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者出身农村,小时候孤陋寡闻。少年时期随家庭迁居县城,视野逐渐有点增加。高中毕业之后,我才知道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是我们汉阳县(现蔡甸区)奓山乡人。由于长征路上陈昌浩曾经反对毛主席党中央,因此我没注意他。人到中年以后,通过邂逅陈昌浩的几个亲戚,才知道这个家族品质良好,进而推知陈昌浩本人不坏。原红九军团政委蔡树藩也是我们汉阳县蔡甸镇人,相对而言,蔡树藩家族武气重,陈昌浩家族文气重。陈家人里有当官的,但是比较干净。
这几年来,红网上经常发表关于“西路军”问题的文章。今天,我也撰写此文凑个热闹,这既是讨论西路军,更是评论陈昌浩。
截至现今一直有人心怀叵测,认为西路军失败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之错;其实,张国焘必须承担战略责任,陈昌浩等人必须承担战役指挥责任。
当年党中央毛主席所做的结论:“西路军”失败“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的路线”。这个结论,很正确很仁义。这个结论,一是卸了陈昌浩等战役指挥者的责任,二是卸了张国焘的战略责任;仅把这个错误归因路线、思想错误。多么有政治风度,多么仁义!下面,详细谈论陈昌浩。
2
经过党中央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努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结束了万里长征,损兵折将的张国焘威信扫地失去军权。从此陈昌浩只能靠自己,好在他没有被撤军职,还是部队政委,有指挥权。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列出领导红军长征的人才名单,共十六位,陈昌浩榜上有名。显然,伟人毛泽东尊重革命历史。
西安事变以后,陈昌浩徐向前奉党中央命令,率领西路军到河东,打通至苏联的国际交通线。未曾料到,两万西路军受到数万马家军的重创剩下万人。1937年3月12日,西路军万人在河西走廊倪家营子被围,是陈昌浩轻视马家军,错误主张返回所致。徐向前万般无奈,竭力指挥部队突围,结果,损失七成。次日,突围出来的陈昌浩召集会议,决定仅存的三千红军分散打游击,徐向前陈昌浩两位主官脱离部队,各自化装返回延安汇报工作。徐向前不愿意走,坚持与部队共存亡。陈昌浩行使政委最后决定权,严肃命令执行会议决定。徐向前这次迁就了陈昌浩,自己却后悔一辈子。在徐向前看来,他们两位主官留下来更能稳定这支部队。主官离开部队,并非上策。这时,陕北的党中央也派出了刘伯承率领的援西军来接应西路军,还与当时亲苏的新疆军阀盛世才联系,要他关照疲惫不堪的西路军余部(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部队数百人由陈云邓发从新疆接回陕北,副总指挥王树声则打游击带回数百人)。
这时从苏联回国途经新疆的王明手执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命令邓发派人处决了西路军余部中的李特黄超,因为他们曾经追随张国焘分裂红军,甚至另立中央。如果陈昌浩在新疆,以他在长征途中芦花地区会议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不大可能被杀。况且,陈昌浩也非顽固不化之人(在这方面,陈昌浩好于项英,他还光明磊落,不像项英那么阴险顽固)。
陈昌浩徐向前离开西路军以后,计划返回陕北。为了安全,他们分开上路。
途中,陈昌浩病倒在河西走廊山丹县的一个湖北老乡家里,病愈即赶回了湖北。陈昌浩在武汉待了几天,等着与家里亲人见了面。接着,他又去鄂豫皖苏区一趟,想要召集旧部,没有成功。(之前陈昌浩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就会知道这次去鄂豫皖苏区是徒劳,当年的白雀园大肃反血流成河,造成当地人民群众心里终生痛苦。白雀园大肃反,让人民群众想起来都心有余悸毛骨悚然。大家不仇恨陈昌浩,就是他的幸运。)于是,他只好往陕北方向赶。到陕北时,已经是抗日战争全面进行了的1937年的8月份。迟到陕北,陈昌浩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时候,陈昌浩也许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但有苦劳,这种态度,中央领导同志怎会高兴!
徐向前那次化装离开部队,独自讨饭直接赶往陕北方向。当他孤身一人破衣烂衫找到了援西军总部时,刘伯承司令员大惊,连忙搂住徐向前,嘘寒问暖安排吃饭。随即,刘伯承致电毛泽东:“报告主席:我们的徐向前同志已于今日十九点钟回到了援西军司令部。”老实人徐向前像山西的农民那么淳朴,谁不欢迎!
毛泽东接到电报很高兴,立即回复:“很好!徐向前同志是红四方面军的旗帜。这次他回来了,就是西路军回来了!”
回到延安那天,徐向前怀着惭愧,面向着毛泽东,小声哽咽着汇报西路军的情况,心情沉重,表示愿意接受组织处分甚至军纪制裁。毛泽东很受感动,他拉着徐向前的手,动情地说:“向前同志,不要过于自责。你现在回来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鸡,不怕没蛋!”徐向前激动地流着眼泪,毛泽东掏出手帕递过去。……
3
陈昌浩的性格,影响态度,他忠于革命事业,但是给人印象欠佳。性格,影响人的命运。陈昌浩固执己见,所以害人害己吃了大亏。以他的高智商,怎么会不知道张国焘是什么人?然而他出于报恩,竭力追随并且维护张国焘。陈昌浩智商高,也应该知道毛泽东是人中之龙,却极力反对他,依仗手里数万军队。显然,权欲蒙蔽了眼睛。张国焘陈昌浩都因为私欲太重,自视过高而且低估了毛泽东的综合素质。陈昌浩唯张国焘马首是瞻,除了张国焘他看不起任何人,既然这样,他怎么不摔跟斗。也许陈昌浩比较适合担任著名学府一流教授,却不适合从政,至少,他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因为他没有城府,缺少远见卓识。比起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陈昌浩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人物。
那次返回陕北延安以后,陈昌浩在中央宣传部里工作,相继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里讲课,编著《近代世界革命历史》一书。他之所以没有被安排重要职务,很可能是党中央毛泽东考察着。这时,国共联合抗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刘伯承的助手),原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担任129师385旅旅长。(原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李先念被降级担任营职干部奉命重返鄂豫皖苏区,后来却能够从鄂豫皖苏区又拉起了一支数万人马的新四军第五师。)
陈昌浩没有担任重要职务,应该是党中央的集体考虑。如果怪毛泽东一人,就不应该。事实证明毛泽东是革命领袖,度量如海!……
毛泽东作为全党领袖,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历来政治方面严格,生活方面照顾!对于陈昌浩,也不例外,否则,陈昌浩的几位亲人怎么能够到达延安并受关照。陈昌浩是否曾经主动真诚深刻检讨,不得而知。如果思想认识不端正,就会难有重大建树。
一位革命者在真理面前低头,确实不丑!如果坚持错误不改,就难正确!
如果陈昌浩根本没有主动作出检讨,那就是政治上很不成熟,果真如此,还会被认为是继续对抗中央。可想而知他的思想认识达到正确深刻程度,比较困难;转弯,需要时间。
4
1939年6月,陈昌浩经党中央批准去苏联莫斯科治病。(头年,张国焘何畏都叛逃了。)从此到新中国成立,就没有能够回来。直到1952年,他才经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回到了新中国,在北京火车站,他受到了刘少奇等同志的欢迎。回国以后,陈昌浩先在中央马列学院副教育长,1953年起,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副部级的干部,职位安排比较合适,直到1967年,他受到文革运动冲击,不幸吞安眠药逝世于北京红霞公寓。他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除了难以承受运动冲击,还承担了导致“西路军”失败的责任,虽责任人非他一个,除张国焘在加拿大,有人担任重要职务却尽量回避甚至推卸责任。
1939年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陈昌浩去苏联治病不妥,无论啥病,国内也可以治病。他应该能够预测,去了苏联回来不易。红军时期他犯了严重错误,需要长期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才可获取党中央的谅解。隔阂,填平需要时间。陈昌浩去苏联治病,要回国不被批准,也很正常,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时期,存在生命安全问题,回了也不好安排。1952年他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回到中国,而且受到副主席刘少奇等同志的迎接,也是正常,表明党中央还比较重视他,安排副部级职务也还比较合适,他是老革命但这么长时间中断了中国革命工作只能这样任职。回国后战友们聚会,在大家面前陈昌浩躬手作揖表达歉意,那种真诚态度,让人感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的他,善良本性复原,懂得如何正确与人相处,谦让尊重别人(若是换成了花岗岩脑袋的项英,就会顽固到底而拒绝承认错误谦让别人)。这个时候他较深刻,但是已经错过进取时机。文革是全民接受继续革命洗礼斗私批修运动,受冲击也很正常。这时,人人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看来还是鄂豫皖苏区那个创始人之一的XXX脸皮厚,土地革命时期的肃反专家,从鄂豫皖到了陕北,差点肃反处决刘志丹,新中国成立之后,嫌当开封市委书记太小,而要当河南省委书记,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处分,永远不受重用,他也反倒无官一身轻,终究是享受着老革命待遇,优哉游哉,硬是活了九十一岁的高龄。
陈昌浩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但是当年受张国焘影响太深,思想出了差错而且紧跟,走上歪路,带给中国革命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众所周知。人生之路,主要是自己走的。
当年长征途中,如果陈昌浩沉住气,不反对党中央和毛泽东,该有多好!可惜,那时他就是那么迷信而且忠于张国焘。陈昌浩人品不错,性格缺陷导致误入歧途。
革命队伍里面,也会有少数人品低劣者,陈昌浩如果有他们几分之一的“韬光养晦”,就可能是开国元勋。当然,陈昌浩不会看得起那些韬光养晦的人。确实,陈昌浩本质不坏。
5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陈家人里有仇恨伟人者,这是多数老百姓都难以跨过的坎,情有可原。我曾接触过两位仇恨者,尝试沟通。他们确实仇恨,然而他们也服伟人的伟大,除了伟人,他们决不这样服任何人!
很有意思的是,我特意谈起陈昌浩的自杀身亡。这两位耄耋老人都只说陈昌浩想不开,自寻短见;当年兵败他应立即去主席面前请罪!因为限于条件,我不可能多次长久去访问。这篇文章,算是写出了我重新审视的革命前辈陈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