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毛主席的亲戚里,最亲的是舅表哥文运昌。当初毛主席报考湘乡东山高等小学,文运昌大力支持;毛主席在湖南搞农民运动,文运昌热情帮助。
之后毛主席分别二十多年,但他牢记文运昌的帮助。然而文运昌在1953年进京看望毛主席期间,赖着不走;毛主席只好当着亲友的面,要他回到湖南去。
2
毛主席的父亲是毛顺生,母亲是文素勤。
毛泽东出生后,毛顺生去入伍当兵挣钱。从此,毛泽东跟母亲在外婆家度过少年时代。
毛泽东少年时期,和他关系最好的就是舅表哥文运昌。文运昌是毛泽东八舅文玉钦(是毛泽东外公次子,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次子,生于1884年12月15日,在家族内排行十六。
虽然文运昌大九岁,但是毛泽东和这位“十六哥”的关系非常好。
文运昌知道毛泽东喜欢看书,便经常从家里拿出书来借阅。在所有的书里,毛泽东最喜欢《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1910年,十六岁的毛泽东做了他人生第一件重大事情——辍学。
当初,父亲毛顺生之所以送他去私塾,想的就是儿子能认几个字,将来当个商人。这时见儿子辍学,就想送儿子去一家米店当学徒。
毛泽东不愿意,之所以选择辍学,就是因为他厌倦了教书先生每天强行灌输的四书五经,他想学的是新知识。父亲要他去米店当学徒,毛泽东不接受,因此,父子二人陷入冷战。
此时,在湘乡求学的文运昌因为学校放假而来到韶山探亲。他知表弟和姑父之间矛盾后,劝表弟去自己的母校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因那里教四书五经,还教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理念。毛泽东听了很高兴。
文运昌找家里的长辈和毛泽东的私塾老师,大家一起做毛顺生的思想工作。终于,毛顺生同意让儿子上东山小学去。
毛泽东到了东山小学后,对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其介绍西方政治制度、先进理念。
文运昌帮忙找到了大量介绍新思想的书籍,是毛泽东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半个引路人。
1925年冬天,在上海工作的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当在外地的文运昌得知表弟回到韶山,迅速从湘乡赶去。
毛泽东再次见到文运昌,十分兴奋。毛泽东讲了革命的走向,劝他也闹革命。
就在此时,屋外的放哨人有节奏的晃着手里面的马灯。毛泽东告诉文运昌:“赵恒惕派人抓我,快跑!”然后,转身跑向密林深处。
文运昌因为跑得慢,被枪兵们抓住。
赵恒惕知道抓错人后很愤怒,命人将文运昌严刑拷打了一顿,见问不出什么,就想让他在监狱里自生自灭。
在亲戚朋友的尽力奔走下,文运昌成功地被救。这次被捕,严重打击了他的革命热情,因此,他开始远离革命。
但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文运昌的帮助。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给文运昌写信。
3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使文运昌很高兴。他觉表弟当“国家领袖”了,应该照顾一下家里亲友。
1950年,文运昌致信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信的主要内容是一份15个亲戚朋友的名单,文运昌在信的结尾处写道:“以上14名(实际上名单中是15人)均是高小生,体格强壮,可为技工学徒,内商山(指文商山)一名可入育才学校,葭知、爱兰两个女子,最‘优等’,可以深造,钧请田秘书家英设法培植一下,并候指示祗遵。”
文运昌写这封信是为了照顾家里的亲友,帮家里的有文化的孩子们谋一条去外地工作的路,没想帮他们要官。
毛主席看罢信后,皱起眉头,因为他最看不惯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类事情,就在信的页首批示:“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
毛主席专门托人给亲友捎了一句话:“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主席。家乡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
虽然毛主席坚决地拒绝了文运昌帮亲戚要工作的要求,但还是在1951年4月专门致电湖南省委交际处,邀请文运昌和另一位表哥文涧泉及其儿子一同去北京见面。
4
1951年4月24日,文运昌三人到北京后被中央办公厅安排至前门饭店居住。毛主席因为有公事,所以抽出时间接待他们已是三天后。
4月27日,文运昌三人被接到了中南海怀仁堂。当三人走下汽车后,发现毛主席和江青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毛主席看到文运昌和文涧泉的熟悉面孔时,笑着亲自向江青介绍了他们三人身份。
毛主席感到亲切,和他们站在门口聊了很长时间,详细地打听着家乡的情况,直到江青提醒才想起来邀请客人们进屋吃饭。毛主席拿过来葡萄酒为大家斟满,然后问道:“你们猜猜,这个是么酒哇?”
文运昌拿起酒杯灌了一大口,高兴说道:“好酒!”
毛主席一边斟酒,一边说道:“你们都因为我受过牵连,也受过不少的苦。现在,我让你们好好享受!”
这次晚宴宾主尽欢,毛主席和亲戚们聊得非常开心。接下来几天里,文运昌等人在北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和文涧泉父子在北京四处游玩,十分满意。
文运昌三人不知道他们在北京所有的开支,都是来自毛主席的稿费。
文运昌回到湘乡后,觉得自己又和表弟“搭上关系”,于是请毛主席少年时的另一玩伴,自己的三弟文南松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请他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毛主席当即回信:这件事情上自己做不了主,想要找工作还得看自己的能力。
毛主席的这个态度让文运昌失望,产生一些怨恨。
5
1952年6月,文运昌又前往北京探望毛主席,他这次在北京待了很长时间,坏习惯也暴露。
文运昌和毛主席就餐时,喜欢无节制地喝酒,喝得烂醉后,喜讲他的“光荣往事”。
一次文运昌和毛主席等人就餐时又喝醉了,大着舌头说道:“我啊,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时候就接触过革命了。那次在韶山,我和‘石三’(毛主席小名)一块讨论未来革命的方略问题。当天晚上,赵恒惕的狗腿子不知怎么知道石三在上屋场,跑来抓他。那时候的我和石三长得挺像,于是我主动留下来掩护,带赵恒惕的士兵们四处跑,他才脱险。”
之后文运昌将自己和赵恒惕的追兵周旋的“光荣事迹”,添油加醋。一旁的毛泽东听得直摇头,心里认定:“说大话的角色。”
文运昌的酒后失态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坏印象,但毛主席还是将他当自己的密友,因此,文运昌能先后六次进京。
6
195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安排文运昌担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事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想文运昌曾经在湘乡县立师范学校读过书,对于新文化、新知识有些功底,让他在湖南省文史馆工作也算“物尽其用”,于是同意。
文运昌当时在北京,不满这项任命,认为这是“大材小用”,而且湖南没有北京安逸。所以,文运昌没有立即启程返湘,而是继续待在北京,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文运昌还不知道,他在毛主席心中留下极其恶劣印象。
1953年12月下旬,毛主席的亲戚毛泽连、毛锦成,以及好友邹普勋、曾经的革命同伴谭熙春等四人相约从韶山来到北京,说要一同“庆祝毛主席六十大寿”。
他们四人赶到中南海后,毛主席亲切接待了他们。毛主席把毛泽连四人带入客厅,说:“去年毛月秋来北京的时候,我就反复叮嘱过他,让他给家乡的亲戚朋友、父老乡亲带话,从今以后,谁都不要再来北京给我贺寿,这样非常的不好。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我就提出过‘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那一天全会采纳我的提议,并规定从今以后禁止给党的领导祝寿,我身为主席,更应该带头遵守这样的规定才对。”
谭熙春听毛主席说完后,说道:“我们韶山人来了你就讲不要祝寿,你湘乡堂家的亲戚来了是不是也这么讲嘞?听说运昌十六阿公现在还在你这里,他不是也是来给你贺寿!”
谭熙春这话并不是真的指责毛主席“只顾湘乡亲戚,不顾韶山亲友”,只是和毛主席开个玩笑。
其实毛主席也知道谭熙春就是说着玩,根本没有自己“偏袒湘乡那边亲戚”念头,但文运昌在北京住了很长时间是既定事实,他不是没有当面批评过文运昌,对方就是不愿意回湖南,他也不好说重话。
毛主席回过神来发现谭熙春惴惴地看着自己,其他人也低着头,明白谭熙春等人认为自己产生误会了,赶紧说道:“十六阿公住在这里不是为了给我祝寿的。我在去年8月份就说过,不要祝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祝寿又不会使人长寿。从今以后谁要是硬要给我祝寿,那就别怪我让他坐冷板凳。”
毛主席这番玩笑话让在场的人松了一口气。就在谭熙春等人打算进行下一个话题时,文运昌走进了客厅,坐在沙发上面对毛主席,说道:“你让我坐冷板凳?”
毛主席看了文运昌一会儿,说道:“运昌兄,你来北京也有些日子了,现在趁有伴,就跟他们一块回乡下去。”
文运昌听完后脸就耷拉下来,说道:“我还没打算走哩!”
毛主席也终于忍不住动怒,说道:“你走不走由你,我不管了!”
见毛主席是真的动怒,文运昌陷入沉默。
谭熙春等人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玩了几天,然后踏上了回乡的道路,而文运昌也只好收拾行李,跟着他们一块返湖南去。
7
这次经历让毛主席和文运昌之间的感情产生了极大裂痕,文运昌回到湖南后整天以酒度日,烂醉如泥,还做一些出格的事。
文南松的次子,即毛主席的表侄文秉璋对自己这位二伯父的表现十分厌恶,主动致信毛主席,毛主席得知情况后更生气。
因毛主席不肯给自己安排好一点的工作而心生怨怼的文运昌,在被毛主席“撵”回湖南老家后,更是心生芥蒂,暗自发誓和毛主席断绝关系。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离开三十二年的韶山,邀请湘乡的文氏亲朋一起去韶山吃饭,文运昌也收到了邀请函。然而文运昌收到邀请函后却表示自己“病了,不去”,那天,除了他外所有的文氏宗亲都去了韶山,并和毛主席合影。
毛主席知道文运昌在赌气,也不好说什么。他相信也许未来某天文运昌自己醒悟,再次见面。
可惜,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怨恨离开了人间,毛主席还是没有能与文运昌这位曾经的密友、表哥和解的时刻。
8
文运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愈加落后。他要求毛主席安排十多位亲友的工作,是因存在封建思想。他不去湖南文史馆上班,是无自知之明;他留在北京不走,是赖。他真糊涂,不知道毛主席也难。而毛主席,确实仁至义尽。可惜,文运昌还是糊涂撒手人寰,他逝世后,毛主席委托工作人员寄去稿费表示哀悼。
前段时间,网上发表著名军史专家彭光谦少将文章,再次论证毛主席的母亲文素勤老人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辈,因此今天我撰写这篇文章。既是赞颂文玉钦、文素勤老人培养了毛主席,也是批评文运昌逐渐落后甚至使毛主席失望。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有难断的此类家务事!在毛主席心里,国家人民利益至高无上!