

近日,比利时IMEC研究中心的团队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宣布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GaAs(砷化镓)纳米脊激光二极管。这种激光器通过全新的纳米脊工程方法实现了在300毫米硅(Si)晶圆上的单片集成,具有低阈值电流、高效率和大规模制造的潜力。该研究以“GaAs nano-ridge laser diodes fully fabricated in a 300-mm CMOS pilot line”为题,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

硅光子技术一直被视为光通信、光计算和传感领域的未来,但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与CMOS工艺兼容的低成本、高质量光源。尽管混合和异质集成的III-V族光源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难以满足未来高容量低成本应用的需求。

IMEC团队的研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集成方法——纳米脊工程(Nano-Ridge Engineering,NRE),通过在硅晶圆表面构建纳米级高纵横比沟槽,选择性地生长出低缺陷密度的GaAs纳米脊结构。这些结构内嵌InGaAs量子阱,形成p–i–n二极管,能够实现高效的电流注入和光增益,从而实现了在室温下连续波工作的激光器。

图1. 单片异质集成示意图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纳米脊激光器在1020 nm波长下具有以下优异性能:

  • 低阈值电流:实验中实现了最低仅为5毫安的阈值电流。
  • 高输出功率:单片输出功率可超过1毫瓦。
  • 窄激光线宽:激光线宽仅46 MHz。
  • 可靠性:在室温条件下,连续波激光器经过至少500小时的测试,其性能仅出现轻微衰减,表现出卓越的可靠性。

图2. 单切面 GaAs NR 激光器的芯片级测量性能示意图


图3. 蚀刻面 GaAs NR 激光器的晶圆上测量性能示意图

该团队通过金属有机气相外延(MOVPE)技术在300毫米硅晶圆上实现了GaAs纳米脊的选择性区域生长。他们通过优化生长参数,显著降低了晶体缺陷密度(低于每平方厘米10^5),从而克服了III-V族材料与硅之间晶格失配和热膨胀系数差异带来的问题。此外,该工艺摒弃了传统的厚缓冲层方案,大幅降低了晶圆翘曲和开裂的风险。

这种单片集成的激光器为硅光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其高质量、低成本的特性使其在以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高速光互连:适用于数据中心和机器学习系统的芯片间通信。
  2. 光纤接入网络:推动更高带宽、更低成本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3. 消费级传感器: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中的光传感功能。

尽管这一成果代表了硅光子集成激光器的重要里程碑,但研究团队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挑战,包括:

  1. 提高激光器的长期可靠性,进一步降低阈值电流。
  2. 优化器件结构以提高壁插效率,减少光学和电学损耗。
  3. 扩展激光器的工作波长范围,例如向O波段拓展以支持更多应用场景。

IMEC团队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通过改进工艺和设计,进一步提升激光器的性能和可制造性。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为硅光子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低成本、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发展指明了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364-2


欢迎学术工作来稿,无偿宣传。


微光知远
光电领域推广学术科普分享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